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婴幼儿哮喘与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在婴幼儿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例哮喘患儿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哮喘组Th产生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15,4.07;P均<0.01),而IL4、IL6、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t′=4.73,5.91,318,P均<0.01)。经LPS刺激后,哮喘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5.60,P<0.01)而IL12水平则降低(t′=3.34,P<0.01)。相关分析发现IFNγ与血清IgE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664,P<0.01),IL4、IL10与IgE呈高度正相关(r=0.776,0740;P<0.01)。结论哮喘患儿生成Th1类细胞因子不足,Th2类因子增多;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增多,IL12减少,导致Th1/Th2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CF-1)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无血清、无激素培养系统,体外培养10例健康足月顺产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正常对照,观察IGF-1对CBMC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CBMCIL-2、IL-4、干扰素γ(IFN-γ)、IL-10和IL-12水平显著低下(P值均〈0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6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脑心肌炎病毒(EMCV)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炎,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心肌组织内IL-6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变化,使用抗IL-6抗体体现人投入观察其作用。结果 EMCV感染后IL-6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蛋白含量增加.抗IL-6抗体投入后导致生存率降低(P〈0.05),心肌内病毒滴定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急性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凋亡(APO)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VIG对免疫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对26例川崎病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不同时间(0,12,24,48,72小时)APO百分率和DNA片断化分析,2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IVIG治疗组(n=16)和阿司匹林治疗组(n=10),并对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KD患儿APO百分率和DNA片断化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P<0.001)和延迟;IVIG治疗后,降低的APO百分率和延迟的DNA片断化被逆转,同时与单用阿司匹林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调(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APO下调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IVIG治疗KD的机理可能部分归于对被抑制的淋巴细胞APO的逆转。IVIG对其它淋巴细胞凋亡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可能存在同样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 13) 在紫癜性肾炎(HSPN) 的变化。方法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PCR) 及双抗体夹心ELISA 法,分别检测了30 例健康儿童和20 例HSPN 患儿活动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在植物血凝素(PHA) 刺激下IL- 1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HSPN 活动期PBMC中IL-13 mRNA 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 .48 ±0 .11 vs0.36±0.16 和47 .89 ±11 .67 pg/mlvs35.22±4.42 pg/ml, P均< 0.01) ,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0.38±0.12 vs0.36±0 .16 和35 .94 ±5.60 pg/mlvs 35 .22±4 .42 pg/ml,P均> 0.05);②临床上表现为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及急性肾炎综合征型者,活动期PBMC中IL- 1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表现为单纯血尿型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HSPN 患儿活动期IL- 13 表达异常,且与临床类型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联合用药对卡马西平血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液相色层分析法对118例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儿测定了血卡马西平(CBZ)及其中间代谢产物10、11-环氧卡马西平(E-CBZ)药浓度。78例单用CBZ,40例合用其他抗痫药,其中15例合用苯巴比妥(PB)、7例合用苯妥英钠(PHT)、10例合用丙戊酸钠(VPA-Na)、8例合用硝基安定(NTZ)。各组CBZ平均给药剂量相似。结果表明,合用PB或PHT组血CBZ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单药组(P<0.01)。合用VPA-Na组血CBZ浓度与单药组无显著差异,E-CBZ血浓度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而临床疗效低于单药组(P<0.05)。合用NTZ组血CBZ及E-CBZ浓度与临床疗效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CBZ抗痫治疗不宜与PB或PHT合用,E-CBZ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激素对哮喘患儿单核巨噬细胞(MoMφ)产生白细胞介素(IL)10、IL12的影响,认识其对哮喘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临床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甲基氢化泼尼松(MP)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用ELISA方法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10、IL12的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MP在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两个水平对MoMφ产生IL10有明显抑制作用,对IL12的抑制则不明显。结论皮质激素可能部分通过调节MoMφ分泌IL10、IL12的能力而影响哮喘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功能,以达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毛支组IL-4、IL-6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1,0.05),即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毛支患儿可能存在与哮喘相似的免疫功能异常,即Th亚群功能失衡,并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 ̄3H-TdR掺入法检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同时用抗Tac单克隆抗体以APAAP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IL-2R ̄*)及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IL-2水平和IL-2R ̄+细胞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提示,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IL-2和IL-2R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T细胞亚群和几种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雯  董永绥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41-644
为了探讨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细胞免疫机制,应用不标记抗体桥联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了56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了49例病毒性肝炎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B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及α干扰素(IFN-α)浓度。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急性期、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组与正常对照比较,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甲肝急性期患儿mIL-2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PHA刺激后,各组mIL-2R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但乙肝及丙肝组mIL-2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则明显降低。甲肝急性期、乙肝及丙肝患儿PBMCsTNFα、IL-6、IL-8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α干扰素(IFN-α)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甲肝恢复期CD4、CD8和PHA刺激前PBMC上mIL-2R表达率以及上述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恢复正常。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肝损害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20例健康儿童、23例心衰病儿检查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F)。心衰病儿上述四项内分泌素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其升高程度与心衰程度相一致,并分别分析他们与心脏指数(CI)、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的关系。通过Baye判别,Y0=-15.9200+12.1537logATⅡ+6.0994logANF,Y1=-27.0686+15.3522logATⅡ+8.3467ANF,Y0>Y1为正常;Y1>Y0为心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10(IL-2、10),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了28例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了NO、IL-2和TNF-α的水平,并研究了重组人IL-10(rhIL-10)对PBMC体外诱生NO、IL-2和T  相似文献   

14.
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儿童的免疫功能损害:附80例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儿童淋巴细胞增殖,IL-2,IL-6和B细胞生长因子活性(BCGF)及体外IgG亚类产生能力,并行维生素A酸(RA)体我纠正试验和口服维生素A(VitA)1月后的随访,结果示IL-2,IL-6和BCGF活性,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以及IgG1,IgG2和IgG4体外产量在SVAD组明显低于维生素A,正常组(VAN),IgG3在SVAD和VAN组间无差别,IL-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及妥拉苏林气管内和右心室内给药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予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家兔模型吸入6×10- 6 NO及气管内滴入和右心室内注入0-5 mg/kg 妥拉苏林,通过左颈总动脉插管和右心室插管观察平均动脉压(MAP) 、右心室收缩压(SRVP)及血气的变化。结果 低氧通气使家兔SRVP由(14-0 ±2-2) mmHg(1 mmHg= 0-133 kPa)上升至(17-4±2-0) mmHg(P<0-05),吸入6×10-6 NO 后降至基础水平( P< 0-05);吸入前后MAP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低氧通气同时吸入NO对动脉血氧分压无影响。妥拉苏林两种给药途径均使MAP和SRVP下降(P<0-05) ;气管内给药还使SRVP/MAP比值由0-21±0-06 下降至0-20±0-06( P<0-05),该效应与吸入NO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气管内给药使MAP、SRVP下降的百分率均小于右心室内给药(P<0-05)。结论 吸入6 ×10-6 NO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妥拉苏林气管内给药具有一定的肺血管选择性,仍弱于NO的作用;但右心室内给药缺乏肺血管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激素对哮喘患儿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10,IL-12的影响,认识其对哮喘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临床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甲基的氢化泼尼松治疗组和对照组,用ELISA方法对外周血单个细胞产生IL-10,IL-12的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两因子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2,6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克隆化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系(CTLL)及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株(CESS)生物学活性法,分别测定了正常儿及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6(IL-2,6)的水平,以及其他多项免疫学指标,并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验证,以探讨IL-2,6在哮喘免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轻中症哮喘患儿IL-2,6的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IL-2:21288±6181;16152±3411,P<0.05;IL-6:173.18±50.78;120.53±35.09,P<0.01),而哮喘持续状态时显著低于对照组(IL-2:10052±4015,P<0.01;IL-6:66.82±11.18,P<0.01)。提示IL-2,6可能是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介质,在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探讨孕妇被动免疫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将141例无症状HBsAg(+)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69例,自孕28周起每月注射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200 IU;对照组72例,不注射HBIG。在孕妇孕28周、分娩前和新生儿出生时分别检测静脉血HBsAg,HBeAg和抗-HBs,部分产妇检测乳汁HBsAg,HBeAg。结果 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检出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16.7%)P<0.05;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30.4%)显著高于对照组(9.7%)P<0.05;两组母亲乳汁HBsAg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宫内受HB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V)我国地方株VP4基因特点,并获得高效表达的VP4。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扩增RVPIA型我国地方株(CR188的完整VP4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1a(+)中:(1)用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人(HRV)标准株作比较分析;(2)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E.coliBL21(DE3)异丙硫半乳糖甙(IPTG)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B细胞功能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18例健康新生儿脐血T细胞(TL)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及IL-6水平同时,观察IL-4、IL-6及IL-10对B细胞(BL)功能即SAC诱导的BL增殖与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儿TL产和珠IL-4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居人并与其BL功能低下呈显著正相关,IL-4、IL-6及IL-10可不同程度地纠正新生儿低下的BL功能。本文提示TL产生的IL-4、IL-6及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