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1 病例介绍 例1,男,43岁,因胸闷气急,于外院诊断为左侧胸壁结核伴胸水作抗痨治疗,未愈。半年后症状明显加重,胸片示左胸腔巨大肿瘤。于我院行剖胸探查,水中见肿块占据胸腔50%,瘤体呈不规则形,鱼肉状,起源于胸壁,行姑息切除。病理报告胸膜间皮肉瘤。术后定期化疗,8个月后因全身衰竭死亡。 例2,女,25岁,因胸闷气急2月,检查后发现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多次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无肿瘤证据,作抗痨治疗。2月后复查见左胸腔内巨大肿瘤伴少量胸水;行剖胸探查术,见胸内巨大肿瘤,起源于胸壁,极易出血,15×15×18cm~3,确认为无法切除之肿瘤。病理报告胸膜间皮肉瘤。2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5例胸内巨大肿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右胸8例,左胸7例。肿瘤重2000~3800g。单纯肿瘤切除10例,合并左肺上叶切除2例并部分心包切除2例,上腔静脉成形术1例,4例加胸膜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无院内死亡。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1例,胸腔内出血2例,均经积极救治后痊愈。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是关键,麻醉后气管、大血管受压可引起窒息、休克危险,应引起重视。手术切口要充分显露,术中可分块切除或控制瘤蒂后整个切除,注意术中大出血,防止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l 9例胸腔内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1例,左胸10例,右胸9例,肿瘤重1.8-6.3kg,直径大小为11-23cm。结果无一例院内死亡,复张性肺水肿及胸腔内出血各2例。结论麻醉后气管、大血管受压可引起窒息、休克危险。术前应与家属积极沟通病情及手术风险,手术切口要充分显露,术中可分块切除或控制瘤蒂后整个切除,注意术中大出血,防止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4.
胸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苗  牛军民 《当代医学》2006,12(11):23-24
胸内巨大肿瘤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是胸外科难点之一。从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共收治胸内巨大肿瘤12例,均经手术切除治愈,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5岁。肿瘤位于左胸4例,右胸8例。X线胸片显示肿瘤体积超过一侧胸腔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3岁。 11例食管破裂部位均为胸腔内食管破裂。所有患者均有大量饮食后的剧烈呕吐史 ,并有下胸及剑突下疼痛 ,其中 8例疼痛放射至背部或肩胛部。均伴有气短和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 ,7例伴休克。胸部X线见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及液气胸。治疗方法 :本组 4例行食管修补术 ,用丝线分层间断缝合黏膜及肌层 ,缝合完毕后用附近纵隔胸膜瓣或膈肌瓣缝盖闭合部。 3例行食管破裂切除 ,食管胃左颈吻合 ,并胸腔引流术 ,因 3例受累胸部经X线检查均为左胸 ,所以均行经左胸破裂段食管切除 ,食管胃左颈…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膈疝伴空腔脏器穿孔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清  李素华  陈志全  刘志勇  张宇 《医学争鸣》2004,25(23):2171-2171
1 临床资料 1976-07/2003-01共收治疝内容物为空腔脏器的创伤性膈疝10(男6,女4)例,年龄15~65岁,受伤至确诊时间1 h~1 a,术前确诊5例,误诊为脓胸2例,1 wk后患者高热误诊为脓胸1例,剖胸探查发现胃疝入胸腔,胃底坏死穿孔,胸腔内为胃内容物,给予胃部分切除、膈肌修补术,并用大量抗生素冲洗胸腔,1 wk后治愈出院. 误诊为血气胸3例,1例女24岁,车祸在外院治疗1 wk后转入我院,患者左胸闷痛,气急,左肺呼吸音减弱,心尖搏动稍左移,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左胸腔胃,手术发现左膈肌内前缘破裂口3~4 cm,胃底及大网膜疝入胸腔,颜色变暗,胃底穿孔,胸腔内有500 mL积液,行胃底及大网膜切除、膈肌修补术,术后18 d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膈疝于国内报告约计116例。我院自1954年经手术治疗证实者3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36岁。住院前13天因丧事过分哭泣而胸不适。针灸胸背部,症状未减。在县医院诊为气胸,穿刺抽气治疗7天未愈转我院。在急诊室行胸腔闭式引流两次,第2次有咖啡色液500毫升。X线示左肺不张。住院后又行胸腔闭式引流两次,第2次术中发现胸腔有较厚的被膜,切开囊壁有气与脓血样物流出。4小时后引流物中有食物残渣,考虑为食管穿孔,复经食管碘油造影诊为膈疝。术中见左膈中部有  相似文献   

8.
哑铃型生长的椎管内肿瘤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报告了8例与胸外科联合经椎管和胸腔Ⅰ期切除8例该类肿瘤。3例位于下颈段,5例位于胸段,8例MRI均示椎管外部分突入左侧胸腔。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后10d症状减轻,1例神经内分泌癌辅助全身化疗半年,随访至今已2年,无复发。作者认为联合手术增加了Ⅰ期切除该类肿瘤的机会,也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9.
颈胸联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1997—05~2003—06,14例颈胸联合部肿瘤施行手术,男10例,女4例,年龄15~68岁平均(46±10.4)岁。病理类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纤维瘤病、恶性胸腺瘤、气管囊肿、异位甲状旁腺瘤、食管囊肿各1例。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施行,颈胸骨正中联合切口4例,颈正中、胸骨次全劈开、联合前胸外侧切口(半蛤壳切口)10例,肿瘤完全切除11例(78.5%),姑息性减状切除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18个月、26个月分别转移至右肺尖、心包,已行二次、三次手术。随访4~72月,晚期死亡3例,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颈胸联合部肿瘤组织来源呈多样化,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一经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半蛤壳切口创伤稍大,但术野清晰,利于防止副损伤;术中注意气管的悬吊复位,利于保持气管通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偏向左侧胸腔胸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2月—2013年2月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200例,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42例(左胸入路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右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通过前侧操作孔切除胸腺并切断左侧胸腺静脉,术后经左胸腔留置引流管1根。经右胸入路(右胸入路组)患者15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胸腺切除术36例,胸腺扩大切除术6例,其中因肿瘤侵犯周围器官中转开胸4例,平均手术时间(118.3±23.7)min,平均术中出血(99.7±58.3)ml。术后随访(35.5±22.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与右胸入路组比较,左胸入路病变最大径明显大(t=3.592,P<0.05)。结论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有效可行,是左侧胸腔胸腺肿瘤首选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1 979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 2 1 5 6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及主动脉弓上吻合并发胸胃穿孔的患者 1 0例(占 0 .5 % ) ;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6~ 78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发生于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者 7例 (占 70 % ) ,主动脉弓上吻合 3例 (占 30 % ) ;病人术后 2~ 1 8d时突感胸闷、持续高烧、心率加速、呼吸急促 ,表现为中毒症状 ;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见臭味棕色胸液 ,引流量 4 0 0~ 6 0 0 ml/d。口服美兰 ,从胸管引流或胸腔穿刺抽出美兰色胸液。本组二次手术 8例均证实非吻合口瘘 ,胸胃穿孔位于左胸膜顶胃大弯 5例 ,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手术治疗的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成像,并依据该技术规划手术,分析相关注意事项并记录手术效果。结果 11例胸腔巨大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切除肿瘤最小为15 cm×12 cm×9 cm,最大为22 cm×18 cm×19 cm,术中出血300~1 150 mL。无围术期死亡;1例患者因膈肌破裂二次开胸行膈肌补片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无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术后肺水肿3例,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药物治疗后治愈。术中探查结果与术前CT三维重建视图基本吻合。术后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损伤表现,胸闷、气促、乏力症状消失,术后活动耐量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4例,11例患者随诊至今均健康存活。结论 CT三维重建辅助规划胸腔内巨大肿瘤手术,效果满意,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肋骨巨细胞瘤在骨肿瘤中较少见,国内报告2例。我们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骆××,男,27岁,1981年2月1日入院。因左胸部隐痛2月余,在某医院摄胸片发现左胸腔内块影,抽出血性胸液一次为250毫升,另一次为350毫升,诊断左胸包裹性积液。抗痨治疗15天,块影无缩小而入我院。 体检胸廓无畸形及压痛,血沉20mm/小时,血钙、磷等化验均正常。胸片见左胸腔后内  相似文献   

14.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29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华富  陈铭伍  何巍  冯旭  廖寿合 《广西医学》2004,26(8):1115-1116
目的 总结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2 9例巨大纵隔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男 16例、女 13例 ,年龄 10~ 6 8岁。肿瘤完整切除 2 6例、部分切除 3例 ,肿瘤重 1130~ 4 4 10g。结果 手术治愈出院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本病一经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径路要达到充分显露 ,术中可分块切除或控制瘤蒂后整个切除 ,对侵及大血管者同期行血管成形术。术后需防治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复张性肺水肿多因液气胸、一次性大量快速抽液或排气后引起 ,胸内手术引起者较少见 ,我们在胸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中 ,遇到 3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男 ,9岁。因右下肺肿块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右开胸探查术 ,术中见瘤体占满右胸腔 ,分块切除肿瘤后 ,肺膨胀良好。但很快见肺回缩不佳 ,质变硬 ,表面有明显渗液。随之由气道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并灌入左肺 ,病人严重发绀。遂迅速钳闭右肺蒂 ,清除左肺内流入的泡沫痰 ,病人发绀消失 ,一般情况明显好转 ,待稳定后切除右肺 ,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 :右肺内间叶来源之恶性肿瘤。例 2 …  相似文献   

16.
肺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教训颇多,现将8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33岁,因低热、胸闷0.5个月入院,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有与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胸片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液,胸水常规呈渗出性,未找到结核杆菌和异常细胞,胸水和血清抗结核抗体阴性,复摄胸片诊断为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经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四联抗痨治疗20余天,症状无改善,第6次胸水检查找到腺癌细胞,随诊4个月后死于肺癌转移。  例2:患者,男,72岁,因咳嗽、咳痰3个月…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五年来对施行的胸科非心脏手术 336 1例病人 ,术后常规进行连续 72h心电监护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2 4 6例 ,发生率为 7.3% ,现就其治疗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本组 2 4 6例中 ,男 184例 ,女 6 2例 ,年龄 2 2~ 78岁 ,平均年龄 5 8岁± 6 .5岁。食道贲门癌 2 11例 ,皆取左胸后外侧切口 ,食道胃或食道空肠胸内吻合 192例 ,颈部吻合 19例。因肺部疾患而行肺叶切除或单侧全肺切除 2 8例 ,纵隔肿瘤 5例 ,胸外伤 2例。其中术前有心律失常者 72例 ,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 :窦性心动过速 16 2例 ,房性早搏 30例 ,房颤 18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19…  相似文献   

18.
<正>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与误诊,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收治1 例胸膜巨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好转,随访无复发,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20岁,因"左上肢疼痛进行性加重半年"入院。外院查胸部CT提示左上胸腔巨大软组织肿块,我院查胸部增强CT可见左上胸腔团片状稍高密度影,突向胸廓入口,与胸顶部关系密切,左上肺受压,邻近肋骨毛糙(见图1)。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提示左  相似文献   

19.
病历 女,28岁。左胸痛伴气闷半年余。5月前在外院诊断“左侧胸膜炎”,并先后3次均抽出大量胸腔积液(液体性状不祥)后症状能暂时缓解,于1986年3月17日来我院就诊,胸部正、侧位片(图1-2)显示左胸腔巨大肿块,考虑纵隔畸胎瘤类肿瘤可能性大。术中见一源于纵隔心脏-大血管交界处的囊性肿块,约19×15cm,囊内有一微小血管持续微量出血。完整切除肿块。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纵隔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20.
<正> 经右胸结肠代食管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是我院最常用的术式。最近,我们诊治了1例术后胃疝入左胸并穿孔者,引起严重后果,现报告如下。 患男,55岁,中段食管癌。经右胸切除食管肿瘤,原食管床结肠代食管术后5年,呕吐4d,X线钡餐透视见胃入左胸腔。暂给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2d后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病情迅速恶化,血压下降,休克。查体左胸叩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