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大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大量临床病例资料研究发现SAH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本文就SAH的病理生理、临床分级、CT成像分析、治疗现状及其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成伟  张源 《山东医药》2004,44(30):63-6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SAH分为颅脑损伤性和自发性(非损伤性)两大类。自发性sAH又分为两种.一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血管破裂而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怍原发性SAH;一为脑实质内出血而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称作继发性SAH。自发性SAH可见于任何年龄,50~60岁者多见,青壮年亦常见发病。凡能引起脑出血的耨因也能引起SAH.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烟雾病和血液病等最为常见。一般都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过腰用力时发病。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诊疾病之一。此病发病突然,病情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骤变化,死亡率高。急性期SAH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脑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指脑底部或脑表血管病变自发地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称为自发性或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其发病机理也不相同。一、颅内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内动脉瘤约占23.9~60%,动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由于蛛网膜下腔血管或脑底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老年SAH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针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笔者在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急症,它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月所收治1221例脑卒中的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如及时抢救,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我科2014年12月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78岁,因“头痛,头晕,呕吐I天”  相似文献   

10.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1]。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为探讨影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6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SAH)是指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发病率为0.5~2%,占脑血管病的5~12%。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两者比例大致相等。本病起病急骤,临床上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血性,诊断较易。但部分病人表现错综复杂,且有明显的定位体征,给诊断和治疗增加困难。本文从以下若干问题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临床上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有一过性的意识障碍,检查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一般无定位体征,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人为多。过去认为是一种少见疾患,近十年来,就诊病人有显著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10%。  相似文献   

13.
结语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本病不不包括由于脑实质内出血、穿破皮质或脑室壁,.血液流入蛛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发生于脑干和小脑内,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典型病例二者鉴别并不困难,但对少数不典型病例,需要认真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58例SAH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吕姣  吴哲  罗晓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1641-164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1].本文回顾分析我科6年间收治的331例SAH患者一般状况、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并着重对其若干临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并发症,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及病残率。本文对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相关因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如下综述。1 SAH 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与发病机理1.1 血液对血管壁机械性刺激动脉瘤破裂时对血管壁的撕裂,血液在蛛网膜下腔中的占位效应造成纤维小梁对血管的牵拉以及破裂前动脉瘤囊内血液的突然牵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癫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以往对于影响癫痫发作的有关因素研究较少,为此,作者对一组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及病程中的某些临床特点及治疗因素等与癫痫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 38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72h 内入院,278例经血管造影或尸检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它103例因高龄(>70岁)或昏迷较深未行血管造影或手术,但脑 CT 示出血部位在大脑半球间、鞍上或侧裂池,提示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由于低血钠、再出血或手术后12h 内所发生的癫痫不算作继发性癫痫,作者用双边χ~2检验、log-rank检验的单变量分析方法及 Cox 比例风险模型的多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 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5%~10%,年发病率为(6~20)/10万。自发性SAH的常见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和血液病等[1]。脑凸面SAH(convexal SAH, cSAH)又称自发性局限性S AH,是指出血局限于大脑半球表面皮质沟回的小范围内,波及1个或多个大脑凸面皮质沟回,不累及邻近脑实质,亦不延伸至外侧裂、大脑纵裂、脑室以及基底池等部位。 cSAH常以发作性症状为主[2-3],以短暂性感觉或运动障碍和头痛常见,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老年人尤其多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SAH的7.45%[2],因临床表现不明显甚至隐匿,其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AH临床少见普通SAH的常见临床特点,如突发剧烈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也无明显脑膜刺激征,可能因出血量少且局限,对颅内压和脑膜影响较小有关。 cSAH的病因多种多样,血管源性病因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CVT、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炎、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硬脊膜动静脉漏、海绵状血管瘤、动脉夹层分离、分娩后脑血管病等[2,4-5];非血管性病因包括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脑脓肿、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症等[5-6]。由于cSAH病因多样,症状多不典型,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和误治[7]。现报道我们收治的1例cSAH患者的病史和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20.
陈小玲 《内科》2009,4(1):66-6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是神经内科多发病之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5%左右,SAH再出血是急性脑卒中致命的并发症,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危险因素。为了解SAH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