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疗效影响。方法:96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心肺脑复苏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GCS评分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及28d生存率。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28d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提高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乌司他丁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23例因各种原因并发NPE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无效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分别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n=12)和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乌司他丁治疗(综合组,n=11),治疗后1、2 h观察2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综合组治疗2 h疗效及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综合组顺利撤机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乌司他丁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使肺水肿得到缓解,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50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复苏后的1~10 d,对比观察患者的GCS评分。结果:复苏5 d后,观察到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采用常温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肺复苏后复苏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2月-2016年2月68例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研究组加用纳美芬治疗。均持续治疗3 d。比较2组治疗5 h时肛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FI)、BI指数评分、30 d病死率。 结果 治疗前2组肛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h后,2组肛温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FI评分、BI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0 d病死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 结论 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健康状况,降低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及临床科室转入我科ICU的80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按照不同病因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即刻血乳酸、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均能明显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能提高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3.72±1.02) mmol/L vs (4.00±0.84) mmol/L],GCS评分[(7.12±2.14)分vs (5.03±1.62)分],APACHEⅡ评分[(16.00±3.73)分vs (18.90±2.54)分]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20.0%(8/40),低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状态,降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综合干预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组和单纯肺保护性通气组各40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而联合组则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有效率、病死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组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单纯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5.37,4.125,4.523,5.130,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综合治疗ALI患者,效果显著,并能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补液、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轻度低温治疗。治疗期间记录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脑水肿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中,轻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和程度、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比较两组中意识恢复患者的比例、患者意识恢复所需时间及生存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比例、依赖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中意识恢复率显著提高(P<0. 05),昏迷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更少的患者并发MODS。虽然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脑复苏后观察组中生存患者的Glow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治疗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对意识及脑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部分替代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心肺复苏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温治疗)和观察组(亚低温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GCS评分、MAP、Sa O2、p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NFI评分高于对照组,M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效果理想,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伟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3):278-280
目的:探究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