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冬一 《当代医学》2021,27(36):92-94
目的 探究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3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B型钠尿肽前体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随之升高,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r=0.793、0.852,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后B型钠尿肽前体及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609、0.744、0.721、0.836,P<0.05).结论 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D-二聚体水平差异以及不同预后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P0.01);预后良好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858.72±29.55)μg/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CHF患者14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其中无临床症状患者37例(Ⅰ级组),心功能Ⅱ级CHF患者36例(Ⅱ级组),Ⅲ级CHF患者34例(Ⅲ级组),Ⅳ级CHF患者33例(Ⅳ级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中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D-二聚体及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比较各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及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各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Ⅰ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Ⅱ级组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Ⅳ级组高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比较:Ⅰ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Ⅱ级组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Ⅳ级组高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Ⅱ、Ⅲ、Ⅳ级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1.04±0.34)、(1.43±0.39)、(1.51±0.42)μg/m L]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2.80±1.21)、(4.76±2.09)、(6.43±2.58)μ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级组患者治疗后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47.8±13.5)、(75.4±28.1)、(86.6±31.7)pg/m L]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334.4±79.5)、(494.6±134.6)、(1535.2±723.5)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中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 D-二聚体及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可作为判断患者心功能的客观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B型钠尿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D-二聚体、B型钠尿肽检测。比较两组D-二聚体、B型钠尿肽水平与阳性率,分析D-二聚体与B型钠尿肽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D-二聚体、B型钠尿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D-二聚体及B型钠尿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B型钠尿肽及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650、0.811、0.835。结论:D-二聚体、B型钠尿肽检测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辅助指标,并且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的检测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出同一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此次研究中,在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对比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Ⅰ级~Ⅳ级患者的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前体、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肌功能等进行预测,有利于为患者及时制定诊治计划,值得大力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与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80例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组(n=32)与小面积脑梗组(n=48),观察两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比较存活与死亡病例入院时相关指标水平,观察 D-二聚体与 NT-proBNP 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组患者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 NI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随访半年,死亡患者入院时候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均远高于生存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越差。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62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BNP含量和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老年脑梗死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到医院就诊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04例,根据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死亡等分别进行分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5例。对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量,并分析二者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上,脑梗死患者显著高于健康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合并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死亡患者显著高于存活者,各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意识障碍、高血压患者的这两项指标水平也显著升高,二者水平越高,则患者预后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0-3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B型尿钠肽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PaO_2在临床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肺动脉CT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依据PaO_2水平分为PaO_260 mm Hg肺栓塞组和PaO_2≤60 mm Hg肺栓塞组,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B型尿钠肽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PaO_2结果。结果肺栓塞组的血浆D-二聚体、B型尿钠肽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42%,健康对照组特异度为80.00%;肺栓塞组中,PaO_2≤60 mm Hg组血浆D-二聚体、BNP水平均明显高于PaO_260 mm Hg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BNP、血气分析联合应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45例,年龄39~78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AMI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亦高于sA组和UA组,U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D-二聚体水平不同,UA与AMI冠心病的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认为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70例,另选择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AMI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规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付玮  韩永生  范西真 《安徽医学》2018,39(6):647-649
目的 应用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经肺动脉CT造影确诊的APE患者89例,根据简化版PESI评分将APE患者分为高危组(41例)与低危组(48例).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IcTnI水平,比较不同PESI评分及危险分层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浆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在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均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与PESI评分(原始版)均呈正相关性(P<0.05).在预后的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中,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均为AP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1.121、1.000、3.949.结论 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对早期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D-二聚体含量水平与老年男性进展性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老年男性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正常体检者48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D-二聚体水平含量进行比较,并检测实验组治疗前后的两组D-二聚体水平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的老年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在1.6±1.37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的D-二聚体含量水平,而且D-二聚体检测值显示为阳性的有41例所占比例为85.4%,对照组测定呈阳性的有7例(14.58%),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阳性率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经过30 d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水平明显下降,D-二聚体阳性率也降低了62.48%,治疗前后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水平及其阳性率相比,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过程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分子标志物,对患者体内血栓早期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媛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6-18,2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变化与患者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妊娠高血压(妊高症)患者78例,测定产前1天D-二聚体水平、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等,统计分析不同病情程度D-二聚体水平及与肝肾、凝血功能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程度的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表现为重度妊高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妊高症患者(均P<0.05),且轻度与中度妊高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明显(P<0.05);另一方面,在不同预后程度的妊高症患者中,出现肝肾、肺、脑部等单一或多器官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5.62±3.62)μg/m L,未出现器官功能异常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9±0.07)μ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凝血功能、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未出现功能异常的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程度与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512、0.602,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判定妊娠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与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浆D-二聚体与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艳敏  李乃静  邱枫  田力  潘作东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16-517,5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lner)与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h内头CT或M1K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O.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5),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浆D一二聚体含量的升高是老年TIA患者的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PN)和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50例,入院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测定APN,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结果AMI患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AMI患者APN、D-二聚体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1)。结论血浆APN、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对AMI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血小板的水平。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进展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可作为判断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