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抗体介导性排异约占所有肾移植后急性排异的20%~30%,且对传统的抗排异治疗反应不佳,严重影响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近年来关于抗体介导性排异的定义、诊断指标及治疗的研究使得抗体介导性排异的诊治更为成熟,我们对此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美罗华,CD20单克隆抗体,最早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美罗华用于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血管炎等肾脏病,同也应用于肾移植领域:治疗抗体介导性排异、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处理高度致敏受者和ABO-不相容移植.很多小样本研究表明美罗华在治疗这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肝移植的抗体介导性排异与ABO配型不同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31例ABO配型不同(ABO-I)肝移植病例,并设立了ABO配型相同(ABO-C)的临床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观察移植肝脏的存活时间、病理学特征和发病原因。结果ABO-C临床对照组移植肝存活时间比ABO-I组明显延长(P<0.01),而且病理所见和发病原因与ABO-I组有明显不同。ABO-C病理对照组与ABO-I组的病理改变和免疫荧光检查均有所不同。结论移植肝脏存在抗体介导性排异的潜在因素和某些临床及病理改变,只是尚未达到普遍认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及诊断手段的提高,器官移植后细胞性排斥反应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但器官移植致敏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抗体介导排斥反应越米越受到关注.补体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补体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补体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以及针对补体的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有回顾性及前瞻性方式对105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了血管内皮细胞抗体(VEC-Ab)的皮肤交叉配型试验。回顾性研究显示8/38例呈阳性反应者中6例(75%)发生了严重的早期加速排斥,2/30例阴性反应者中仅2例发生早期排异,皮肤配型阳性与早期排异的发生有明显关联(P<0.0001)。前瞻性研究显示:经配型重新选择供肾的67例中仅4例发生早期排异反应(6%),VEC-Ab的存在与移植排异反应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和C4d等抗体介导免疫损伤标志物的发现,抗HIJA抗体和非HLA抗体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又称为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供体HLA分子、血ABO同种凝集素或内皮细胞抗原抗体介导的一类排斥反应。在急性AMR过程中,高效价的抗体导致补体系统的激活和移植物内皮组织的溶解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10年中对86例肾移植病人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的原因为:1、肾移植前去除细胞毒抗体(A组,5例);2、术后立即作预防性血浆转换以降低高敏病人(病人血清抗正常淋巴细胞反应性>60%)排异的发生率(B组,13例);3、急性血管排异(C组,62例)和4、慢性排异(D组,6例)。采用膜式血浆分离器每日或隔日置换治疗,每病人治疗4~11次,置换液采用白蛋白溶液和新鲜冰冻血浆。 A组5例病人经5~8次血浆置换治疗,4例抗体效价下降,但短期内又回升到治疗前水平,其中一例在接受肾移植后发生了超急排异。B组病人经预防性血浆置换治疗后排异的发生率低于用抗淋巴细胞球蛋  相似文献   

8.
CAd是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以后补体C4的降解产物,能与内皮细胞共价结合。当肾移植患者发生含有体液性成分的排异时,由于免疫因素的参与,常伴有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管周毛细血管CAd的沉积。从而CAd可作为在移植肾排异时存在体液性成分的重要诊断标准。本文综述了CAd的检测方法,及在预测其排异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7月,作者为1例曾施行过心内直视手术右心室流出道拓宽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按照三联免疫治疗的方法行抗排异治疗。患者曾三次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均获有效控制。现已术后1年,患者心、肝、肾功能正常,已参加正常工作。作者还对供心采取、心肌保护、手术方法、术后免疫监测、抗排异和抗感染治疗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监测CsA谷浓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CsA谷浓度(TL)与临床急性排异和中毒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990年5月至10月46例肾移植病人(男38例、女8例)术后109次系列CsA-TL进行了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系列测定全血CsATL对急性排异和CsA中毒的诊断有帮助。三联疗法(Pred+CsA+Aza)与二联疗法(Pred+Aza)的治疗窗不同。术后3月内,二联疗法合适的治疗窗是200-400ng/ml,当CsA-TL 200ng/ml,78.26/病人出现急性排异,而当CxA-TL>400ng/ml,则33.3%与CsA肾中毒相联系。二联疗法合适的治疗窗是250-500ng/ml,当CsA-Tl 250ng/ml.64%出现急性排异,TL>500ng/ml,急性CsA肾中毒发生率40%。当CsA-TL>600ng/ml,三联与二联疗法的感染率分别是33.33%和38.09%。  相似文献   

11.
硝酸银局部烧灼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空军襄樊医院冯勃,张小青襄樊一汽运公司客运站医务室徐红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据统计占各类鼻炎的40%。本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通常认为是由IgE抗体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鼻副交感神经活性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移植肾肾穿刺标本不同排异反应病变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状态,探讨排异反应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相关性。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移植肾穿刺不同病变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 各组萎缩病变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α-SMA阳性表达,表现为近基底膜处胞质阳性染色,提示出现了表型转化。在无萎缩病变的肾小管中,仍有部分肾小管细胞呈α-SMA阳性染色。7例基本正常病例组均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28例急性T细胞介导排异 IA级病例组中,1例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阳性表达率为25%~50%,3例为10%~25%。14例排异反应IB 级中,1例α-SMA阳性表达率达50%以上,2例25%~50%,2例10%~25%。 结论 随着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异反应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的现象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血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W  Wu G  So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67-769
目的 探讨血缘性活性小肠移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2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切取有血缘关系的供肠行部分小肠移植术,1例18岁,男性,供体为患者的父亲,供肠150cm。另1例15岁,男性供体为患者的母亲,供肠160cm。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移植肠一期消化道重建,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异、抗感染、抗凝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第1例患者术后曾出现贫血、急性排异反应,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目前已存活26个月,肠道吸收功能正常,自由经口进食,能参加日常工作,第2例患者术后26d发生排异反应,顷冲击治疗好转,术后80d再次发生重度排异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无效,改为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冲击治疗,排异反应虽有好转,但发生不可控制的感染。抢救无效死亡。生存5个月。结论 具有血缘关系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鼠抗CD4嵌合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观察CD4人-鼠嵌合抗体和鼠源性单抗对CD3,植物血凝素(PHA),白细胞-2(IL-2)及同种异体细胞诱导增殖的影响,以及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结果 提示CD4嵌合抗体和鼠源性CD4抗体对以上几种诱导剂诱导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抗体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T细胞介导性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抗体介导性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淋巴组织异常增生(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  相似文献   

16.
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FPO)后诱导机体产生抗促红生成素抗体,导致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介导的纯红再障临床并不多见,并且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近期曾用中医药治疗重组人红细胞牛成素致纯红再障1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得失、相关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受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在肝移植在很多国家的大医院中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在出血的控制、血管吻合技巧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展,并有较高的1年存活率(80%~90%)。尽管如此,肝移植受体的感染率高达53%~83%〔1~5〕,是继排异后的第...  相似文献   

18.
尽管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移植物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肾移植存活的一个主要问题。移植物排斥反应通常被认为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体液免疫应答机制在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抗体介导引起的移植物损伤即是典型的体液排斥,当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高滴度的抗HLA抗体可以被检测到。实际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也被称为体液或血管排斥反应,被认为在三分之一的急性排斥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治疗较为困难,具有抵抗性,最后结局往往导致移植物的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scquired pure rell cell aplasia,PRCA)是一种少见的严重贫血。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肾性贫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使贫血症状缓解。但在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后,有可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导致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介导的纯红再障。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在对抗外源性促红素的同时,对内源性促红素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比EPO治疗前更严重的贫血。现将我院近年来使用EPO后发生的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系针对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近年人们对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