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增强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对 30 6份HBsAg初检阳性结果进行复检。结果  30 6份HBsAg初检阳性结果中 ,复检与初检一致者 2 82份 ,符合率为 92 16 % ;初检假阳性率为 7 84%。HBsAg结果复检符合率与初检OD值有关 ;HBsAg初检OD值越高 ,复检符合率亦越高。 结论 对HBsAg阳性结果进行复检 ,可以有效控制检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 ,对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学者〔1、2〕报道在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命名为输血传播的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edvirus,TTV)。我们在一次病原不明的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中,收集了粪便和血液标本,也检出了与TTV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4.
以痘苗病毒为载体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一方面表达时能将HBsAg分泌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另一方面它本身可能发展成一种新的活疫苗,故颇受学者们的重视.我们将pA01-HBV质粒酶切回收含有HBsAg基因的BamHI片段,插入至PGJP-5痘苗载体质粒的P7.5启动子之后,使插入的方向与P7.5转录方向一致,构成P_5-S_(40)重组痘苗转移载体质粒.用P_5-S_(40)质粒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已感染TK~+天坛株痘苗病毒的CV-1细胞,使重组质粒DNA与痘苗病毒基因组在CV-1细胞体内进行同源重组.以痘苗病毒TK基因的插入灭活为筛选标记,得到的重组病毒应为TK~-表型,在5溴脱氧尿苷(BUdR50μg/ml)存在条件下,以人TK_(143)~-细胞筛选出单个的TK~-噬斑,于人TK_(143)~-细胞(含BUdR)传2~3代,再繁殖一代(不含BUdR),当细胞出现病变时,吸取上清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培养过程中个细胞增殖情况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住院的肿瘤患者,共50例,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CIK细胞诱导培养,在第1、5、7、9、11、13、15天进行细胞活力检测并计数,第5、7、10、13、15天进行各细胞亚群的表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IK增殖情况单个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第15天的增殖倍数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280倍比180倍);细胞亚群分析中CD3+T细胞、CD8+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T细胞比例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CD4+T细胞、CD3+CD4+T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阳性组更显著;其中CD8+T细胞和CD3+CD4+T细胞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CIK细胞较阴性患者扩增能力更强,效应细胞表型表达更有利于杀伤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评价及其注意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临床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更新。已知HBV基因核酸长度为3.2kb(kilobase),其基因组内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KF),分别为S区(包括S区,前S1区和前S2区)、C区(包括C区和前C区)、P区和X区。由于特别是S区和C区的一些变异常常给临床医生在诊断与治疗评价中带来困惑。本文结合近年新认识对HBVM临床意义作一评价,并对其中一些受人关注的问题加以讨论。HBsAg和抗HBs一、HBsAgHBsAg仅为HBV的外壳部分,不含核酸,只能作为HBV感染的标…  相似文献   

7.
35份乳牛血清作人HBV血清学标记检查,有16份HBsag和/或HBeAg阳性,其中]6份用免疫电镜技术找到HBV样颗粒,5份与马抗HBs琼脂扩散出现1~3条沉淀线,沉淀线中有1条与人HBsAg的融合。6份血清PHSA受体、~(32)p-HBV DNA杂交试验均阴性。以上结果提示,乳牛血清中HBV样颗粒与HBV有某些共同抗原,但非人HBV。  相似文献   

8.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核心启动子(CP) 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准种共存,CP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及散在点突变。为了进一步探讨CP区基因异质性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CP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载体的EcoRI位点,筛选反向克隆,经Kpn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上,构建重组报告质粒。以Lipo-fectamine PLUS转染试剂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用ELISA方法检测CAT表达量,反映了CAT基因上游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报告质粒,与野生株比较,HBV CP区准种群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CP基因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SPⅡ)结合蛋白,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BV的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噬菌体经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20个克隆中得到4个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分析,确定了和HBV SPⅡ结合的肝细胞蛋白——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4(NADHDH4)。结论 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了HBV SPⅡ的结合蛋白,分析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BV的复制、转录、调节机制开辟了新的徐径。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序列准种个体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e抗原(HBeAg)氨基酸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感染个体中的变异特点。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8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27株克隆测序,将获得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病毒结构/非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广泛的变异现象,替换突变表现出一定的个体特异性,其结果是导致HBV在特定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特征性的变异。本研究提示HBV在患者体内的蛋白序列多样性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V-X蛋白)对S100钙结合蛋白A11(calgizzarin S100A1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解放军第302医院基因治疗研究中心自行构建的HBV-X蛋白反式调节基因的cDNA文库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的筛选结果及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S100A11的启动子区域(S100A11-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100A1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中,构建pCAT3-S100-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X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pCAT3-S100-p在HepG2细胞中能够指导CAT的表达;共转染实验中pCAT3-S100-p pcDNA3.1(-)-X组CAT的表达活性是pCAT3-S100-p的2.1倍。结论 所克隆的S100A1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作用;HBV的X蛋白具有对S100A11的反式激活作用。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解放军第302医院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利用SSH技术及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HBV-X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杨阳  魏燕  蒋雪花  陈坚  陈志勇  杨龙 《武警医学》2016,27(9):878-880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01至2014-12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570例。根据化疗后HBV是否出现再激活将患者分为再激活组25例及未被激活组5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化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HBV再激活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乙肝表面抗体状态、e抗体状态、核心抗体状态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7.700,P<0.001)、乙肝表面抗体阴性(OR=0.056, P<0.001)、核心抗体阳性(OR=4.670, P<0.01)及使用免疫抑制药(OR=7.978, P<0.01)是导致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男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及使用免疫抑制药的HBsAg阴性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时,应密切监测HBV是否出现再激活或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防止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l)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302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自行构建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反式调节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TXNRD1p),PCR扩增TXNRD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TXNRD1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preS2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pCAT3-TXNRDlp和pcDNA3.1(-)-preS2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5.7倍、pCAT3-TXNRDlp的2.2倍。结论 该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V的前-S2蛋白具有反式激活TXNRD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对细胞凋亡易感基因(CAS)的转录激活作用。方法以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的反式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CAS的启动子区域(CASp),扩增CASp并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CASp报告载体。分别以该质粒单独或与pcDNA3.1(-)-RH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以pCAT3-Basic空载体、pCAT3-TXNRD1p分别转染HepG2细胞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pCAT3-CASp和pcDNA3.1(-)-RH瞬时共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CASp的1.5倍,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2.7倍。结论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室利用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RNase H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我室克隆的CAS启动子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V的RNase H蛋白具有对CAS的反式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关系,寻找乙肝检测更便捷的方法。方法 12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DNA的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 1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60例,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65例,在大三阳与小三阳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前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持续阳性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攻击肝细胞对B一干扰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B一干扰素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参比质粒共同转染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oly(I:c)和血清中HBV攻击HepG2和L-O2两种肝细胞对细胞中B一干扰素转录活性的影响,并结合PCR技术检测HBV攻击肝细胞后B一干扰素的转录变化。结果血清中HBV攻击肝细胞能够引起细胞中β-干扰素的转录,但转录水平较低。此外,ItBV对肝细胞中β-千扰素的转录有促进作用。结论自然感染状态下,HBV能引起肝细胞中以β一千扰素表达为代表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三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胶体金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法)对400例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分别计算ELISA法、CMIA法、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MI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结论 CMI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PreS抗原检测方法。方法:表达与纯化了HBVPreS1/2抗原,并用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利用纯化抗血清包被ELISA板,吸附病人血清中包含PreS1/2抗原的HBV的病毒颗粒或病毒亚单位,特异吸附颗粒用抗HBsAg的酶标单抗检测。结果:利用金属螯合柱层析的方法高度纯化了PreS重组抗原,用复性的重组抗原免疫家兔3次,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商品化试剂盒检测人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之间的差异。方法本院实验标本252份,分别用雅培I2000定量试剂盒、罗氏e601定量试剂盒、安图Auto Lumo A2000定量检测试剂盒和国内主流酶联免疫法定性试剂盒(上海科华)检测人乙肝表面抗体,以假定金标准对各厂家的阴、阳性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对3个定量检测系统进行量值相关性分析。结果 4种乙肝表面抗体试剂与假定金标准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达到了93%以上,其中安图和罗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达到了98%以上;罗氏试剂盒的跃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00%)最高,为99.3%;与金标准比较,3种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酶联免疫法定性试剂盒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主流乙肝表面抗体试剂盒在检验乙肝表面抗体时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量值相关性较好,不影响临床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