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全部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7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是重点,对于已经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及时发现及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李锦华 《中外医疗》2012,31(10):56-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积极预防,并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胡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4,(2):F0003-F00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于我科行剖宫产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41例患者给予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治疗期间无新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患者16-27d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查下肢超声示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结论剖宫产术后DVT经过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患者预后良好,但应警惕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者319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采取双静脉通道输入,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38例患者,35例临床治愈,2例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例转院治疗失访,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妇产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间的32例妇产科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经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治愈率为84.38%(27/32)。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患肢疼痛及肿胀消失,出院后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对妇产科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通过术后良好、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彦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05-10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再通率分别为57.14%、8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3例,术后第1~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2ml/d,同时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32例,仅行抗凝治疗。2组患者于术后1、4和14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33例中仅1例(3.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32例中有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0%),其中6例(18.8%)发生在瘫痪侧,7例(21.9%)发生在腘静脉以下,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在西安市东方医院妇产科行剖宫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0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9例剖宫产术后2~6天发生DVT,1例术后12天发生DVT。29例发现较早,在感觉下肢酸困无力,疼痛,轻微肿胀时积极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治疗7天后痊愈。1例因已出院,术后12天时自觉下肢肿胀疼痛来就诊,查见股静脉血栓较大,转外科行手术切开取栓。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者术前作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术后尽早给予物理机械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预防性治疗,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接受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均先放置下肢静脉过滤器,之后进行深静脉血栓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3~21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过滤器放置后状态。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患者进行为期3~21个月的随访,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显效12例(60%)、有效7例(35%),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能够有效预防肺栓塞,远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单淑凤 《中外医疗》2010,29(12):60-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9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围产期血液高凝状态、产妇年龄、体重及产后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的风险测定,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分析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于产褥期10例(83_3%),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7例(70.0%);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6例(50.0%),单纯发生于肢体近端DVT9例(75.0%);股静脉血栓形成10例(83.3%);孕期规律检查9例(75.0%);卧床时间〉3d出现DVT8例(66.7%);12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结论围生期血栓疾病预防在于孕期产检中注意评估选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干预,以减少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案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中成药及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处理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下肢DVT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泡洗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例具有临床典型症状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以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泡洗治疗,2个月后对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泡洗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症状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外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周蔺  徐家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46-64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患者采用中西药抗凝、溶栓、祛聚、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结果治愈29例,好转3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56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281例和对照组281例,干预组产妇产后采用体位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产妇产后则采用常规的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比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子直径干预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浅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干预组血栓程度轻于对照,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中药局部冷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局部冷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等各凝血指标,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各纤溶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比较常规护理加气压治疗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干预组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比较两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08%),对照组出现19例(占1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诊治现状,以发现诊治过程中的不妥之处,为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益阳市20个乡镇医院医师(医师组)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DVT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同时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DVT患者(患者组)发放调查表,了解其就诊过程和诊断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诊。结果:调查发现广大乡镇医院医师对LDVT非常陌生,诊断仅靠下肢水肿、疼痛等临床症状(93.5%,447/478);治疗上仅予以中药活血化瘀治疗(99.2%,474/478),基本未采取预防肺栓塞的措施,后期亦未穿弹力袜和抗凝治疗,使PTS发生的几率和时间提前。绝大部分患者首次就诊于中医科(83.7%,170/203),耽搁了就诊时间,遗留PTS。其中患者组中小于3 d组12个月PTS发生率(4%,1/23),大于7 d组(60%,15/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误诊率高,诊断方法单一,治疗不规范,导致死亡率增加,PTS发生率明显增加,亟待改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P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94例下肢骨折患者中,PVT形成患者30例,无血栓形成患者64例,正常体检组40例,采用STAGO-EVOLUTION全血自动血凝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无血栓组患者、正常体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5±1.22mg/L、0.89±0.64mg/L和0.20±0.06mg/L(P〈0.01),下肢骨折和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