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MSCT)改变,评价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MSCT血管重组显示急性肠系膜缺血直接征象13例(68%),其中肠系膜动脉狭窄3例(16%),血栓形成或栓塞7例(39%),肠系膜静脉内血栓形成3例(16%).间接征象包括肠管壁增厚、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肠管壁积气、肠系膜周围渗出、腹腔积液等.结论 MSCT能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并可帮助判断缺血的原因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外科急腹症,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55%~85%。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诊断AMI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平扫及增强MSCT表现,其中1例手术证实。结果8例患者MS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系膜周边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上静脉增宽。7例平扫密度增高,其中2例血栓累及门静脉,5例出现肠管扩张、积气积液,5例出现肠管管壁增厚。增强后,肠系膜静脉管壁环形强化,肠管管壁强化呈“靶征”,1例肠管未见强化。抗凝治疗后,1例血栓基本消失,3例肠系膜静脉建立侧枝循环。结论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早期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它是一种有效、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6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壁菲薄,囊内容物无强化,部分病灶囊壁有强化,邻近组织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对病变的定性有较高价值,对病变的定位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系膜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对病变形态、边界、密度、增强后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7例肠系膜损伤均可见腹腔积液、损伤肠系膜区脂肪呈薄雾状密度增高,其中对比剂血管外渗出2例,损伤部位肠壁增厚7例,肠系膜血肿12例,其中9例血肿边缘呈尖角状改变。结论: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比剂血管外渗出为其直接征象;肠系膜脂肪呈薄雾状密度增高、肠系膜根部及肠曲间团片状高密度影伴尖角状改变具有相对特异性;CT扫描发现腹腔积液、局部肠壁增厚及实质性脏器损伤时应密切观察周围肠系膜改变,以免遗漏肠系膜损伤的可能。密切结合临床外伤史及体征,CT检查可对肠系膜损伤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可疑AMI患者行MSCT检查,进行图像重建,评价肠管缺血的异常征象,并与手术或DSA相对照.结果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 )10例,其余10例.其中,SMVT时,肠管扩张、积气、积液9例,系膜根水肿,腹水5例,肠管白色改变4例,SMAT时,肠壁增厚5例.其他征象均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 MSCT对诊断和鉴别AMI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8.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ng syndrome,SMACS)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我院于2007年8月-2010年3月对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3例大肠癌患者应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进行一次屏气完成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软件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分别获取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法显示(Raysum)及CT仿真内镜成像(CTVE),综合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与原始扫描轴位图像相结合进行分析,并与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33例大肠癌患者中MSCT大肠成像,共检出34个癌灶,肿瘤检出率为100%、肿瘤浆膜面浸润诊断准确率90.3%(28/31),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7.2%(95/109个),远处脏器转移准确率100%(5/5),显示供血血管准确率100%(32/32),按照改良Duckes分期总准确率为87.9%,其中术前DuckesA期(1/2),DuckesB期(3/5),DuckesC期(20/21),DuckesD期(5/5)。结论:MSCT后处理及各相同性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显示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早期征象及其动态演化规律.方法 12只巴马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6、12、18 h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9只猪剖腹结扎肠系膜上静脉(SMV)主干远端空肠、回肠和回结肠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和18 h采用MSCT行平扫和增强后动脉、静脉和延迟期扫描.对照组3只猪仅剖腹分离暴露SMV,并于上述时间点进行扫描,比较手术前后肠系膜血管、肠道、腹腔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 9只实验组猪均显示急性肠缺血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缺血进行性加重.CTA可准确显示SMV主干、大属支及其远端小分支直至肠壁边缘的直小静脉,显示SMV分支各结扎点.静脉堵塞性肠缺血的早期CTA改变为肠系膜上动脉痉挛、充盈欠佳、显影延迟和延长;SMV显影淡、延迟;肠壁增厚,系膜水肿,腹水,肠壁强化高于正常;随时间推移,出现肠壁变薄,肠腔扩张、积液,系膜水肿,腹水加重,肠壁强化减弱.结论 CTA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解剖、堵塞的静脉、早期肠缺血改变及其动态演化规律,于病变早期可靠地诊断静脉堵塞性肠缺血.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收集MSCTA血管成像44例,其中脑动脉血管MSCTA成像11例,肺动脉血管MSCTA成像21例,主动脉血管MSCTA成像6例,肝动脉血管MSCTA成像5例,髂动脉血管MSCTA成像1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3.5ml/s。扫描延迟时间按照经验值,脑动脉15~20s,肺动脉10~15s,主动脉、肝动脉、及髂动脉等20~25s。扫描后原始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做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部份病例做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结果:11例脑血管MSCTA正常6例,肺动脉MSCTA(CTPA)21例,正常15例,5例肝动脉MSCTA,正常2例;脑血管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例;肺动脉栓塞6例;胸主动脉夹层3例:升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肝动脉瘤1例,肝癌1例,肝血管瘤1例;1例右髂总动脉瘤。结论:多层螺旋CT 3D血管成像(3D-MSCTA)可清晰显示各部位的三维血管形态,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旋转图像,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病灶的整体形态,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狭窄的23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MSCTA与SC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用于评价的92个血管分支中2种检查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为30支,均为阴性者8支,SCA阳性而MSCrA阴性1支,SCA阴性而MSCTA阳性5支,MSCTA敏感度96.8%,特异度61.5%,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8.9%;MSC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SCA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5);21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中有17例发现冠状动脉壁存在钙化。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影像学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所经MSCTA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4~75岁,平均(58.5±11.3)岁.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后,对病变的部位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共42处病灶,位于升主动脉1例(4.3%),主动脉弓17例(73.9%),降主动脉3例(13.0%),腹主动脉2例(8.7%).溃疡可表现为蘑菇形、半圆形,可见“狭颈征”.结论 MSCTA对于诊断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例临床怀疑Peutz-Jehers综合征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平扫和动态强化扫描),对其轴位图像和重建的4-D、最大密度投影及仿真内窥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结果:6例患者中4例MSCT发现胃、小肠及结肠多发息肉,2例患者只发现空肠和回肠内多发息肉,MSCT诊断为Peutz-Jeghers综合征4例,另外2例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SCT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67%。结论:MSCT对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断准确性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患者均行平扫及MSCTA检查诊断为烟雾病,分析其临床及MSCT特点。结果 CT平扫示脑出血11例,脑梗塞及软化灶5例,2例正常。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迂曲、扩张的脑底部异常侧支血管影。结论 MSCTA方便、快捷、经济,图像清晰,在烟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继发性胆脂瘤的多排螺旋CT的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8例患耳CT诊断或高度怀疑继发性胆脂瘤,所有病例采用轴位颞骨螺旋扫描,进行轴位、冠状位重建,必要时加脑窗重建。结果鼓室、乳突内软组织影(58患耳,100%),骨质破坏(58患耳,100%),自然根治腔(4患耳,7%),骨质硬化(48患耳,83%),Prussak间隙增宽(13患耳,22%)。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耳部内部结构,在继发性胆脂瘤方面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指导治疗方案及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外伤性尿漏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例经临床证实发生尿漏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行增强三期扫描,运用多种CT后处理技术(MPR、VR、MIP)综合分析其MSCT特点。结果 20例患者中,肾盂尿漏15例,输尿管尿漏2例,膀胱尿漏3例,排泄期表现为对比剂外渗,各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漏口的部位及范围,并可合并显示肝脾破裂、肾实质破裂、肾包膜下血肿、肾周间隙积液、骨盆多发骨折等。结论 MSCT延迟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尿漏的部位、漏口和并发症,对尿漏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可以作为尿漏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杜艳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6):461-46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异物的40例患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异物位于气管及气管分叉7例,右侧支气管14例,左侧支气管10例,气管一左主支气管2例;坚果类异物16例,豆类4例,玉米3例,果蔬类4例,骨块5例,其他8例。间接伴随征象:肺气肿3例、肺不张1例、肺炎5例、纵隔气肿1例、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无创、准确性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肾盂、输尿管、膀胱尿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证实发生尿漏的患者进行三期MSCTU检查,采用多种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综合分析其MSCTU表现特点。结果:15例尿漏患者中,肾盂尿漏5例,输尿管漏8例,膀胱漏2例。尿漏患者MSCTU的排泄期表现为对比剂外溢,MIP、VR并结合MPR可以清晰显示漏口的部位及范围,并可显示伴发的肾实质破裂,肾包膜下血肿、肾周间隙积液、原发肿瘤(宫颈癌转移瘤侵及右输尿管)及泌尿系先天畸形等。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能清晰显示尿漏的部位、漏口并初步判断尿漏发生的原因,可以作为诊断尿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