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24h食管pH检测对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携带式24h食管pH分析仪对3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作为疾病组在常态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并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20名正常成人中平均97.7%的时间食管pH>4,观察6项食管pH测定指标,得出95%的正常值范围:pH<4的总时间百分率为4.97%;pH<4的立位时间百分率为3.82%;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率2.34%,反流持续≥5min的次数<2.57;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8.62min,pH<4的反流次数为25.69次。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h食管pH监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4.59%,明显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27.02%)、内镜检查(40.54%)及食管粘膜活检(51.35%)等方法。 结论:24h食管pH监测的指标对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GER,深入了解GER与食管炎的关系,特别对GERD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Hp阴性和Hp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和食管酸暴露情况,以阐明Hp感染和GERD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GERD患者64例,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37例,Hp阴性组27例。检测前1周停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对2组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和食管24 h pH监测。结果①Hp阳性和Hp阴性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Hp阳性和Hp阴性组食管动力学检测:LES压力、长度及食管体部的各项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Hp阳性和Hp阴性组24 h食管pH监测DeMeester评分、食管pH<4时间百分比、pH<4反流次数、pH<4大于5min反流次数、pH<4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本研究中GERD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为(9.1±1.9)mm Hg,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它和DeMeester评分无相关性(r=0.130,P=0.304)。结论①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LESP和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②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酸暴露也没有显著影响;③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特征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方法28例患者内镜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时测定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和食管体部的动力。结果治疗前,LESP为(42.68±17.16)mmHg,LESRR(38.69±3.66)%,吞咽时100%患者食管体部为同步收缩,无推进性蠕动波。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1周和3个月时,LESP分别为(23.35±4.86)mmHg和(22.74±4.02)mmHg,LESRR分别为(79.98±4.16)%和(80.48±3.79)%,但吞咽时食管体部的动力无改善。结论内镜下LES内注射肉毒毒素,可减低LESP和提高LESRR。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儿His角的大小、生长变化规律及其在胃食管反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729例小儿按年龄分为新生儿(60例)、婴儿(252例)、幼儿(243例)和儿童(174例)4个年龄段,在哺乳或饮水后,超声观察胃食管连接部并测量His角的大小。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将受检小儿分为GER组(156例)和健康组(573例)。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判断His角诊断GER的价值及最佳截断值(cutoff值)。结果 健康组小儿His角均值为87.2°±7.2°,其中新生儿为93.3°±8.7°,婴儿为90.4°±6.6°,幼儿为86.2°±4.3°,儿童为84.5°±8.8°。GER组小儿His角均值为108.3°±6.7°,明显大于健康组(P<0.01)。其中新生儿107.5°±7.2°,婴儿108.9°±7.2°,幼儿106.8°±3.5°,儿童为106.2°±5.3°,均大于相同年龄段健康组小儿(P<0.01)。His角诊断GER的AUCROC为0.969,最佳截断值为102.2°,其诊断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7.9%。结论 正常小儿的His角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变小;胃食管反流小儿的His角明显大于正常小儿,且不同年龄段小儿His角大小无明显差异;His角增大可作为诊断小儿GER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程度、食管动力学变化及酸暴露三者相互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行胃镜检查确诊为GERD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8岁,分为NERD组12例和RE组53例,RE组按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A、B、C、D组,选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24 h动态食管pH值监测。结果 B~D组LES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NERD组(P<0.05),RE各组食管括约肌上10 cm压力、食管收缩幅度、无效食管运动发生率与对照组和NER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ESP、食管收缩幅度与食管损伤程度均呈负相关(r=-0.41,-0.48,P<0.05)。 NERD组和RE各组24 h动态食管pH值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DeMeester评分、酸暴露率和反流周期数均显著低于NERD组(P<0.05),A组合计反流时间、食管酸清除时间、最长反流时间与NER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DeMeester评分与食管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P<0.05)。酸暴露组食管收缩幅度和无效食管运动发生率与非酸暴露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ERD食管黏膜损伤与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推进性蠕动功能障碍及酸暴露有关,食管推进性蠕动功能障碍是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非心源性胸痛29例胃食管反流动力学检查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 (GER)动力学检查对非心源性胸痛的诊断价值及抗反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 9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进行病史询问、胃镜检查和 2 4h食管pH监测或核素GER试验 ,对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ERD)者用兰索拉唑治疗。结果 :2 9例中符合GERD 17例 ,其中 7例有GER症状 ,6例有反流性食管炎 ,兰索拉唑治疗GERD的有效率为 94 1%。结论 :2 4h食管pH监测及核素GER试验能更好地识别非心源性胸痛中的GER ,而兰索拉唑对GER性胸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排空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真岩波  张淑红  孙晓辉 《临床荟萃》2003,18(20):1149-1150
目的 测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胃排空时间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 ,以探讨这些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食管内压测定应用PCPolygraph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浓度 ,胃排空检测应用TOSHIBA 2 4 0A型B超。结果 病例组血浆胃动素浓度 (2 2 8.6 0± 99.0 2 )ng/L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LESP与血浆胃动素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r=0 .739,P <0 .0 1)。病例组胃排空时间 (114 .79±18.4 5 )min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血浆胃动素浓度与胃排空时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r =0 .5 37,P <0 .0 1)。而胃排空时间与LESP无相关性 (r=0 .0 32 ,P >0 .0 5 )。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存在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和胃排空时间延长 ,胃动素降低可降低LESP ,而胃排空时间延长对LESP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24h食管 pH监测 ,可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间关系。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治疗措施的采取。通过对 49例新生儿 2 4h食管 pH监测过程的护理 ,发现整个监测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 ,而且新生儿在检查时不能配合 ,认为熟练的操作技术 ,密切细致的观察记录 ,在新生儿食管pH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 ,是保证检查成功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pH监测在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内镜检查阴性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上消化道症状的1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食管24h pH监测检查,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42例内镜阴性者经食管24h pH值监测检出36例(85.71%)符合GERD诊断标准,有反流症状患者酸反流次数、酸长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pH值〈4 总百分比、pH值〈4 立位百分比、pH值〈 4卧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95、6.38、6.12、7.34、7.86、6.06,P均〈0.05)。老年患者24h pH监测GERD栓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X^2=6.36,P〈0.05)。结论食管24h pH值监测是诊断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气囊扩张术联合肉毒碱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小气囊扩张联合肉毒碱局部注射治疗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经X线钡剂造影、内镜检查、食管动力学检查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8例,在内镜或X线监视下,用OTW气囊扩张,压力为2.5kPa,持续10 ̄30s,重复2、3次,肉毒毒素于下食管括约肌内局部注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瑞典CTDPCPolyraf液压毛细灌注系统对38例患者作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与松弛率(LESRR)以及食管内24hpH检测。结果治疗前LESP为(7.58±1.43)kPa,松弛率为(30.75±3.36)%;治疗后LESP为(3.12±1.57)kPa,松弛率为(60.87±3.4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食管24hpH检测显示无异常反流,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可进半流质及普食。38例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动力障碍,小气囊扩张联合肉毒碱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且不会造成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确定重症肺炎儿童食管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重症肺炎儿童25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进行连续食管pH监测和食管动力学监测,监测时间包括鼻饲前1小时和餐后3小时.结果 重症肺炎儿童胃食管反流(GER)发生率为84.0%(21/25);正常儿童GER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0,P<0.01).重症肺炎组无效食管运动(IEM)发生率为72.0%(18/25),明显高于对照组(20.0%)(χ2=15.770,P<0.01).结论 重症肺炎儿童胃食管反流发病率高,表现为酸反流次数增加,酸清除能力降低,与IEM增加有关,改善食管动力可能抑制重症肺炎儿童的反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食管动力指标联合食管pH值检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抑郁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80例GERD患者,参考是否合并抑郁分为研究组(合并抑郁,37例)与对照组(无抑郁,43例)。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动力指标、食管pH值;同时,比较不同类型GERD[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合并抑郁患者的食管动力指标、食管pH值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分析SDS评分与食管动力指标、食管pH值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远端收缩积分(DCI)、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DeMeester评分、pH<4大于5 min反流次数、pH<4反流次数、立位pH<4的时间比率、pH<4的总时间比率、收缩前沿速度(CF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ERD合并抑郁患者中,RE患者的LESP明显低于NERD患者,SDS评分、DeMeester评分、pH<4大于5 min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比率明...  相似文献   

15.
段柏萍 《护理研究》2005,19(2):331-331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 reflux,GER)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在小儿十分常见,多数属于生理现象,严重时可引起组织损害,产生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证明,GER与反复发作的肺炎、哮喘及婴儿猝死综合征都有密切关系。便携式24h食管、胃动态pH监测,是诊断GER的金标准,其可靠性达90%。2002年我院开展此项检查150例,结果满意。现将具体操作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返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吉军 《临床荟萃》1997,12(22):1017-1019
近年来,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发病日趋增多。经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返流(GRR)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称之为生理性GER。但是当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抵抗GER的屏障功能削弱时,会导致频繁的GER,返流物量多且持久,从而损伤食管下段粘膜,形成返流性食管炎,并能引起食管溃疡和狭窄,这些统称GERD。Sandmark在内镜下把食管炎分成5级:0级,正常食管粘膜;Ⅰ级,食管粘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体重和皮肤胆红素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研究在住院期间新生儿游泳后体重和皮肤胆红素值变化的意义。方法将200例阴道顺利分娩正常新生儿随机抽样,按出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单数为游泳组100例,双数为对照组100例。测定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4h皮肤胆红素值,96h体重和皮肤胆红素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4h皮肤胆红素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组新生儿96h体重(3285±89)g、皮肤胆红素值(178±14)umo1/L,对照组新生儿96h体重(3040±96)g、皮肤胆红素值(206±18)umo1/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新生儿游泳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减少了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开发了新生儿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腹行Heller术联合改良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均经腹行Heller术联合改良Dor术治疗,其中20例术前及术后均行食管测压检查及24h食管pH监测,对术前及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及24h内食管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0时间、pH <4.0时间百分比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例仍有吞咽困难,其余34例症状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测压检查及24 h食管pH监测,LESP值(10.22±8.91) mmHg较术前(30.81 ±6.63) mm Hg明显下降(t=20.185,P=0.008).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0时间、pH <4.0时间百分比等指标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0、2.335、2.829、2.139,P值分别为0.022、0.019、0.036、0.040).随访32例(91.4%,32/35),其中症状消失24例(75.0%,24/32),改善8例(25.0%,8/32);术前经24h食管下端pH监测证实其中4例(20.0%,4/20)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术后随访均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经腹行Heller术联合改良Dor术除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外,还能有效防止术后可能带来的胃食管反流,且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COX-2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50例哮喘发作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COX-2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OX-2水平急性期[(37.09±4.63)IU/L]>缓解期[(16.28±3.97)IU/L]>对照组[(7.32±2.26)IU/L],P均<0.01。急性期患儿血清COX-2含量分别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2.36±2.73)×109/L]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591,P<0.01)、与动脉血气中PaO2(5.85±3.67)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0.714和-0.808,P均<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发病过程,动态测定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对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拮抗COX-2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脑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证实.目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及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脑组织氧代谢状态的改变,尚未见到相应报道.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氧代谢变化规律,揭示亚低温治疗的作用.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析因设计.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亚低温治疗中心.对象选择1998-08/2000-01在天津市环湖医院亚低温治疗中心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18-65岁.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保守治疗7例,手术清除血肿同时行内/外减压术6例.方法所有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室内应用体温调节毯进行全身降温,同时给予冬眠肌松合剂(生理盐水500 mL+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卡肌宁400 mg)持续静滴.采用Neurotrend-7TM多参数监测系统持续监测脑组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脑温,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脑氧代谢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总分15分,正常为15分,分数越低意识障碍程度越深)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持续监测脑组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脑温.结果1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氧代谢的变化趋势氧分压亚低温后18 h明显高于降温前[(2.23±1.29,1.29±0.57)kPa,t=2.449,P<0.05].二氧化碳分压亚低温后6 h明显低于降温前[(7.32±0.92,7.75±1.07)kPa,t=2.446,P<0.05].pH值达低温时明显高于降温前[(7.06±0.15,6.83±0.20),t=5.164,P<0.05].颅内压达低温时明显低于降温前[(2.03±1.01,2.57±0.93)kPa,t=2.948,P<0.05].脑灌注压亚低温后6 h明显高于降温前[(9.40±1.80,7.80±1.59)kPa,t=2.365,P<0.05].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相关关系二氧化碳分压在低温24 h时的数值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呈负相关(r=-0.699,P<0.05).治疗前后脑氧代谢指标的变化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脑氧代谢持续监测安全、有效,有利于早期发现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