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
2005-2011年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 解2005-2011年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原检出情况.方法 选取苏州地区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因ARI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0 243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采集鼻咽部分泌物及血清标本进行多病原检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和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 ~3)、腺病毒(ADV);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分泌物中人类博卡病毒(HBo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RT-PCR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痰培养检测细菌;定量ELISA检测MP和CP的特异性抗体;分析病原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各病原检出率、各病原季节分布及其致病情况.结果 10 243例患儿中有5871例至少有1种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总检出率为57.32% (5871/10 243),其中,病毒检出率为32.47% (3326/10 243),细菌检出率为28.02%(2870/10 243),不典型病原体检出率为26.94% (2759/10 243).MP是最常见的病原,检出率为25.74%(2637/10 243).病毒病原中RSV、PIV-3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分别为6、8月龄)小于患儿总体年龄中位数(12月龄)(x2值分别为380.992、34.826,P值均<0.05),而ADV、HBoV、IV-A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2、14、24月龄)高于总体年龄中位数(x2值分别为83.583、13.169、18.012,P值均<0.05);不典型病原MP患儿年龄中位数(30月龄)大于总体年龄中位数(x2=728.299,P<0.05).细菌病原中肺炎链球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7、21月龄)大于总体年龄中位数(x2值分别为60.463、8.803,P值均<0.05).0~6月龄、7月龄~1岁、2~3岁、4~5岁、≥6岁组患儿RSV检出率分别为25.59%(840/3283)、17.05%(333/1953)、11.85%(310/2615)、6.68%(90/1347)、2.87%(30/1045),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x2=178.46,P<0.01);各年龄组患儿MP检出率分别为8.25%(271/3283)、19.46%(380/1953)、33.00%(863/2615)、41.43% (558/1347)、54.07%(565/1045),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x2=379.21,P<0.01).RSV、IV-A好发于冬季,检出率分别为35.73% (941/2634)和4.44% (117/2634);hMPV好发于冬春季节,春季为10.94% (277/2533),冬季为10.55% (278/2634);HBoV好发于夏秋季节,夏季为9.99%(149/1491),秋季为9.71%(98/1009).MP、CP夏季检出率最高,分别达31.27%(819/2619)和10.07% (43/427).毛细支气管炎以RSV最多见[33.27%(866/2603)];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均以MP检出最多,检出率分别为26.05%(1152/4422)和52.25%(267/511).结论 MP、RSV是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新型病毒hMPV和HBoV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病原,年龄分布不同,具有各自的季节性及疾病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宁市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分布特征。方法:采集14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FV 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Ⅰ、Ⅱ、Ⅲ),腺病毒(ADV),冠状病毒(HCoV)OC43/HKU1、229E/NL63,博卡病毒(HBoV),偏肺病毒(hMPV)检测。结果:从141份鼻咽拭子样本中检测出呼吸道病毒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6%。检出4种呼吸道病毒,其构成比分别为ADV 45.5%、PIVⅡ26.1%、HCoV-229E/NL63 17.4%、IFV A 13.0%。不同性别间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组阳性率最低(6.3%),3~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9.2%)。结论:西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ADV为西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HCoV-229E/NL63是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3种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早期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住院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307例,用双扩增法(DAT)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3种呼吸道病毒RNA。结果总阳性率为17.1%,其中PIV阳性率最高,为8.3%,其次为RSV(6.4%)和ADV(1.3%),混合感染共15例(占1.1%),以RSV+PIV混合感染为主(12例,占0.9%)。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3,P0.05),以0岁~1岁组最高(20.1%)。肺炎患儿最多,但支气管炎患儿3种病毒阳性率最高(26.0%),不同疾病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6,P0.05)。男、女患儿及不同月份组间3种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年1月-6月本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PIV为主,RSV次之;在各组别中0岁~1岁和支气管炎患儿3种病毒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黑龙江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了解发热呼吸道病症候群病原谱的构成。方法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社区医院及3家综合医院的内科、儿科、感染科的门急诊和住院病例中发现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进行信息收集和采集咽拭子,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七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FLU A、B型)、副流感病毒(PIV 1-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A、B型)、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腺病毒(ADV)。结果 2010年4月-12月共采集标本208份,检出各种呼吸道病毒16份,阳性率为7.69%,其中PIV阳性率最高4.33%(9/208),其次为ADV 1.92%(4/208),HBoV、HCoV、FLUA各检出1例(0.48%),PIV1-4型均有检出,但以PIV3为主,未见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阳性感染率在性别上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x2=2.36,P>0.05)。年龄分布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占总阳性数的43.75%(7/16),其次是5~10岁年龄组25%(4/16)。流行季节在5-8月份,PIV感染高峰是5月份,ADV感染高峰是8月份。结论哈尔滨市呼吸道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是10岁以下儿童,在春夏季节PIV和ADV是主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姚建香  汤玲  李骏 《职业与健康》2022,(18):2531-2535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江阴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江阴市常见呼吸道病毒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江阴市流感监测数据,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ILI咽拭子8种17种亚型呼吸道病毒。结果 2018—2019年江阴市年均ILI%为7.51%,其中<5岁组比例最高,ILI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采集1 044例ILI咽拭子样品,样品检出阳性454份,阳性率为43.49%。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是优势病原,阳性率分别为40.97%和27.53%。双重混合感染23份,占阳性样本总数的5.07%。不同性别人群呼吸道病毒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不同年龄人群甲型流感[influenza A(H3N2),FluA(H3N2)]、乙型流感[FluB(Yamgata)]、乙型流感[FluB(Victory)]、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5种病毒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可靠的TaqMan-MGB实时荧光RT-PCR方法 ,检测临床样本中人偏肺病毒(hMPV)N基因,以了解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期间上海地区hMPV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为了明确hMPV在儿童ALRTI中的地位,用直接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B型流感病毒,1、2和3型副流感病毒7种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合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及细菌学培养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上海地区ALRTI儿童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检出率为3.86%(24/622),2006-2007年冬季和2007-2008年冬季检出率分别为6.60%(14/212)和1.11%(2/180);hMPV致儿童ALRTI以<5岁儿童多见.该期间上海地区hMPV仅见A2亚型株流行.呼吸道病毒是上海地区儿童ALRTI主要病原,在儿童ALRTI中hMPV感染可能仅次于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结论 hMPV是上海地区儿童ALRTI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病毒病原感染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ARI患儿提供病毒病原学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取2 209例住院ARI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直接荧光免疫快速检测和鉴定七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1、2、3).结果 2 209例标本中病毒总检出例数为1 497例(67.8%),其中RSV检出率最高53.96%(1 192/2 209),没有检测出副流感Ⅱ型病毒.流感病毒A在男女性别中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5),女性高于男性,其它ARI病原体在男女性别中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在各年龄组中婴儿组和幼儿组检出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17.77,P<0.05),其它ARI病原体在各年龄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病原体中副流感Ⅰ型、Ⅲ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ARI病原体在4个季节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的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季节有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Ⅲ型病毒和腺病毒是长沙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当前沧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病原学的状况,为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ARI住院患儿共74l例,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 1、PIV 2、PIV 3)、流感病毒A、B(IFV A、IFV B)。结果 741例患儿中阳性212例,总阳性率28.6%。不同性别患儿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RSV是住院ARI患儿最主要病原,其次是PIV3;冬季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5%,秋季最低,为15%。年龄≤3岁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4~7岁组和≥8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是导致沧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感染流行性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春季高发;不同年龄儿童对各种病毒存在不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三门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集578例ARI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Ⅰ~Ⅲ)、流感病毒A、B型(IVA、IVB)。结果 儿童ARI的病毒总检出率为61.59%,混合感染占45.22%。病毒总检出率冬季最高(77.35%)、夏季最低(25.00%)。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总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RSV、PIVⅢ、IVA的检出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30.62%、28.89%、21.97%。RSV及PIVⅢ在秋冬季、下呼吸道感染、3岁以下患儿中检出率较高;IVA在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RSV 、PIVⅢ、IVA是三门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 、PIVⅢ是秋冬季节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IVA是冬季各年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通过检测儿童ARI的病毒病原,对尽早明确病毒病原,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与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与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方法 以2017—2022上半年广州市某院收治的18 54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8项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 5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平均住院7 d,平均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5 870.93元,~1岁患儿的住院总费用较高。18 542例患儿中,10 214例至少感染一种病原体,检出率为55.09%。男童检出率(52.31%)低于女童(59.77%),2017—2019年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2020—2021年,高年龄组患儿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低年龄组。4 973例为混合感染,以IFV-A+IFV-B+MP(1 033例)及IFV-A+IFV-B(1 022例)合并感染为主。病原体检出率前三分别为IFV-B(27.2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I)患儿病毒感染病原分布状况,掌握浙江金华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趋势,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提供帮助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1 200例患儿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包括流感病毒A(FluA)和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PIV)1、2、3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00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424例(占35.33%)。阳性标本中RSV检出最高为290例(占68.40%)、FluA 26例(占6.13%)、FluB 10例(占2.36%)、ADV 12例(占2.83%)、PIV1 25例(占5.90%)、PIV2 6例(占1.42%)、PIV3 55例(占12.97%)。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第一至四季度检出率分别为41.27%、11.56%、12.74%及33.96%,第一与第四季度检出率较高且与第二、三季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逐渐下降,0~6月龄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50.85%),3岁以上儿童病毒检出率最低(16.92%),且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不仅可以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还能及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资料,指导合理用药,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洗液临床标本3330份,进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同时提取标本中病毒RNA后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位于hMPVM基因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结果从3330份临床标本中检测到110份hMPV阳性标本,阳性率3.3%。hMPV感染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5:1,其中〈1岁年龄组患儿占46.4%(51/110),1~岁年龄组患儿占11.8%(13/110),2~5岁年龄组患儿占33.6%(37/110),〉5岁年龄组患儿占8.2%(9/110)。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肺炎占的比例最大,为44.5%(49/110);其次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2.7%,25/110);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占10.9%(12/110),其中诊断支气管炎占7.3%(8/110)。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几乎每个月份(除2005年5月和6月)都检出hMPV感染的阳性标本,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而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hMPV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行,于2006年4月为最高峰,阳性检出率为17.1%。110例hMPV感染的临床标本中有6份标本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hMPV和同期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高峰没有重叠。结论hMPV是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感染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5.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as carried out at the Virology Laboratory,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UTH), in Lusaka, Zambia, from January-December 1996. Specimens including 736 nasal washings and 2424 throat swab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RI) and tested for RSV by enzyme immunoassay and by virus isolation. RSV was isolated in 62 (4.1%) of 1496 throat swabs collected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and was detected in 99 (16.3%) of 609 nasal washings from March to November. The average RSV isolation rate was 2.6% and the average RSV detection rate was 13.5%. The highest RSV isolation (8.1%) and detection (30.5%) rates were in June 1996. RSV antibody in the 278 serum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Zambian childre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paediatric ward, UTH, was detected using a standard neutralization test.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60-80% in children > 4 years. It is evident that RSV is one of the main causal agents of ARI in children in Zamb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检测15岁及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及非典型细菌,了解这些病原体在武汉地区的流行情况。 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7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儿科41 434例拟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患儿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中九种常见病原体的IgM抗体,分别为:腺病毒(including adenovirus,ADV)、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i ,COX)、肺炎衣原体(Chamydophila pneumonia,CP)、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嗜肺军团菌I型(Legionella pneumophila 1,LPN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结果 在检测的41 434例样本中,有20 373例检测出阳性(49.17%),以MP的检出最高16 435例(39.67%),其次为FluB和PIV,分别为7 541例(18.20%)、2 297例(5.54%)。FluB在2013年和2014年秋季有小流行;ADV在2013年和2014年春夏流行趋势明显;PIV在2013年冬季、2014年春季、2016年夏季和2017年春夏流行趋势明显;COX在2013年夏季和2014年秋季流行;FluA和LPN1在2013年夏季有小流行。九种病原体中ADV、CP、FluB、LPN1、MP、PIV、RSV病原体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年龄组中的病原体总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混合感染方式较复杂,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中,MP+FluB混合感染最多(3 656例,检出率为8.82%)。 结论 武汉地区引起儿童ARI的病原体主要是MP、FluB和PIV;各种病原体检出率具有一定季节性且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差异;混合感染比较普遍,主要是MP+FluB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对RSV和hMPV感染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 165例样本检出RSV阳性标本315例,检出率为27.04%,1岁以下患儿占64.1%;hMPV阳性76例,检出率为6.52%,1岁以下患儿占63.15%;RS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第一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为检出高峰,hMPV的检出高峰在3-4月;RSV感染病例气促的发生率高于hMPV感染病例(P〈0.05),发热、喘息、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两种病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hMPV感染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转氨酶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同以散在肺部实变或间质病变为主,鲜有累及大片肺叶及胸膜。14例患儿同时存在RSV及hMPV感染,混合感染率1.20%(14/1 165)。RSV及hMPV协同感染患儿发绀几率较单一RSV感染患儿高(P〈0.05),白细胞升高几率大于单一感染者(P〈0.05),而喘息、气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转氨酶、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与单一RSV或hMP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hMPV感染患儿的发热率高于单一RSV感染或两者协同感染患儿(P〈0.05)。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病例间病程、住院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及hMPV均是引起长沙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流行季节相近,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临床上难以鉴别。RSV感染较hMP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气促,而hMPV感染则相对更易出现发热症状。混合hMPV感染可能有加重RSV感染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97年3月-1999年3月两年间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免疫荧光学检测结果。方法 选择1997年3月-1999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794例病人送检标本共796份,阳性228份(28.6%),其中RSV196例(24.6%)、IA20(2.5%)、IB1例(0.12%)、ADV4例(0.5%)、PIV3 2例(0.25%)、RSV和PIV3 2例(0.25%),RSV和IA3例 (0.38%)。RSV 和IA感染呈季节性分布。RSV组和IA组病人之间喘息症状并无差异。小年龄组病人与大年龄儿相当,呼吸快、更多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病情重、吸氧者多。结论 北京地区两年以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病因可能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A)、腺病毒(ADV)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以RSV为主。RSV和IA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