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选穴,还需施以适宜的手法,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古人云:“取穴容易,补泻难”。针刺的补泻手法与刺激量的关系,各家说法不一。历代医家认为补泻手法是运用进退、提插、捻转、徐疾、搓盘、摇扪、针向等基本操作方法来体现。而与刺激量的关系不大,近代不  相似文献   

2.
针刺补泻手法存在与否历来是针灸界争论的焦点。近来拜读张桐卿同志三作:“针刺补泻有否”①;“浅论针刺补泻”②;“微针旨在调气”之后③,受益非浅。但对张氏仅强调“气至有效”的重要性,却否认针刺补泻手法存在的观点不敢苟同。为此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烧山火”和“透天凉”是针刺补泻手法的一种。一般认为:“烧山火”手法能使针下产生热感,“透天凉”手法则能产生冷感。热与冷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因此,我们采用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4.
提插与捻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而在调气与补泻中有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两种手法产生的效果却有差异。在调气中提插所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故调气效果较捻转好。在补泻中两种手法的针刺效果也不同,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对皮肤温度影响不一致,两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性质也有差异。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结合病情和针刺部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临床及经典理论方面对于针刺补泻的含义进行了具体解释。对于刺激量的轻重与针刺补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轻刺激不等于补法,重刺激不等于泻法。不能仅以针刺手法作为其量化标准,从针刺补泻效应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方面为针刺补泻的量化标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刺补泻,即针刺治疗的补法和泻法,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亦是针对病症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素问.针解》中"徐疾补泻",应作3种解释:即徐疾补泻,提插补泻,开阖补泻。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病是通过不同的补泻手法,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营卫,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能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关于这些,目前已被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资料所证实。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在补泻两法之间,又提出一个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其实平补平泻法这个名词,早在《神应经》中就有记载:“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泻,只当平补平泻,须先泻  相似文献   

8.
孙学全教授认为补泻是一定的针刺手法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以机体的需要为标准。补泻并非是两种不同的针刺手法,而是针刺手法的目的。文章介绍了孙教授单式针刺手法(包括单刺术、捻转术、提插术、捣针术、刮针术、震颤术、单向捻转术、留针术、摇针术)与复式针刺手法(包括提插捻转术、捣捻术、分段针刺术、刮震术)的实践经验。孙老在研究古代针刺手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刺激量,适应治疗需要,还创新了短促行针法、持续行针法与间歇行针法三种行针手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烧山火”、“透天凉”针剌的手法问题宋丽娟(附属医院针灸科)关键词烧山大,透天凉,针剌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手法是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较高级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古今针灸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成效显著。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并结...  相似文献   

10.
论针刺徐疾补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针刺徐疾补泻法边丽娜天津中医学院(300193)关键词针灸学针刺手法中图分类号R245.3《黄帝内经》开创了针刺补泻手法的先河,其论述的补泻手法有:徐疾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其中徐疾补泻为《内经》补泻手法的核心,也是历来古今医家所承认...  相似文献   

11.
针刺手法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广义的针刺手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针刺操作的全过程;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进针之后到出针之前所采用的各种行针和补泻手法.合理的针刺操作,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提高疗效.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基本操作有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手法的建立是为目的服务的,补泻手法与其效应缺少足够的对应关系.明确手法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手法与针刺流程的关系、区别认识单式补泻手法与复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流程,对针刺补泻手法的规范化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理论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理论实为针刺补泻的方法,目的在于调阴阳、调营卫、调气血及促使得气。其手法核心一是分层操作,体现深浅补泻理论;二是随呼吸进出针刺,达到补泻目的;三是依据营卫流注方向随卫逆营行针,体现营卫补泻内涵;四是注重针刺力度的轻重,达到补气、取气血而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井穴皆位于四肢之末端,为经脉之根,脉气所发之处,亦为五腧穴之首。井穴的补泻效应建立在针刺疗法补泻效应的基础之上。井穴上可以运用的补泻手法有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放血法、艾灸法、开阖法、开周法、指按法等。一般病证,补虚时多采用轻刺激,泻实时多采用重刺激,由于井穴的特殊性,手法上宜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井穴位于手足指(趾)末端,皮肉浅薄,感觉异常敏锐,提插、捻转、烧山火、透天凉等复杂补泻针刺手法不适用于井穴。  相似文献   

15.
朱亚强  彭旭明 《中医学报》2021,36(5):968-972
捻转补泻是针刺手法的一种,其流派众多,有以左转、右转分补泻;以性别分补泻;以体位和刺手不同分补泻;以经络循行方向分补泻;以阴阳属性分补泻;以刺激量大小分补泻等。捻转补泻效果受捻转方向、刺激量、针刺穴位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拇指向后用力,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选取偏补的穴位,补的作用强;以泻为主的穴位,泻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刺补泻手法首载于《内经》,当前基本概括为迎随补泻、徐疾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开合补泻、平补平泻(徐入徐出)等七种,历代医家对其解释说法不一,仅迎随补泻手法的解释就有多种,这势必给临床应用造成一定困难。笔者将这七种手法融入具体临床操作环节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认识,谨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刺的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内容,最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母补泻、纳支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五藏交经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究竞有无实际价值是目前广大从事针灸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浅析初步的看法对这些古代的针刺补泻手法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18.
针刺补泻,即针刺治疗的补法与泻法,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历代医籍对针刺补泻有比较详细的论述,笔者对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针刺补泻手法1.1迎随补泻《灵枢.九针十二原》[2]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  相似文献   

19.
九、进针后的各种手法进针后,接着就是施行捻运手法。古代手法,名目繁多,但总的来说,它的目的不外补虚泻实。现将几种重要的补泻手法扼要的谈一谈:1.徐疾补泻法:徐是缓慢,疾是迅捷,这种手法是以针刺出入的快慢来分补泻的,进针慢,出针皮外,  相似文献   

20.
针刺补泻手法量化之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历代医家论述甚多 ,现代教科书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但在临床运用时 ,却较难以重复出如其所述之效验 ,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但也不能就此否定前贤的经验 ,目前临床沿用的各种补泻手法 ,是否“补法”都达到了“补虚”的治疗目的 ;“泻法”也都达到了“泻实”的目的尚难充分判定。因此 ,针刺补泻手法的量化 ,已日趋成为现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 ,就此问题愿与同道一起探讨研究 ,以达抛砖引玉之效。1 .祖国医学沿用的补泻手法古医籍记载的针刺技术 ,两千年来一直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针刺手法丰富多彩 ,常用补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