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调整颈椎动静力学平衡,提高该病的诊治成功率。方法:选取2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160例采用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14例,有效40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71.3%,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或恢复周围软组织及椎动脉供血,恢复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的生理功能,有效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了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设置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治愈8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6.36%,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45例,治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与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恢复椎动脉的生理功能而使临床症状消失,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易推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王红 《天津中医药》2008,25(6):490-490
笔者自2002年以来,以旋牵推扳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颈性眩晕是起源于颈椎、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1]。其临床表现以头晕伴有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头晕多在颈部活动后出现,且颈椎影像学检查存在异常[2-3]。现将笔者运用石氏伤科定位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颈椎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结合颈椎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颈椎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颈性眩晕的鉴别,观察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卧位牵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牵扳法能够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能够纠正单个或多个椎体移位,恢复椎体的正常位置,减少和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前庭迷路缺血,解除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患者经手法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颈椎卧位扳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关节性病变、颈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椎动脉缺血引起的,属于颈椎病的范畴,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本病近几年刚被发现,以往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梅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等,常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眩晕症状长期存在,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颈椎卧位扳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就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仰卧位颈椎拔伸旋转斜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仰卧位颈椎拔伸旋转斜扳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25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显效4例,好转1例。结论: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候群,是指由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类中枢性眩晕,又称“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由于颈部长期劳损,椎间盘组织或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邻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症状以眩晕为主,伴有恶心、呕吐、颈项背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血压升高、肩背痛、潮红及上肢麻木等,其表现又可呈多样化组合形式。该病往往在颈部活动时突然发作,特别是在猛然转头或过度向后仰头时更容易发生。临床上极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纳入颈性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加口服中药,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加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治疗后第14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SF-36评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彩色多普勒检测的椎动脉相关数据等进行比较。治疗前后所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检验结果作为安全性观测统计资料。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5.37%,而对照组为65.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颈肩痛、LVA及B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在SF-36评分这一项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82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旋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有效改善眩晕程度、颈肩痛及椎动脉供血状况。  相似文献   

11.
常虹  汤霞 《河南中医》2006,26(6):52-53
颈性眩晕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笔者采用后仰定位扳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35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 a。临床症状:以眩晕、颈部肌肉僵硬、疼痛不舒、颈扭转或后伸时眩  相似文献   

12.
周杰 《四川中医》2000,18(1):45
枕颌牵引扳旋整体手法,系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常振湘主任医师师承郑怀贤前辈学术思想,结合自己刀余年临床经验所创之手法。从lop-lop年我们运用该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65例中男性对例,女性36例;年龄22一月岁,平均%岁;病程l-6月12例,6-12月14例,l-2年17例,2年以上22例。临床表现多见颈强病,活动受限,头痛,头昏目眩,胸间或病,恶心呕吐,上肢麻木或胀或痛,肩背疼痛,甚者四肢瘫痪,卧床不起。全部病例均以计算机扫描断层(er或核田共振(MIU)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晚期严重型不属本…  相似文献   

13.
刺血拔罐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 ,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 ,常因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 ,屈伸时诱发或加剧眩晕 ,有时可伴有头痛、耳鸣和听力减退 ,严重时可出现一时性昏厥 ,意识丧失。近几年来 ,笔者临床采用刺血拔罐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 1 0 2例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源均为我院康复科门诊患者 ,1 0 2例患者中 ,男 6 8例 ,女 54例 ;年龄 2 7~ 6 5岁 ;病程最短的 3天 ,最长的 1 0年。1 .2 诊断论据  本组病人均有眩晕的反复发作史 ,呈发作性 ,且与头颈部活动和姿势有密切关系 ;颈椎…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性眩晕5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1996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性眩晕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症是指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眩晕.据文献报道,该疾病由颈椎病引起的约25%,由寰枕间隙部位的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约26%,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约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判定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为主,并随证加减配穴.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间歇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手三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一种治疗技术。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对照的方法,划分为手三针治疗组、传统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各30例,并针对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评定,重点在于规范手法,验证治疗效果。结果:手三针治疗组有效率90%,传统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结论:手三针与传统推拿按摩治疗颈性眩晕有着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健身意识淡薄,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自1998~2002年以来,采用一穴三针配合三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1例,设三扳法为对照组,效果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轻者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重者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常猝倒.自2003~2006年,笔者采用项三针为主治疗此病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恢刺颈外脊穴配合赵氏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方法我们选取82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盲法,设本法治疗组和针刺药袋外敷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椎—基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