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在早期评价肺腺癌放射治疗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  40只A549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Gy组、10 Gy组、15 Gy组和30 Gy组共5组, 分别对5个剂量组的荷A549裸鼠模型于放疗前1天和放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行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 测量移植瘤大小、SUV值和T/N值。显像后每组随机处死2只裸鼠, 行移植瘤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TK-1表达。分析裸鼠移植瘤放疗前后18F-FDG、18F-FLT PET-CT显像T/N值变化及其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放疗前荷瘤裸鼠18F-FDG、18F-FLT PET-CT显像均可清晰显示移植瘤, 据其T/N值(均>1.5)可作出正确诊断。Ki-67、TK-1阳性表达率随放疗时间延长和放疗剂量增加而降低。18F-FDG、18F-FLT PET-CT显像T/N值与反应细胞增殖状况的指标Ki-67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18F-FLT PET-CT显像T/N值与增殖指标Ki-67及TK-1表达相关程度优于18F-FDG。  结论  接受照射后, 18F-FLT在肿瘤内的摄取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 18F-FLT PET-CT显像可以用于肺腺癌放射治疗效果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替尼组、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每组各5只小鼠,给药  方法  奥希替尼2.5 mg/kg/d或5 mg/kg/d,采用每天灌胃处理;贝伐珠单抗5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接种后和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活检整个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HIF-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给药2周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较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HIF-1α、VEGF表达率和MVD显著降低(P < 0.05),p-EGFR、p-AKT和p-ERK表达减少(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P < 0.05),上述因子均明显降低(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p-EGFR、p-AKT、p-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个联合组之间,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上述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增加奥希替尼对伴EGFR T790M突变的肺腺癌移植瘤的杀伤能力。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协同作用是通过降低肿瘤中VEGF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VPA)对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VPA治疗组进行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CD34,计算微血管密度。RT-PCR、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含量水平。  结果  对裸鼠白血病移植瘤研究发现,VPA治疗14 d后,裸鼠瘤组织CD34+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为32.59±5.76较对照组12.23±4.11明显减少(P < 0.01);VPA治疗组bFGF mRNA的表达0.321±0.046较对照组0.151±0.036明显降低(P < 0.01),bFGF蛋白表达为0.493±0.026较对照组0.298±0.011明显下降。  结论  VPA可以抑制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的血管新生,其发生的机制与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因子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 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术后肺腺癌组织样本中GPER1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相应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分析GPER1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EGFR野生型肺腺癌细胞A549,EGFR突变型肺腺癌细胞PC-9以及使用吉非替尼处理的PC-9细胞的GPER1表达水平。  结果  GPER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吸烟、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EGFR突变与肿瘤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542);GPER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呈正相关(P=0.003);GPER1在Ⅲ、Ⅳ期肺腺癌中较Ⅰ、Ⅱ期高表达(P=0.008);在PC-9细胞中使用吉非替尼抑制EGFR活性引起GPER1表达下调。  结论  GPER1在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EGFR野生型肺腺癌,GPER1的表达可能受EGFR活性调控。   相似文献   

5.
朱艳霞  朱敬  杨贤义  肖敏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87-1090
  目的  探讨Krüippel样转录因子3(Krüippel-like factor 3, KLF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为探索KLF3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析KLF3的mRNA及蛋白在肺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收集72例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KLF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KLF3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KLF3在肺腺癌细胞株中表达下调。大部分肺腺癌组织中KLF3低表达(50/72), 其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及胞核内。KLF3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分期(P < 0.000 1)及T分期(P=0.004)、N分期(P < 0.000 1)、M分期(P < 0.000 1)明显相关。  结论  KLF3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肺腺癌抑癌基因, 并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ASCL-1基因表达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癌、非典型类癌、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ASCL-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283例肺腺癌组织中ASCL-1、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嗜铬蛋白A (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和CD56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对肺腺癌及癌旁组织中ASCL-1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ASCL-1表达的相关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对肺腺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结果  ASC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6.9% (48/283),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表达呈正相关(0<r<1,P<0.05)。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3例患者的肺腺癌组织,9例ASCL-1蛋白表达,而对应癌旁肺组织均无蛋白表达。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CL-1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吸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SCL-1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阴性组。  结论  ASCL-1蛋白表达可能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帅  姜伟  曹志伟  胡靖  于雁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208-1210
  目的  评价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联合PC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方法  收集60例肺腺癌初治患者应用PC方案化疗, 分为两组: 实验组30例, 对照组30例, 实验组同时加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NK)的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66.7%(DCR)高于对照组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体能状况明显改善; 对照组化疗后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NK)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实验组较化疗前升高(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与PC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肺腺癌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 改善患者化疗后体力状况, 明显提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对化疗导致的免疫功能损害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埃克替尼联合蛛网膜下腔埋入式输注系统治疗肺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肿瘤医院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7例,予以蛛网膜下腔埋入式输注系统降颅压,联合口服埃克替尼125mg,3次/d,直至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及颅脑MRI增强扫描来评价疗效。  结果  7例可评价肺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4例,PD为1例。其中1例患者PD,治疗1个月后死亡,其余患者生存期均≥4个月。埃克替尼常见的副反应有皮疹、腹泻,均为Ⅰ~Ⅱ度,未见腹壁局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处感染。  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蛛网膜下腔埋入式输注系统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好,可以显著改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小、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静  孙蕾娜  闫庆娜  田璇  李琪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12-1614,1618
  目的  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 MPPAC)上皮间质转化和增殖调亡特征, 为临床评价其恶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2011年发表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 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 MPP)将120例肺腺癌病例分为64例MPP阳性组, 56例MPP阴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imentin、E-cadherin、Capase-3、pEGFR的表达。  结果  120例肺腺癌病例中pECFR在女性(P=0.035)、非吸烟(P=0.017)患者中高表达。Vimentin在MPP阳性组的表达(28.1%)高于MPP阴性组(16.1%)并且其多表达于微乳头结构腔内散落的细胞; Caspase-3在MPP阳性组高表达(P=0.001)。  结论  微乳头结构的腔内散落细胞表现间质表型有利于癌细胞浸润转移, 伴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有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针对EGFR的靶向纳米造影剂C225-USPIO,并检测其标记裸鼠鼻咽癌移植瘤MR成像(MRI)能力。  方法  将西妥昔单抗(C225)与USPIO结合成C225-USPIO;检测造影剂粒径;选择EGFR高表达的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接种于12只裸鼠的大腿腹侧皮下,待瘤直径增长至5 mm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将C225-USPIO或USPIO通过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0、8、24、72 h经磁共振成像仪行T2WI扫描;检测肿瘤组织内造影剂分布。  结果  C225-USPIO粒径约45~50 nm;MRI示实验组8 h T2值较0 h略降低(P>0.05),24 h显著降低(P < 0.05),72 h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8~72 h各时间点T2值与0 h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注射造影剂72 h后肿瘤组织未见明显铁颗粒。  结论  C225-USPIO颗粒可通过毛细血管,并能运用于体内磁共振分子成像,可以降低裸鼠移植瘤磁共振T2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As-P407)缓释剂对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瘤的有效性。方法: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来源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共分3组:As-P407缓释剂治疗组、As治疗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于造模成功后6~8天行瘤体注射,每4天1次,共4次。比较各组抗癌疗效,观察裸鼠体重、肿瘤体积变化、抑瘤率、肿瘤组织病理及骨髓涂片以及裸鼠的存活情况、生存质量。结果:As2O3 P407缓释剂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体积较As组小(P<0.05),瘤重分别为(0.257±0.080)g和(0.641±0.1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NS对照组瘤重(1.094±0.147)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P407缓释剂组裸鼠体重大于As组和N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骨髓抑制现象。结论:As-P407缓释剂瘤内注射,使用安全,可维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延长作用时间,疗效优于As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R Hu  S Ma  H Li  X Ke  G Wang  D Wei  W Wang 《Oncology letters》2011,2(6):1161-1164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agnetic fluid hyperthermia (MFH) induced by an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MF) on human carcinoma A549 xenograft in nude mice. An animal model of human lung cancer was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human lung cancer A549 cells in BALB/c nude mice. The xenograft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ea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 injection of a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fluid: control, low-dose (67.5 mg/ml), medium-dose (90.0 mg/ml) and high-dose group (112.5 mg/ml), respectively. Following the injection (24 h), the tumor was heated in an AMF for 30 min. Tumor volumes were then measured every week.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the tumor volume and weigh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a light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e following treatment. The temperature at the surface of the tumor in the low-, medium- and high-dose groups increased to 41.3, 44.5 and 46.8°C, respectively. The tumor grew significantly slower in the medium- and high-dose groups (both p<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ytoclasis and apoptosis were detected under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n conclusion, MFH induced by AMF inhibited tumor growth and promoted apoptosis of human carcinoma A549 cells in a xenograft mice mode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BALB/c-nu裸鼠右前肢腋下接种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癌动物模型,移植11 d后采用均衡法随机分为5组,即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高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2.5 mg/kg)、低剂量组(1.25 mg/kg)以及阳性对照组(2.5 mg/kg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空白脂质微球注射液),每组7只裸鼠,给药体积为0.2 mL。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各组动物于分组后第1、4、8、11、15、18、22天给药,共7次。于给药第7、14、24天检测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Vt)、相对体积(VRT)、增殖率(T/C)等,给药后第24天检测并计算各组肿瘤质量和抑瘤率。结果: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给药第7天后,各给药组肿瘤体积、相对体积均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7 d=0.994,r14 d=0.993,r24 d=0.996,P均<0.05);24 d后各剂量组动物肿瘤T/C均小于35%,其中2.5、5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T/C均小于20%;各给药组平均肿瘤质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肿瘤生长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具有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降低人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增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虎  王志刚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1946-194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荷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剂量(5μg/100μl、50μg/100μl)的IL-18进行腹腔内注射,对照组为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观察瘤细胞生长能力和裸鼠生存期,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8高剂量组和IL-18常规剂量组明显抑制了皮下移植瘤生长(P<0.05)。IL-18常规剂量组生存期(63±8天)明显延长(P<0.05),IL-18高剂量组(44±5天)与空白对照组(42±6天)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L-18常规剂量治疗组和IL-18高剂量治疗组肿瘤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可见肿瘤细胞点、片状坏死;IL-18高剂量组和IL-18常规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IL-18在裸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刺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炎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肺腺癌A549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按昼夜不同时辰给予培美曲塞是否能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分析胸苷酸合成酶(TS)mRNA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P)mRNA表达高低与培美曲塞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常规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待肿瘤体积生长至0.5~1.5 cm3,随机将荷瘤鼠分为四组,每组5只,其中三组严格按照每昼夜24 h的三个时间点给药即:早晨7点(光照后0 h)、中午15点(光照后8 h)、晚间23点(光照后16 h)进行腹腔给药,第四组为对照组,腹腔给予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培美曲塞按照150 mg/kg应用,每天一次,连续4天。以后每周测量瘤体积,裸鼠体重,观察裸鼠的行为状态、精神以及食欲变化。实验结束时称量剥离的裸瘤重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TS mRNA和T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7 h给药组裸鼠体重增长较快(P=0.041),化疗不良反应较小,瘤体积生长最慢(P=0.032),抑瘤率最大(P=0.000)。7 h给药组的肿瘤组织中TS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T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美曲塞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时辰给药有关,7 h给药组疗效最佳,化疗不良反应最小;TS和TP可以作为培美曲塞的疗效预测因子,为培美曲塞的个体化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12(IL-12)质粒和吡柔比星(THP)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EJ膀胱癌细胞株裸鼠腋下接种,成瘤后设4组(每组6只):联合组于骨骼肌注射IL-12真核表达质粒pcAGGS-mIL-12和腹腔注射THP;IL-12组骨骼肌注射pcAGGS-mIL-12;THP组腹腔注射THP;对照组肌肉及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以上注射每周2次,共4次。观察各组裸鼠肿瘤大小变化。4周后处死荷瘤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内VEGF 表达。ELISA法测定血液及肿瘤组织中IL-12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瘤重及体积明显小于其他组。ELISA法表明IL-12组和联合组 IL-12和IFN-γ都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表明联合组VEGF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IL-12真核表达质粒pCAGGS-mIL-12和THP,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IL-12和TH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研究阿霉素、他莫昔芬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建立裸鼠活体二次移植肿瘤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阿霉素用药组、他莫昔芬用药组、阿霉素他莫昔芬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用药处理裸鼠移植瘤模型3周.对照组予以注射生理盐水3周.计算各组移植瘤体积、抑瘤率及裸鼠体重情况,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及对照组的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各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与单独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及对照组的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Ki67表达最低;TUNEL法检测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2.33 ±3.68)%,明显高于阿霉素组(17.40±2.58)%、他莫昔芬(15.40±6.05)%和对照组(3.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他莫昔芬均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两者联合应用较两药单独应用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虎  王志刚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1946-194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荷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剂量(5μg/100μl、50μg/100μl)的IL-18进行腹腔内注射,对照组为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观察瘤细胞生长能力和裸鼠生存期,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8高剂量组和IL-18常规剂量组明显抑制了皮下移植瘤生长(P〈0.05)。IL-18常规剂量组生存期(63±8天)明显延长(P〈0.05),IL-18高剂量组(44±5天)与空白对照组(42±6天)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L-18常规剂量治疗组和IL-18高剂量治疗组肿瘤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可见肿瘤细胞点、片状坏死;IL-18高剂量组和IL-18常规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IL-18在裸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刺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炎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洋地黄毒苷对裸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洋地黄毒苷(1 mg/kg),隔日腹腔注射。治疗15天后,分析肿瘤体积,取下瘤体,选取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治疗前,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109.43±7.67)mm3和(107.15±6.97)mm3。治疗15天后,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体积为(732.67±72.40)mm3,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为(251.91±27.29)mm3(实验组vs空白对照组,P<0.01)。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部分区域肿瘤细胞核淡染、缩小,且局部出现了变性、坏死。表明了洋地黄毒苷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组织的破坏有关。结论:洋地黄毒苷可以抑制裸鼠体内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张申  魏品康  何金  肖艳  陈国强  顾坚忠  林晖明  许玲 《肿瘤》2006,26(6):519-524
目的:通过观察金龙蛇方及拆方对裸鼠人胃癌模型中转移和多种相关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转移的机制。方法:50只动物随机分为消痰组、散结组、金龙蛇组、5Fu组和对照组,建立人胃癌MKN45裸鼠原位种植模型,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5Fu组给予5Fu稀释液0.2mL/周,腹腔注射,中药组分别给予消痰方、散结方、金龙蛇方0.2mL/d灌胃。第6周实验结束,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肝脏称质量。瘤组织及转移脏器行免疫组化检测Ecad、CD44v6、GMP140、ICAM1等蛋白的表达。结果:金龙蛇方及拆方可以明显抑制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种植瘤的生长,减少肝脏转移,不同程度下调肿瘤细胞CD44v6、GMP140蛋白的表达。结论:金龙蛇方可以下调多种异质性粘附分子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胃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