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P法)。结果:7例PB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5a,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来源,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15%。右乳4例,左乳2例,双侧累及1例。结论:PBL,以NHL占绝大多数,多数为B细胞来源。右乳常比左乳多见。治疗宜选择联合化疗为主加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o WC  Dai JJ 《癌症》2003,22(11):1224-1227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很少见,其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判尚无统一标准。本文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28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组织病理分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足40岁组3例均为腺内型;40~60岁组9例中7例为腺内型,2例为腺外型;60岁以上组16例中,7例为腺内型,9例为腺外型。有随访的2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中位随访期3年(1~14年),15例腺内型中2例死亡(13.33%),而9例腺外型中6例(66.67%)死亡;20例颈部肿物被完全切除者均生存达1年以上,而4例肿物未能彻底切除者均生存不足1年。肿瘤组织病理分型属B大细胞型的44例中,仍生存8例,其最长生存期达68个月;而滤泡Ⅱ型的3例均死于本病,最长生存期仅18个月。本组病例的1年生存率为61.54%,3年生存率为43.31%,5年生存率为27.35%。结论:原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肿物彻底切除辅以治疗量的放疗和化疗是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发病时的年龄、肿瘤的临床分型(肿瘤侵犯程度)和肿物切除是否彻底是影响原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的组织病理分型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3.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岁.临床表现以腹胀、下腹疼痛,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病变部位:回盲部9例、小肠8例、结肠5例、直肠1例.病理组织学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滤泡性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 肠道淋巴瘤以MALT淋巴瘤最多见,临床上很难与肠癌鉴别,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活检,手术切除病检是淋巴瘤确诊及分型、临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区胃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下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胃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S-P法作下列抗体染色:HP、LCA、CD3、CD5、CDIO、CD20、cyclinD1、lgM、κ、λ及BCL-2等。结果: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6岁。7例位于胃窦部,7例位于胃体。临床分期为:Ⅰ期8例(57%).Ⅱ期6例。14例均表现为溃疡型病灶,病灶周围黏膜呈息肉样增生。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为主.混有少量母化的细胞及浆细胞,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及反应性淋巴滤泡,7例(50%)可见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区。免疫组化染色:HP阳性7例(50%),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IgM;表达单一的轻链κ阳性5例、λ阳性9例;CD3、CD5、CD10、cyclinD1均阴性,中小肿瘤细胞BCL-2阳性,大细胞BCL-2阴性。结论:胃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易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5.
20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2-1999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PBL2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予化疗,肿块切除+化疗,肿块切除+化疗+放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放疗等不同治疗方式。结果:本组PB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9岁,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18%,均为B细胞来源,绝大多数为中度恶性,低度和高度恶性较少。PBL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5%、31.25%、12.5%;Ⅰ Ⅱ期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33.33%、22.22%;Ⅳ期分别为28.57%、28.57%、0;Ⅰ Ⅱ期PBL不同治疗方式1、3、5年生存情况:肿块切除+化疗和(或)放疗:4/4,2/4,1/4;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和(或)放疗;5/5,2/5,1/5。结论:PBL预后较差,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有关,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对PBL预后无意义,甚至可能有害无益,化疗及放疗对其预后有利,尤其是巩固化疗对改善PBL预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殊性,结合文献镜下见子宫黏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弥漫增生,可出现滤泡结构,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标记。子宫颈卵巢输卵管可见肿瘤累及。结论 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型多见,侵袭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腮腺淋巴瘤(PPL)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96例PPL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PPL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PPL患者中,仅有1例霍金淋巴瘤(HL),其余95例为非HL(NHL),其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常见病理类型,分别占PPL的45.26%、32.63%;病理特征:MALT淋巴瘤肿瘤细胞核小至中等大小,略不规则,细胞质淡染,肿瘤细胞在正常腺体周围增殖,大部分病例可见明显淋巴结上皮病变;DLBCL肿瘤细胞体积大,细胞质淡染、丰富,细胞核体积较大;治疗结束后随访3年,96例患者中有58例生存,占比60.42%,38例死亡,占比39.58%。两组性别、年龄、原发位置、临床Ann Arbor分期、局部症状、近期肿物加速生长病史、存在B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术后吸烟、血清LDH水平异常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大、肿瘤无包膜高于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LR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类型、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原发于气管2例,原发于肺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发热,胸片和胸部CT扫描表现为肿块或阴影。病理类型为霍奇金病(HD)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包括低度恶性7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瘤5例(55.6%),中度恶性2例。10例行手术治疗,8例术后加化疗,2例术后加放疗。治疗后2例HD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过5年,黏膜相关淋巴瘤和其它类型的NH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个月和34个月。结论 PLR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病理类型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瘤多见,外科手术为治疗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收稿日期 :2 0 0 0 -0 3 -2 0作者单位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湖北 孝感  43 2 10 0但在肝外胆道系统中却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 ,故很难早期发现 ,现状手术病检确诊 ,排除其它转移来源的原发性胆囊癌 2 2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2 2例胆囊癌标本均来自作者医院1990年— 1999年间手术切除病检确诊标本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3例 ,男女比约为 1∶ 1.44 ;发病年龄 30岁~ 71岁 ,平均为 5 6 .8岁 ;病史 1d~ 11月 ,平均为 11d;症状 :右上腹痛 ,食欲不振 16例 ,恶心、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1977年到198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共100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56:1,年龄最小5岁,最大75岁,18岁以下22例,19—39岁 22例.40—59岁 37例,60岁以上19例,以40—60岁为高峰年龄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PBL)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12月-2013年12月15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15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发病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7.8岁。据2001年WHO淋巴瘤病理分类标准,14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T细胞来源。具体分类为12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DLBCL),1例黏膜相关淋巴瘤( MALT),1例滤泡性淋巴瘤( FL),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T-LBL)。10例行乳腺局部肿块切除,3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1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全身化疗,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化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112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5年生存率60%、46.7%。结论:PBL的预后与分期、淋巴瘤预后指数( IPI)、病理组织学、治疗方式有关。PBL多为弥漫大B细胞型,预后差。PBL采用局部切除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对于中高度恶性的PBL,首次治疗时接受CNS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I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 2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outcome according to certain “prognostic groups”. However, these scores do not predict the individual course of a single patient under therapy. In this analysis, we addresse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arly tumor remission in patients still under therapy, according t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riteria, helps to predict long-term outcome. Eighty-eight patients treated with 6 polychemotherapy cycles within a pilot/phase II trial underwent MRI scanning within 72 hours prior to initiation of therapy, after the second chemotherapy cycle, and after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 Response was assessed by contrast-enhanced MRI of the brain according to the Macdonald criteria. Median follow-up was 42 months (range, 0–124 months). Patients achieving a complete radiographic response after 2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n = 18)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not reached) and median time-to-treatment failure (TTF) (not reached) tha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sponse (CR) after termination of treatment but with only a partial response after the second cycle (n = 24) (OS: 55 months; TTF: 32 months) (P < .01). Early complete tumor response assessed by MRI after the second of sixth scheduled chemotherapy cycles was highly predictive for both OS and TTF in patients with PCNSL treated in this seri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诊治及其预后。方法:对20例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女19例,男1例,中位年龄38岁(25~76岁),其中Ⅰ期9例(45.0%),Ⅱ期7例(35.0%),Ⅲ期3例(15.0%),Ⅳ期1例(5.0%)。1例(5.0%)为未化分型NHL,19例(95.0%)为B细胞性NHL。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65.0%,Ⅰ期 Ⅱ期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81.25%。结论: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分期和治疗方式有关,手术 化疗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121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复习121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大体所见、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按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重新进行分类,并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21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发病年龄从7~81岁,平均年龄52.7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88例,女性33例,男女比例8∶3。发病部位分别为大肠(结、直肠)62例(51.2%),小肠(空、回肠)47例(38.8%),十二指肠7例(5.8%),多发部位4例(3.3%),阑尾1例(0.8%)。临床上以腹痛、腹胀(72.9%)、下消化道出血(22.0%)、发热(10.2%)、腹部包块(8.5%)、腹泻(8.5%)、消瘦(5.1%)等为首发症状。大体上表现为隆起型(37.3%)、溃疡型(33.9%)和浸润型(28.8%)。组织学类型分别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68例(56.2%),MALT淋巴瘤18例(14.9%),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13例(10.7%),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7例(5.8%),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4例(3.3%),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各3例(2.5%),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1.7%),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各1例(0.8%)。59例外检病例中共随访39例(66.1%),随访时间1-102月,平均随访时间19.7月,目前死亡15例。20例失访(未回信或拒绝告知)。结论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最常累及的部位是大肠(结、直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多见;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肠道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比B细胞淋巴瘤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T-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04月至2022年04月收治的30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1%、76.8%、66.3%;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7%、62.6%、6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I评分、LDH水平、Hb水平、综合治疗模式、近期疗效与患者总生存均有关(P<0.05);年龄、IPI评分、Hb水平、综合治疗模式、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近期疗效与患者无进展生存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影响PT-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DLBCL属罕见的侵袭性结外淋巴瘤,复发率较高,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影响PT-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TL患者33例,评价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占81.8%;3例为T细胞型,占9.1%;1例为伯基特(Burkitt)型,占3.0%;未能分型者有2例,占6.1%。临床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共有28例,占84.8%;Ⅲ期和Ⅳ期的患者有5例,占15.2%。术后5年生存率为39.1%,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9.3%。预后单因素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Ⅲ期、乳酸脱氢酶≥240 U/L、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以及初次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较差。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后达C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PTL术后的预后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7.
康新娜  白雪燕  刘奇伟  赵金玉 《癌症进展》2021,19(2):154-156,18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82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治疗方法、意识状态、体力状况(PS)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脑脊液(CSF)常规检测指标(CSF蛋白质、CSF氯化物)和生化检测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真实世界多原发癌(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传统治疗联合生物治疗诊疗策略,以期提高对MPC的 诊治水平。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及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就MPC的发病率、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总 计收治2 5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筛选出MPC 24例,MPC的总体发生率为0.94%(24/2 550);其中双重癌发生率为0.86%(22/2 550)、三重癌发生率为0.08%(2/2 550)。第二原发癌发病间隔时间在3年以内者有15例(占62.5%,15/24),在5年以内者有18例 (占75%,18/24),最长间隔时间为30年。首发癌和第二原发癌均以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肿瘤。经外科手术或 放、化疗后的3年生存率为58.3%(14/24)、5年生存率为45.8%(11/24)。结论:通过对MPC 临床病例特征及传统治疗联合生物治 疗诊疗策略的探讨,做到早期诊断(避免误漏诊),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变化进行分析,为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确诊并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12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结果、病理资料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4.1%和59.3%,71例采用姑息放化疗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35.3%和29.7%.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血清CA19-9值(χ2=7.092,P=0.001)、不同手术切缘大小(χ2=5.983,P=0.015)、是否存在血管浸润(χ2=6.052,P=0.020)、是否存在远处转移(χ2=23.781,P=0.001)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CA19-9与手术切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癌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血清CA19-9水平是对患者预后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临床指标,而足够的手术切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率为88.9%(16/18)。1年生存率为77,8%,3年生存率为58,3%,5年生存率为55.6%。1年内死亡4例,包括ⅣE2例,ⅢE2例,其中未治2例,有B症状者均在3年内死亡,存活3年以上的病例均为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及术后化疗的病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5.14%(18/350),占结外淋巴瘤的19.4%(18/93),临床易误诊,根治术或全胃切除及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好,分期较晚、有B症状者及未治疗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