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HR-MRI管壁成像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发病2周内入院且住院期间完善了责任血管或责任血管载体动脉HR-MRI扫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CISS分型标准,于HR-MRI扫描前后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病因分型,以探讨HR-MRI对于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对很可能的烟雾病(Probable Moyamoya dissection,P-MMD)与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therosclerotic Moyamoya syndrome,AS-MMS)患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HR-MRI血管壁成像,其均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tery,MCA)狭窄或闭塞且伴烟雾状血管生成。结果 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均发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伴烟雾状血管生成,但未明确病因,HR-MRI血管壁成像发现6例为P-MMD,5例为AS-MMS。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鉴别可能烟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CTA、MRA及DSA诊断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病变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没有能够准确反应颅内动脉管壁形态和结构的影像技术。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resonance arteriography,TOFMR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只能显示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无法  相似文献   

4.
朱珠  韩翔  董强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6):507-511
颅内动脉夹层即颅内血管壁内血肿,是导致中青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因血 管管径细小,走行迂曲,颅内动脉夹层诊断较困难。磁共振管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放射性检 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到动脉夹层所致的特征性壁内血肿信号,因而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 及随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与病理生理、临床特征、疗效评估和预后相关。卒中目前存在数种病因分型系统,根据分类方式可分为表型分类系统及成因分类系统。前者主要根据检查结果可将一位卒中患者归为多个并列的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心源性和其他原因(atherothrombosis,small vessel disease,cardiac causes,and other uncommon causes,ASCO)分型;后者则把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经过分析做出一个最可能的病因,如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病因分类系统(causa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CCS)。每种分型都有自身的优点及局限性。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当有效、一致性高、易操作、基于证据及能够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1996-2006年间年龄〈45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究其潜在和可能的病因从而为年轻型卒中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 )在心脑血管 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 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据国内统计,本病发生率约为182/10万人,男性略多于女性[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评估椎-基底动脉硬化血管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患者头部进行MRI平扫、HRWR-VWI扫描,记录管壁有无增厚及增厚模式、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特点、管腔狭窄程度,测算血管重构指数。结果 80例患者共检测到124处斑块,其中椎动脉斑块48处(38.71%)、基底动脉斑块76处(61.29%)。支配侧管壁增厚程度、斑块表面不规则率、斑块T1高信号率、斑块强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非支配侧(P<0.05); 89处(71.77%)血管发生正性重构,35处(28.23%)血管发生负性重构。正性重构血管的RI值明显高于负性重构血管(1.32±0.18 vs. 0.77±0.17,P=0.001),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 正性重构血管的斑块负荷、斑块面积、最窄层面的血管面积、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均明显大于负性重构血管(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椎-基底动脉硬化血管壁的狭窄程度、管壁的增厚模式、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模式、血管重构情况有关,HRWR-VWI技术可清晰地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预后水平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一直是 急性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影像评估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由于多模态MRI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生理学 参数,在IP临床评估中具有良好前景。本文对各类MRI成像策略对于IP评估的特点与局限进行介绍,重 点介绍了新型技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APT通过对脑缺血区域细胞内pH 值的精确判断,能够准确评估IP。虽然目前APT临床应用尚少,但随着其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有望成 为辅助决策AIS患者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可以显示除传统管腔影像检测到的简单管腔病变 之外的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态、动脉管壁和颅内及颈部动脉周围结构组织。我国现有卒 中患者600万~700万人/年,46.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由颅内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动脉病变病因多(颅 内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夹层等),并且颅内动脉血管管径小,位置较深,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因 其空间分辨率有限,难以发现血管微小病变,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正确识别颅内动脉病变原因对其 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具有管壁和管腔双重成像作用,是直接评估颅内动脉疾病的重要并最受欢迎的新兴成像技 术。本文旨在通过HR-MRI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化诊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缺血性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 着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能较准确地反映HT的生理机制,例如通过弥散加权技术反映细胞的代谢障 碍,灌注加权技术反映组织的灌注缺损,血脑屏障通透性技术反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进而在此 基础上评估HT的风险。本文将对磁共振技术在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HT的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陈扬  张婧  陈芬  丁杏  陈昆涛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1):1264-127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急性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因素,可挽救缺血组织的早期发现是临床及时干预治疗的关键。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可从水分子扩散、血流动力学、氧合水平、pH值、代谢及侧支循环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为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综述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半暗带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卒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计划提供影像学支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证实,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可以无创性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成分及其易损性。大量研究显示,
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表现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将从磁共振斑块成
分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和疾病的预防提供
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认为是中国人群中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影像 学的技术进展,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为无创性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构成和特点、与 动脉狭窄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更精准的成像技术,其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磁 共振成像中3维时间飞跃序列(3D time of flight,3D-TOF)及T1序列(T1-wei ghted i magi ng,T1WI )、T2序 列(T2-weighted imaging,T2WI)、质子序列(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磁化准备快速梯 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MP-RAGE)、强化序列(T1 contrast enhanced weighted imaging,T1+C)上有不同的信号特点,这些序列也是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特点 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易损性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s y m p t o m at i 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ICAD)密切相关。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直观观测sICAD患 者颅内动脉管壁结构、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信号特点、管壁重构指数及强化程度等,在 sICAD患者的鉴别诊断、卒中风险评估及治疗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平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72-1177
头颅MRI F 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 essel s ign,HVS)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近端 点状或条状,外侧裂远端线形或蛇形的高信号影。HVS的形成与颅内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侧支 循环血液顺向或逆向缓慢流动有关。目前研究认为HVS可以作为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标志物,且 提示患者存在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另外,基线HVS-DWI不匹配可以用来筛选能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的 缺血性卒中患者。对于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HVS与其预后的关系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多种临床因素,特别是发病至影像检查的时间都能影响HVS的显像,应结合临床特点对其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