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的表达,并探讨IL-36α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VEGF的相关性。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IL-36α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IL-36α与PASI值、IL-36α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IL-36αmRNA表达水平的ΔCt值分别为0.0164±0.0071、0.0012±0.004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0.359、0.720±0.078,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VEGF mRNA的ΔCt值分别为1.157±0.243、0.194±0.087,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142±0.022、0.033±0.021,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L-36α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与PASI值以及VEGF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6α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过量表达。IL-36α可能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IL- 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白芍总苷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皮损中IL- 17A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 17A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白芍总苷治疗后皮损中IL-17A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皮损中IL- 17A的表达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P 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白芍总苷可能部分通过调节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IL- 17A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和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IL-18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L-18mRNA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关系。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中的表达水平(U=-4.7698,P〈0.00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呈显著的正相关(r=0.96258,P〈0.001)。结论:IL-18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MCPIP1、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及正常皮肤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harpin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与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Th17细胞特异性因子IL-17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以及18例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和皮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IL-17A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IL-17A的蛋白表达及IL-17A阳性细胞数百分比。结果银屑病组PBMC与皮损中IL-17A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62±1.398和2.023±1.890,对照组分别为0.807±0.839和0.262±0.104,t血IL-17A=-2.133,P<0.05;t皮IL-17A=-2.575,P<0.05;患者组和正常对照PBMC中IL-17A的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0.467±0.050,0.368±0.065(t=4.495,P<0.05);PBMC中IL-17A+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0.143±0.090和0.090±0.039(t=2.159,P<0.05);患者组皮肤组织IL-17A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20±0.038,对照组为0.257±0.041(t=-4.357,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内Thl7细胞因子IL-17A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Thl7细胞数目增多,提示其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和IL-8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观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MC分布和IL-8在表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MC密度明显高于皮肤血管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KC中IL-8的表达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结论:结果提示MC和IL-8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致病过程,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白细胞介素(IL)-17A在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6例斑块型、7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及8名健康人血清中CCL20、CCR6及IL-17A的浓度,并对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0、CCR6及IL-17A浓度(748.74±268.72,10.20±3.75,39.22±13.2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78.45±204.93,6.79±4.61,25.54±13.04)(P分别0.05,0.01,0.01)。点滴型银屑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L20、CCR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16,r=0.350)(P0.05)。CCL20、CCR6及IL-17A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2,r=0.801,r=0.825)(P0.001),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CL20、CCR6及IL-17A参与斑块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家族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并分析其水平与皮损中增殖、凋亡、免疫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分析14例健康人皮肤(HC)和17例PV患者皮损中RUNX1、2、3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分析11例HC、11例慢性湿疹(CE)和12例PV患者皮损中RUNX1、2、3的蛋白水平和分布,利用R语言分析基因芯片中RUNX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并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 转录水平上,相比HC,PV皮损中RUNX1下调(HC:0.61±0.06,PV:0.54±0.02,P<0.01)、RUNX3上调(HC:0.77±0.04,PV:0.84±0.05,P<0.01),而RUNX2的表达无差异(HC:0.78±0.05,PV:0.82±0.04,P=0.18)。免疫组化提示皮肤中RUNX1在表皮和真皮浸润炎症细胞中均有表达,而RUNX2、RUNX3则在炎症细胞上更为富集。相比HC,CE和PV表皮中RUNX1蛋白水平下调(HC:0.24±0.06,PV:0.11±0.02,CE:0.11±0.02,HC vs PV:P<0.01,HC vs CE:P<0.01),PV表皮的RUNX2较HC、CE升高(HC:0.02±0.01,PV:0.04±0.02,CE:0.02±0.02,HC vs PV:P=0.018,PV vs CE:P=0.019),RUNX3在三组间无差异(HC:0.005±0.004,PV:0.011±0.016,CE:0.015±0.20,P=0.861)。相关性和功能分析提示PV中RUNX1与增殖凋亡分子(BCL2A1、WNT2、WNT7B、WNT8A、WNT9B)相关,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17E)相关。与RUNX3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在T细胞、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分化等通路,负相关的基因参与负调节WNT通路。RUNX3与Th1(STAT4、CXCR3、TNF)、Th17(CCR6、IL-22)、Treg(TGFB、IL-10)相关分子正性相关。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RUNX家族表达显著改变,其中RUNX1、3与皮损中的增殖凋亡、T细胞免疫尤其是Th17通路密切相关,可能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2的水平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21.255(37.181)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464(29.880)pg/mL,IL-22的水平56.970(42.720)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0.943(62.120)pg/mL,进展期组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30.884(41.433)pg/mL高于静止期组患者的14.225(22.83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止期组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水平56.974(64.394)pg/mL高于进展期组患者的52.876(43.015)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与PASI评分结果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上调,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但其与PASI评分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消银片对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8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活血消银片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观察组口服阿维A胶囊和活血消银片。比较2组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PASI指数,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观察组对VEGF水平和PASI指数的减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36/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5%(31/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银片可以显著减低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和PASI指数,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探讨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V患者经TGP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的改变,并分析这两种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V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GP治疗后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FGF10在2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的分布。以20例正常皮肤为正常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FGF10的阳性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屑病皮损中FGF10阳性的检测结果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曲替酸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依曲替酸的临床疗效;用原位杂交技术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和IL-17蛋白表达。结果依曲替酸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抑制了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治疗前39.95±11.44,治疗后16.20±6.65)及蛋白表达(治疗前0.85±0.10,治疗后0.26±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银杏石榴煎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及皮损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表达的影响。方法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PlGF表达变化。结果①银杏石榴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PASI评分(32.814±14.768)较治疗后(2.858±1.813)明显下降(P<0.01);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115.185±36.379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0.489±10.955pg/mL)(P<0.01),治疗后(68.012±23.016pg/mL)其水平明显下降(P<0.01);③患者皮损表皮及真皮中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可见明显PlGF阳性表达,治疗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皮损中PlGF呈高表达,银杏石榴煎可明显降低它们的表达,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和VEGF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人MIF,VEGF的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40例银屑病患者和17例正常人血清中MIF和VEGF值。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进行期患者高于静止期(P<0.01);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高于静止期(P<0.01)及正常对照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水平与PASI评分成正相关,而VEGF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IF和VEGF水平明显改变,二者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VIP在24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分布。以18例正常表皮为正常对照。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VIP的阳性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VIP阳性的检测结果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