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laterality,PCAL)对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体积的预测价值。方法 47例MCAO的AIS患者,根据梗死体积的小、中、大和有无PCAL及患者有无PCAL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程度差异及判定梗死体积与PCAL的关系。结果 47例MCAO的AIS患者中,小、中、大体积梗死PCAL阳性分别为12例、3例和5例,经卡方检验,病灶体积各程度之间PCAL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1,P=0.0040.05);经趋势性卡方检验,PCAL阳性率随着病灶体积程度增加而减小(统计量为9.813,P=0.0020.05);47例MCAO的AIS患者中,PCAL阳性、阴性的梗死体积分别为14.18±22.00 cm~3、66.31±72.15 cm~3,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3,P=0.0000.05),PCAL阳性组病灶体积小于阴性组。结论 MCAO的AIS患者出现同侧PCAL阳性代表PCA向MCA缺血区周围侧支循环建立且梗死体积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A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MCA供血区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 d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法MRA)检查;分别在发病3 d内、3个月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MCA区脑梗死患者TCD检查显示:40例患者有大脑前动脉(ACA)代偿,9例患者有大脑后动脉(PCA)代偿,13例患者既有ACA又有PCA代偿;Tof法MRA检查显示:24例患者有同侧PCA优势(DIPCA)现象.既有ACA又有PCA代偿的患者发病3 d内、3个月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ACA代偿患者与PCA代偿患者,而ACA代偿患者又显著低于PCA代偿患者(均P<0.01).有DIPCA现象的患者发病3 d内、3个月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无DIPCA现象的患者(均P<0.05).结论 MCA区脑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状况好的患者病情相对轻,预后较好.前循环代偿较后循环代偿、有后循环代偿较无后循环代偿患者的病情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慢性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及对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1例.记录临床资料,脑血管造影评价侧支循环,采用PACX软件计算脑梗死体积,随访患者预后.结果 大脑中动脉狭窄组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神经功能损害及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MCA闭塞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侧支血流的判断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A)(TIMI 2~4级)组、侧支循环代偿不佳(B)(TIMI 0~1级)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相关神经系统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结果 A组有吸烟史、糖尿病史的例数以及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有饮酒史的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A组血清NSE,S100B,GFAP,MDA,8-iso-PGF2α,8-OHdG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BDNF,NGF,GSH-Px,SOD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良好代偿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范围侧支循环及磁共振灌注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均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比较灌注参数情况、入院时与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的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rCBV增加,rTTP、rMTT延长(P均<0.01); 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TTP、rMTT延长,患侧rCBF降低(P<0.01);(2)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MTT、rCBV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3)侧支循环良好组入院时、治疗7 d后NIHSS评分、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结论 良好的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研究不同途径的软脑膜动
脉(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代偿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
塞患者1年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症状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
过MRA评价LMA代偿情况分为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途径代偿组、大脑后动脉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途径代偿组、双代偿途径组和无代偿组,据随访结果,对不同途径
LMA代偿组预后对比,了解不同途径LMA代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随访1年中有17例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复发率为6.83%。共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4%。在4
组不同途径LMA代偿组间,缺血性卒中(χ2=7.824、P =0.0497)、总的不良事件(χ2=11.238、P =0.011)
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代偿组卒中复发高于双代偿途径组(P =0.022)。在总不良事件方面,无代偿组
与双代偿途径组、无代偿组与ACA代偿途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4和0.04。有代偿组
在缺血性卒中、总事件等方面均低于无代偿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03);两组间脑出血、全因死亡
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结论 良好的LMA可以有效减少症状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
对脑出血及全因死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频率及类型关系;分析影响大脑中动脉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MCA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并比较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间的差异。结果MCA不同的狭窄程度与有无侧支循环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2);不同的狭窄程度其侧支循环代偿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4)。糖尿病在有无侧支循环两组之间有差别(P=0.009);对侧支循环是否建立有影响的自变量有狭窄度(OR=4.147,P=0.003)和血脂(OR=7.526,P=0.01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侧支开放出现的频率和级别越高;糖尿病不利于MCA狭窄后二级侧支循环的建立;MCA狭窄程度越重及高血脂可促进二级侧支循环的建立。高血压与侧支循环建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及其与NHISS、m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9月-2019年3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72 h内的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及闭塞的52例患者,其中侧支循环不良组21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31例;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临床量表评估;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NHI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侧支循环形成与NHISS、mRS评分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OR=1.097,95%CI=1.020~1.179,P=0.013); 血总胆固醇水平与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OR=2.129,95%CI=1.038~4.370,P=0. 039);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NIHSS评分(r=0.456,P=0.001)、mRS评分(r=0.402,P=0.003)呈正相关。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良好组NIHSS(z=-2.339,P=0.019)评分、mRS(z=-2.233,P=0.026)评分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评分。结论 高血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利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 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侧支循环良好可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 hyperintense vessel,HV)对于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间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区首次急性梗死的患者共74例,其中男性48例(64.9%);平均(60.7±15.3)岁,NIHSS评分12(1 ~25)分[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所有患者均已行头颅MRI检查(包括DWI、FLAIR),并且经MRA或DSA提示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MI段或M2段).根据FLAIR序列HV出现的部位和范围,将患者分为无HV组、近端HV组和远端HV组;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及神经功能评分,并以90d改良Rankin评分(mRS)为预后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4例中无HV组25例(33.8%),近端HV组7例(9.5%),远端HV组42例(56.8%).远端HV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1(1~22)分]、入院10 d NIHSS评分[14(4 ~25)分]、梗死体积[大面积梗死5例(6.8%)]及90 d mRS评分[3~6分者12例(16.2%)]明显低于无远端HV组[即近端HV组合并无HV组,分别为15(6 ~25)分,Z=-3.544;7(0~22)分,Z=-4.461;20例(27.0%),x2=20.916;27例(36.5%),x2=22.689;均P<0.01];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及短期预后改善程度上看,远端HV组均明显优于无远端HV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11,95% CI 1.036 ~1.191,P=0.003)、梗死体积(OR=3.679,95% CI1.350~10.025,P=0.011)、远端HV(OR =0.131,95% CI0.027 ~0.638,P=0.012)与90 d mRS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远端HV是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自发性缺血预处理(IP)对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0例MCA脑梗死病例按在一周内有无TIA史分为A组(无TIA史)及B组(有TIA史),A组按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腔隙性前循环脑梗死(LACI)的脑梗死亚型分为A1组,A2组,A3组;B组按TACI、PACI、LACI脑梗死亚型分为B1组,B2组、B3组,对患者入院第1天及发病后第90天后的神经功能进行NIHSS评分,对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CT体积按Streiner公式进行计算。分别比较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及A3组与B3组在发病第1天NIHSS评分,发病后第90天NIHSS评分及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体积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1与B1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结论自发性IP能缩小MCA区PACI型及LACI型脑梗死范围,减少致残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对TACI型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
方法 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
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1年期全因死亡、预
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3分]和卒中复发的差异。
结果 共8099例新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前循环(anterior c irculation i nfarct,ACI)梗死
6415例,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CI)梗死1684例。ACI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发生率、入
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于PCI组
(均P <0.001)。PCI组男性居多,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均P <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I组
在出院时[优势比(odds ratio,OR)0.5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96~0.718,P<0.001]、
3个月(OR 0.592,95%CI 0.472~0.744,P<0.001)、6个月(OR 0.636,95%CI 0.516~0.785,P<0.001)、
1年(OR 0.719,95%CI 0.591~0.876,P =0.001)的死亡风险均低于PCI组。ACI组在出院时预后不良的风
险高于PCI 组(OR 1.272,95%CI 1.075~1.505,P =0.005),但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预
后不良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1年内,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前循环梗死,而在出院后卒中所致预后不良和
卒中复发方面,两者风险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灌注的关系。
方法 对7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头部320排CTA及CTP检查,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2组,对2组CTA和CTP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共入组72例患者,有侧支循环组58例,无侧支循环组14例。有侧支循环组38例(65.52%)MCA闭塞,无侧支循环组中5例(35.71%)MCA闭塞,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1)。有侧支循环组脑灌注代偿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68.97% vs 21.43%,χ2=10.595,P=0.001);在CTP异常的68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54例,无侧支循环者14例,有侧支循环组患侧的脑血容量[35.00(29.92,41.13)ml/100?g vs 26.25(18.23,37.18)ml/100?g]及脑血流量[(2.39±0.73)ml/100?g·min vs (1.75±0.72)ml/100?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分别为0.007和0.040。但2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平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320排CTA联合CTP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脑灌注代偿率高,而且其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均高于无侧支循环者。 相似文献
13.
Ji Yeoun Lee Seung-Ki Kim Ji Hoon Phi Kyu-Chang Wang 《Journal of Korean Neurosurgical Society》2015,57(6):436-439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 studies on moyamoya disease (MMD) have focused on anterior circulation. The disease involvemen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 MMD, mainly in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has been mentioned since the early 1980s, and it has been repeatedly emphas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lated to poor prognosis in MMD. However, its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have only been elucidated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In this review, the angiographic definition of PCA stenosis is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are elucidated as being either early-onset or delayed-onset,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PCA stenosis diagnosis in reference to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revascularization surgeries. The surgical strategy and hypothesis on the mechanism of PCA stenosis is also briefly mentioned. It appears that some MMD patients may show PCA stenosis during the early or late course of the disease and that the presenting symptoms may vary. Because the hemodynamic compromise caused by PCA stenosis may respond well to surgical treatment,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condition, especially during follow-up of MM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类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CAOD)所致脑梗死的类型。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MCAOD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脑梗死分型。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占3.5%)个和1(占1.8%)个大脑半球。结论MCAOD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约占1/5,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主要发病机制与动脉-动脉栓塞和低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HT)联合丁基苯酞(dl-3n-butyphthalide,NBP)对溶栓时间窗外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且出现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PMD)患者的脑侧支循环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纳入溶栓时间窗外且合并PMD的急性MCAO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MHT组和MHT+NBP
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治疗14 d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性转化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脑
侧支循环通路开放情况、患侧与健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收缩期峰值流速比
值(RVaca)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pca);治疗90 d时
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90 d死亡率。
结果 入组本研究且完成随访的患者共6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23例,MHT组21例,MHT+NBP组25
例。MHT+NBP组14 d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前交通动脉通路开放、后交通动脉通路开放、RVaca及
RVpca均高于MHT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HT+NBP组14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低于MHT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HT+NBP组14 d出血性转化低
于常规治疗组(P <0.05)。MHT组14 d RVaca、RVpca及90 d mR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 <0.05)。3组
90 d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HT联合NBP治疗可以改善溶栓时间窗外急性MCAO且出现PMD患者的脑侧支循环,并改善患
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
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
统计梗死部位;通过简明精神状态量表、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
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同时结合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
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
结果 67例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32例(47.8%)、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20例(29.9%),血
管性痴呆15例(2 2.4%)。通过校正年龄、性别、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
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比值比(odd ratio,OR)75.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 I )3.92~1 470.06)]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比
非脑桥缺血性卒中降低90%(OR 0.10,95%CI 0.02~0.60);进一步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
中(OR 542.24,95%CI 7.85~37 481.44)增加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小脑缺血性卒中(OR 12.49,
95%CI 1.03~151.58)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
结论 50%以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其中颞枕叶及小脑缺血性卒中增加认知障碍
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后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与预后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资料,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并对
再通组与无再通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入选67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5.2%,有再通组(37例)90 d随访获得生活自理
(72.97% vs 43.33%,OR =3.5,P =0.014)及良好预后(64.86% vs 26.67%,OR =5.1,P =0.002)的比
例均显著优于无再通组(30例),而两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也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与预后显著相
关,桥接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治疗及其对侧枝循环建立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诊断明确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3),在治疗前,治疗2w、8w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评分)及侧枝循环开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15.02±3.07 vs 17.81±3.26,P<0.01;51.57±11.05 vs 45.26±11.21,P=0.03),治疗8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仍优于常规治疗组(7.26±1.97 vs 12.46±2.33,P<0.01;77.35±9.81 vs 66.91±11.54,P<0.01),治疗2w及8w后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有更好的侧枝循环(RVACA:1.75±0.25 vs 1.21±0.26,P<0.01;1.71±0.27 vs 1.21±0.23,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脑梗死有效且有利于对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