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在胃癌防治中的现代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半夏泻心汤在胃癌防治中的应用.方法:从半夏泻心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和对胃癌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来综述半夏泻心汤在胃癌防治中的现代应用.结果:半夏泻心汤具有治疗胃癌前病变、控制癌肿和减少化疗胃肠道反应的疗效.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胃癌的防治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诱导胃癌及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胃癌及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结果:中药及复方可诱导胃癌及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及其复方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概念,通常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胃癌前病变的干预是胃癌防治研究的关键领域,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显示有突破性进展.众多的临床报道证实,中医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优势性疗效,能够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减轻甚至消失,改变了胃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传统观点,使胃癌的二级预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胃癌前病变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为民  单兆伟 《医学综述》1998,4(3):117-119
<正>胃癌前病变系一病理学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由于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成为胃癌防治研究的重点,在胃癌病因学一级防治尚未达到目的的今天,通过对胃癌的二级预防,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无疑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认为CAG伴不完全型肠化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是真正的癌前病变.对此,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也缺乏全面认识.因此,胃癌前病变的动物实验研究对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寻求和证实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近年来,通过中、西医学者的共同努力,已取得很大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在胃癌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现代医学对胃癌癌前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中医整体学说之邪正盛衰理论分析其发病的病理机制。正虚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邪正胜负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最终环节,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文章分别从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机郁滞及血脉瘀阻方面分析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是指胃粘膜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其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在对胃癌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防治已显得十分迫切。据此,许多学者针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作了大量的研究,中医药在这一领域中独具特色,且临床疗效肯定,现将近些年来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癌在转变形成癌症之前,大多由正常胃黏膜转变而来,其中部分发展成胃癌。鉴于本病的恶性度高,而且发病病因不明确,所以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就非常困难。因此,针对胃癌前病变的及时监测、有效的处理就自然成为了防治肿瘤发生的关键。本文针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等方面来论述一下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早期诊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研究胃癌前病变发生机制有望实现对胃癌的早期防治。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olypeptide expressing metaplasia,SPEM)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具体调控机制不详。本文着重就SPEM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与胃癌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胃癌早期防治提供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实验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对胃癌癌前病变实验方面的研究及实验性胃癌癌前病变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认为从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细胞免疫学及细胞动力学等方面对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细胞动力学是研究胃上皮细胞群体周期性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细胞动力学研究,有助于阐明胃癌前病变的生物学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于探讨胃癌的组织发生学和开展计划防治工作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肿瘤患者中,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诊断、干预PLGC,可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PLGC的治疗,西医目前以抗幽门螺杆菌(Hp)、补充维生素、叶酸、非甾体类药物为主,同时密切随访,其疗效尚有争议。中医药治疗PLGC独具特色,且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综述PLGC的常见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胃癌前期病变(PLGC)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00例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0例)和胃复春对照组(100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结果、幽门螺旋杆菌(Hp)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CAG、Im、Dys)结果、Hp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308~9.072,P<0.05)。结论中药复方是逆转PLGC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文献,从病因病机研究、临床治疗研究、实验研究3个方面综述乳腺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前病变与肝郁肾虚、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毒瘀互结有关,通过调节机体激素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可起到缓解增生、阻断与逆转癌前病变的作用。结论:中医药在乳腺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其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与总结周亨徳教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周师门诊抄方,分析归纳其医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周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经验,并举一则验案进行例证。[结果]周师认为胃癌癌前病变的病因以饮食、情志所伤为主,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湿阻,胃失和降,以脾胃亏虚为本。治疗以补益脾胃为本,脾虚夹实证者有湿当先化湿,有食积当先消食化积,同时重视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佐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结论]周亨徳教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基础上,综述中医药治疗PLGC的机制,包括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抑制癌基因蛋白表达及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调节细胞因子、降低胃液pH值等。  相似文献   

16.
焦焕利  刘文天 《医学综述》2006,12(10):610-61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胃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但仍然占全人类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同时在肿瘤性死亡的病因中居第二位。胃癌的发病是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目前已发现许多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表基因的改变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机制。本文就胃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胃癌前病变的高频次中药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疾病”“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黏膜异型增生”“胃癌前状态”“慢性胃炎,萎缩性”“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疗法”“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astric precancerous disease”“gastric mucos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astric mucosal heterogeneous hyperplasia”“gastric precancerous state”“chronic gastritis,atrophic”“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therapy”“efficacy evalua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2001—2021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86例行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ESD治疗,观察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ESD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并统计病人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ESD治疗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86例经ESD治疗病人中,16例病人发生出血(18.60%);70例病人未出血,占8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贲门-胃底(OR=3.714,95%CI=1.252~10.909)、肿瘤大小≥3 cm(OR=3.802,95%CI=1.538~9.646)、病理类型为早期癌(OR=2.746,95%CI=1.133~6.867)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经ESD治疗出血与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肿瘤越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和早期胃癌治疗时更容易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9.
俎明  丁士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04-2408
胃上皮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可通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为统一活组织检查标本的病理诊断标准,国际上提出Padova分类、Vienna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目前,胃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的自然病程仍有争议,胃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高,而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胃上皮异型增生的定义、自然病程、内镜诊断、治疗进行综述,提出对胃上皮异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或规律随访对预防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