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11月7日(路透社)-世界卫生组织(WHO)敦促农民停止在健康动物中以促进其生长和预防疾病为目的使用抗生素,因为这助长了超级耐药细菌危害人类。WHO总干事Ghebreyesus表示,缺乏有效的抗生素是对人类"安全的威胁",等同于"突如其来的致命疾病的暴发","所有部门共同采取持续强有力的行动"对扭转抗生素耐药性的趋势和"维护世界安全"十分重要。联合国机构在一份声明中提到,WHO"强烈  相似文献   

2.
邱丽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60-8961
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新的耐药菌不断出现,既有耐药菌耐药程度加剧,伴随当下抗生素研发步伐放缓,临床上面临的抗菌治疗日趋严峻,甚至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美国感染病学会的抗生素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痢疾的菌谱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分析598株痢疾杆菌的菌型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福氏菌557株、宋内氏菌41株 ;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90%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喹喏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 ,出现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 结论 本地区优势菌为福氏菌 ,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素英 《临床医学》2016,(4):119-121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由于广谱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加速了细菌耐药的进程,细菌耐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为避免细菌耐药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药学会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耐多药菌感染的新药研发和治疗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3月21日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召开。上海市药学会王龙兴理事长莅临会议并致辞,指出:近年来,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的多种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  相似文献   

6.
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获得及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波  赵建宏  石磊 《临床荟萃》2010,25(11):1005-1007
抗生素是由一些微生物产生的用以保护其自身免受其他微生物侵害的物质。因此,抗生素耐药是个古老的问题。然而现代医学的不当行为加速了原本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应用得越多,产生耐药的几率也就越大。细菌可以通过自发突变或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产生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某一地区的人群中H.pylori耐药发生率也应考虑.高效、快速、准确地检测出H.pylori抗生素耐药性和及时监控群体耐药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pylori抗生素的耐药机制逐渐清楚,这有助于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核酸检测技术.该文总结了用于H.pylori根除治疗最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回顾了H.pylori抗生素耐药的基因检测技术进展,以期对改进H.pylori抗生素耐药的分子诊断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送检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显示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医院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防抗生素耐药,引起临床注意,为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关资料。方法:积累临床经验,对多年临床使用抗生素进行回顾性观察。并对当前抗生素耐药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及结论:临床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的严重性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不仅将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而且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感染性疾病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抗生素的强大压力下,医院内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不动杆菌是近年来院内感染中增  相似文献   

11.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20多年来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增强了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会促使细菌突变耐药,并引起耐药菌株的广泛播散,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心惊,其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如果我们不管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12.
正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难题之一。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出现大量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和全耐药(PDR)的细菌,特别是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细菌~([1])。治疗这些"超级细菌"所致的感染,目前可用的有效抗菌药物有限,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是治疗MDR菌最后选择。然而随着多黏菌素的广泛使用,相应的耐药菌流行导致临床治疗无效。多黏菌素属于阳离子抑菌肽,于1947年被发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感染不断出现,所致感染缺乏新的有效抗菌药物。临床医师重新开始关注一些经典的"老"抗菌药物,例如多黏菌素及磷霉素等。磷霉素属天然、广谱小分子抗生素,具独特的抗菌机制,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及阳性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对其有较高敏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586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K-B法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显示很高的耐药率,如氨苄西林(Ampicillin)的耐药率高达84%,头孢唑啉(Cefazolin)对非发酵菌的耐药率近80%,而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近55%.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噻肟(Cefotaxime)和头胞他啶(Ceftazidime)以及阿米卡星(Amik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其它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近4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随着抗生素大量使用而逐渐增高,应引起临床医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由抗生素选择性压力带来的临床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常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甚至对包括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在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学工作者对多重耐药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王轶  刘珊珊  黄瑾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19-1720
目的探讨呼吸道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耐药的菌株是否有遗传稳定性,及对其他种类的抗生素有无交叉耐药。方法把试验菌株与标准菌株在不同含药平皿中接种传代,观察MIC值的变化,再测定遗传稳定性及有无交叉耐药。结果试验菌株与标准菌株多次传代后,耐药突变菌株获得的耐药性是稳定的。未对其他种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结论合理选用抗生素,监测细菌耐药性、掌握耐药机制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合理应用作为抗菌治疗的基本原则一直被反复强调,但并未收到预期效果.抗生素过多使用使得细菌耐药率升、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肠球菌的临床分离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感染的治愈率.方法 对本院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136株肠球菌,进行常规分离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WHONET 5.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在136株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为主(77.94%),主要引起泌尿系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是万古霉素(1.6%),最高是四环素(79.0%).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医院感染肠球菌属细菌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有严重基础疾病、使用过侵袭性操作的患者, 肺部感染最常见.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 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性高, 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合理应用作为抗菌治疗的基本原则一直被反复强调,但并未收到预期效果.抗生素过多使用使得细菌耐药率升、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滥用抗生素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ISA)感染率逐年上升,以肺部感染为主,已成为肺部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呈现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除糖肽抗生素外,对其他抗生素广泛耐药.本文对MRSA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