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不育患者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果的影响。方法对不育女性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这些不孕患者进行IVF-ET,将32例inv(9)女性携带者作为病例组,与32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的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女性与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女性IVF-ET结果比较,两组在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不育患者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鼠胚胎的生长情况,对新建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进行验证,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内受精与IVF方式得到的2细胞期胚胎放入不同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胚胎生长情况。结果进行了15个周期的体内受精体外培养实验,共获得225个2细胞及以上胚胎,培养后形成囊胚204个囊胚,囊胚率为90.7%。进行了15个周期的体外受精实验,共获得315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集合培养,获得289个2细胞。培养后形成囊胚229个囊胚,囊胚率为7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卵母细胞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后均有高的成胚率,体内受精后进行体外培养优于体外受精后培养,鼠胚实验可对新建胚胎培养室的培养体系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168个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育夫妇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治疗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6 8个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8个完成周期者 ,共妊娠 5 9例 ,妊娠率为 35 .12 % ,其中IVF 92个周期 ,妊娠 35例 ,妊娠率为 38% ,ICSI 76个周期 ,妊娠 2 4例 ,妊娠率为 31.5 7%。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年龄组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多胎妊娠、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 2 8.81%、13.35 %和 5 .0 8%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为 10 .76 % ( 8/16 8)。结论 :输卵管阻塞或精液明显异常所致的不育夫妇应尽早接受常规IVF或ICSI治疗 ;应进一步提高辅助生育技术 ,使IVF和ICSI成为某些不育症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中,Y染色体长度异常对精液各项指标影响。受精、胚胎卵裂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128例患者(共136个周期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大Y染色体组共4个治疗周期(3例患者),小Y染色体组共3个鲜胚移植周期,1个冻胚移植周期。结果 (1)Y染色体长度异常患者组精液形态正常值8-21(17.02±4.24),低于正常标准;(2)大Y组临床妊娠率为0(0/4%);(3)小Y组不孕年限2-4年(3.22±0.83),获卵数7-23枚(17.19±6.17),受精率42.9%和卵裂率60%,临床妊娠率为25%(1/4)。结论 Y染色体长度异常影响精液的畸形率;对卵子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及发育潜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胚胎染色体及其辅助生殖结局影响。方法选择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n vitro fertilisation)/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治疗的男性精液标本120例,按照男方年龄分为3组。35岁组(n=42)、35~39岁组(n=40)、≥40(n=38),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3组患者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周期中受精的第3天的废弃胚胎进行胚胎染色体分析,并对以上三组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40岁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39.6%(19/48)小于35岁组50.0%(31/62)及35~39岁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48.3%(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50.0%(31/62)与35~39岁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48.3%(2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40岁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与男方年龄35岁组、35~3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17.65%(3/17)与男方年龄35岁4.34%(1/23)及35~39岁组5.00(1/20)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受精率、胚胎质量、植入率、妊娠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男性年龄对IVF胚胎染色体以及流产率有一定影响。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年龄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IVF—ET技术卵子成熟度、受精率、卵裂率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36例血清ASA阳性妇女,19例精子表面ASA阳性男性患者IVF—ET周期受精率、卵裂率及胚胎质量与对照组的区别。结果女性血清中ASAbrgM为多,男性精子表面IgA联合IgG为主,两种情况均可降低卵子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对卵子成熟度和胚胎质量无影响;行IVF—ET的ASAb阳性妇女受精率和卵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行ICSI的ASAb阳性妇女各参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女性血清中IgM和男性精子表面IgA及kG能降低体外受精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对选择体外受精助孕的夫妇当女性血清中IgM阳性,男性精子表面IgA和kG同时阳性时ICSI是优先选择的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精子DNA碎片率、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与体外受精实验室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5~7月在我院行IVF治疗的男性患者行精液常规、精子DNA碎片率及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检查,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它们与IVF受精率、优胚率的关系。结果精子DNA碎片碎与男方年龄正相关,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优胚率负相关,与IVF受精率无相关。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与精子浓度、正常精子百分率负相关,与IVF受精率、优胚率无显著相关。结论精子DNA碎片率检测对预测IVF优胚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不同受精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733个新鲜移植周期,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605周期)和ICSI组(128周期),比较两组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胎儿畸形率。结果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胎儿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技术可取得与常规IVF相似的妊娠结局,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精液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IVF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治疗,选取进行新鲜周期移植的病例,分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组(163例)和单纯上游法分离精子组(75例),对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之间的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和单纯上游法分离精子进行IVF的妊娠结局没有明显差异,均是简单安全的分离精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早期流产者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的不同。方法 IVF组103例、ICSI组84例和自然受孕组53例绒毛组织进行贴壁培养,收获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IVF组、ICSI组与对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34.95%、48.81%、30.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35岁组中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ICSI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于35岁妇女在ICSI术时胚胎更易发生染色体异常,建议对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35岁以上妇女,尽可能采用常规IV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控制超排卵(COH)中获卵数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为避免重度OHSS全胚冷冻的效果。方法接受常规IVF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358例(除外ICSI,Half—ICSI,Re—ICSI)。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3组,其中获卵数1~10者122例(I组),获卵数11~20者183例(II组),获卵数〉20者53例(Ⅲ组);358例中发生OHSS48例全胚冷冻,其中I组无全胚冷冻,Ⅱ组全胚冷冻28例,Ⅲ组全胚冷冻20例。结果全胚冷冻组与新鲜移植组比较:年龄及优胚率无明显差异,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新鲜移植第Ⅲ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低于全胚冷冻第Ⅲ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OHSS时全胚冷冻保证了妊娠结局,尤其对获卵数〉20的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1对行IVF/ICSI-ET治疗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为多态性组和正常组,并对两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染色体多态性组与正常组相比,胚胎种植率(36.3%vs 33.4%)、临床妊娠率(50.6%vs 47.5%)和早期流产率(10.8%vs12.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对于IVF/ICSI-ET治疗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患者,41岁,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后孕22周于2013年2月5日在我院行B超示:一胎无头无心反向序列综合征。病史:患者2012年9月闪“继发不孕、子宫腺肌症”在我院行IVF—ET助孕治疗,应用短方案促排卵采卵4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拮抗剂固定方案中GnRH拮抗剂使用时间对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27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促排卵过程中GnRH拮抗剂使用时间,将患者分为拮抗剂使用时间≤3 d组和拮抗剂使用时间>3 d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促排卵周期特征和鲜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鲜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拮抗剂使用时间≤3 d组获卵率和周期取消率低于拮抗剂使用时间>3 d组(P<0.05),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拮抗剂使用时间>3 d组(P<0.05)。2组间优胚率、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拮抗剂使用时间>3 d与植入率[OR(95%CI):0.487(0.266~0.893),P=0.020]和临床妊娠率[OR (95%CI):0.400(0.191~0.8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周期所获卵子均未成熟时,其体外培养发育潜能探究。方法 25例IVF-ET周期所获卵子均未成熟(未成熟卵149枚),通过实验室体外过夜培养所有未成熟卵子(M1期,142枚;GV期,7枚),培养成熟卵子(M11期,98枚)行体外单精子胞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进行72h体外培养;回顾性分类统计IVF-ET周期中IVF、ICSI和Half ICSI的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和优胚率,比较它们间的差异。结果 IVF周期与Half ICSI周期中的IVF部分在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和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ICSI周期与Half ICSI周期中的ICSI部分在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和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所获卵子均未成熟周期与ICSI周期在受精率和优胚率有统计学差异,在正常卵裂率无统计学差异;所获卵子均未成熟周期与HalfICSI周期中的ICSI部分在受精率和优胚率有统计学差异,在正常卵裂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所获卵子均未成熟周期的未成熟卵子经体外培养能部分成熟,并具有继续发育潜能,但其受精率和优胚率均明显低于体内成熟卵子的相应指标;且他们最终临床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种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型分析是诊断人类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常规方法 ,但是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人类种植前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测并不容易。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核的荧光原位杂交 (FISH)就成为首选方法之一。体外受精 (IVF)种植前胚胎的 FISH和核型分析均表明 :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可高达 2 5 %~ 5 1%。FISH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染色体嵌合 (2 2 %~ 2 4 % )和胚胎分裂紊乱 (7%~ 2 6 % )。虽然目前还不能应用以上方法对自然受精的胚胎进行检测 ,但是染色体嵌合以及胚胎分裂紊乱较高的发生率可以为我们合理的解释人类的月经周期自然妊娠率为什么如此之低 (2 5 % )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对冷冻保存人精液对其精子染色体畸变频率和类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检测了13名正常人的精子在液氮中冷冻前和冷冻后的染色体畸变频率和类型。冷冻后精子总的染色体畸变率(17.8%)和冷冻前精子染色体总畸变率(13.4%)没有显著意义的差异。但分析特定的畸变类型时,发现仅亚单倍体频率在冷冻前(7。5%)和冷冻后(3.4%)有显著意义的差异。在冷冻前和  相似文献   

18.
再生丝素膜对鼠胚真皮层成纤维细胞遗传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再生丝素膜 (WL组 ,HY组 ,SD组 )对大鼠鼠胚成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浸提液法在体外培养鼠胚成纤维细胞 ,计算细胞的微核率 (MNF)和染色体畸变率 (CAF) ,用单细胞电泳法 (SCGEassay)检测基因组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WL组、SD组再生丝素膜和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微核率 (MNF)和染色体畸变率(CAF)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无明显彗星现象 ;而HY组再生丝素膜与阴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WL组和SD组再生丝素膜对种子细胞的遗传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优于HY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hCG-E2)和胚胎移植日血清雌二醇(ET-E2)、孕酮(P)及他们之间的比值与IVF/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182个采用促性腺激素激动剂/促卵泡生成素或(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nRH-a/FSH/HMG/hCG)长方案超促排卵的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的周期,在hCG注射日和胚胎移植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E2和P.结果 (1)hCG-E2波动在8000~20000pmol/l时,妊娠率最高(46.8%),与E2<8000pmol/l和>20000pmol/l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移植日E2下降的水平越大.即hCG-E2/ET-E2越大,妊娠率越低.(3)ET日P/E2越高临床妊娠率越低,但排除E2的影响后,比值无意义.结论 hCG注射日和ET日E2及其比值对IVF/ICSI的结局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2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人类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嵌合型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治疗周期中不适于胚胎移植和冷冻的正常受精胚胎为研究对象,固定后进行2轮FISH,分析13、16、18、21、22、X、Y等7条染色体组成。结果51个胚胎中正常胚胎14个(27.5%),嵌合型16个(31.4%),无规律分裂12个(23.5%),异常非嵌合型9个(17.6%)。5~8细胞期胚胎中嵌合型胚胎的比例显著高于≤4细胞期胚胎(40.0%比12.5%)。非整倍体胚胎的比率在≥35岁组为57.1%,显著高于<35岁组(23.3%)。结论胚胎染色体嵌合型是植入前胚胎的常见现象,可能是影响IVF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而应用2轮FISH技术可有效地进行常见染色体异常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