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笑  陈昊 《实用癌症杂志》1995,10(3):198-198
11例老年人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222002)谈笑,陈昊角化棘皮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自愈性表皮肿瘤,在组织学上,瘤细胞可有异型性变化。临床与病理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鳞癌。我们选择11例老年人典型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角化棘皮瘤4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2例角化棘皮瘤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除1例发生于大腿外,其余发生于曝光部位,均为单发型。肿瘤呈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中央呈现充满角质似“火山口”样,边缘有唇状表皮包绕。结论 角化棘皮瘤的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并应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3.
角化棘皮瘤为一种可自然消退的皮肤良性肿瘤。由于该病从临床到病理很容易与鳞癌相混淆,鉴于对口角部角化棘皮瘤报道甚少,现报告9例于下,并介绍一种双三角形皮瓣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型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3月收治的1例多发型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3岁女性, 发现左手背结节1年, 手术切除后2周复发, 扩大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角化棘皮瘤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3 d唇部相继发现数个圆形结节, 部分皮损中央可见火山口样凹陷, 组织病理学示角化棘皮瘤。给予阿维A胶囊口服3个月, 皮损消退。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多发型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临床较少见, 目前缺乏标准治疗方案,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口服阿维A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干扰素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颜面部角化棘皮瘤疗效观察。方法:收集7例角化棘皮瘤的门诊患者,皆为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因术后复发而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对角化棘皮瘤患者局部注射及外用干扰素加氟尿嘧啶效果满意,7例痊愈。结论:干扰素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颜面部角化棘皮瘤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角化棘皮瘤是好发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的上皮细胞肿瘤,临床行为表现为快速生长后能自行消退,其疾病分类学位于良性和恶性之间。角化棘皮瘤的消退可能与毛囊周期、细胞凋亡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本文总结了诱导角化棘皮瘤消退的生物学机制,如Wnt/维甲酸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p53、bcl-2、bcl-xL、bak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免疫相关细胞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角化棘皮瘤治疗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毛根鞘癌(Trichilemmocarcinoma,TLC)是一种少见的毛囊漏斗部组织的恶性肿瘤,瘤组织主要向外毛根鞘方向分化,临床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曝光部位皮肤,表现为小肿块或呈菜花样,易与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及角化棘皮瘤等混淆.  相似文献   

8.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少见且生长迅速的皮肤肿瘤,本文就1例聚合性角化棘皮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发现右大腿根部皮疹2~+年入院。初发时为黄豆大小,曾在外院局部予中药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皮疹不消退,且进行性增大,行走时裤子摩擦时感疼痛,并出现异味,余无特殊不适。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冶游史。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营养中等,心肺腹检查阴性,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皮肤各部位发生血管角化瘤的报道甚多,而外阴血管角化瘤则很少见,因而认识不足,临床上易与痣、血管瘤、疣及黑色素瘤混淆。此瘤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告。本文5例外阴血管角化瘤活检前无一例确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识别此瘤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1973年3月~1986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血管角化瘤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理诊断采用Imperial(1967)标准。  相似文献   

10.
袁莲香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0):867-869
背景与目的:转录激活蛋白AP-1与细胞的分化、增生、调亡以及肿瘤转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AP-1亚单位在皮肤肿瘤及邻近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这些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卵蛋白-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法对皮肤基底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原位癌、角化棘皮瘤及相邻皮肤组织中的c-jun,p—c-jun、JunB、JunD,c—fos、Fra-1和Fra-2进行分析。结果:c—jun和p—c-ju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原位癌和角化棘皮瘤肿瘤中表达明显增强,JunB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jun是皮肤肿瘤形成及细胞增生的促进因素,JunB则是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此病多为单发,常见于面部和手背等部位。以往均以手术治疗,放疗尚无报导。本例经用放疗治愈,特报告如下: 患者刘××,女,50岁,1986年2月起病,右上唇皮肤生小米粒大小硬结,四个月后长至小指头大小。表面皮色正常,微有痒感,中心开始角化。1986年6月在哈医大二院经病理检查为角化性棘皮瘤,预给手术切除并植皮治疗,将损伤面容,患者拒绝手术。于86年7月来我院就诊,右上唇肿物,坚硬如石,边界清楚,肿物为2.5×3.5厘米,高出  相似文献   

12.
皮肤各部位发生血管角化瘤的报道甚多,而外阴血管角化瘤则很少见,因而认识不足,临床上易与痣、血管瘤、疣及黑色素瘤混淆。此瘤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告。本文5例外阴血管角化瘤活检前无一例确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识别此瘤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1973年3月~1986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血管角化瘤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理诊断采用Imperial(1967)标准。本文对全部原组织切片进行了复习,每例均切所有包埋组织块,每块切3张4μ厚  相似文献   

13.
五例头皮毛根鞘肿瘤临床病理表现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210009)施的美头皮毛根鞘肿瘤文献中又称头皮毛发瘤,增生性毛鞘瘤、毛鞘棘皮瘤、巨毛母质瘤、头皮浸润性毛母质瘤、毛鞘癌等,此瘤临床和病理易误诊,现将本所1979~1991年收治5例毛根鞘肿瘤...  相似文献   

14.
角化棘皮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棘皮瘤 (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 ,由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多样 ,常与皮肤其他肿瘤混淆。我们收集 2 3例KA ,无一例临床诊断本病。为了进一步认识和鉴别 ,本文对 2 3例KA进行回顾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其中 10例有随访。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在本院 1983~ 2 0 0 0年间皮肤活组织检查标本中 ,收集临床和病理组织学均确诊为KA的标本 2 3例。全部组织标本均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HE染色。2 结 果2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 12例 (5 2 .1…  相似文献   

15.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7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经显微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观察其镜下形态改变.结果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形态多样,免疫组化S-100,Leu7,MBP是敏感、可靠的标记物,其联合使用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镜下形态多变,差异很大,常易误诊其它肿瘤,免疫标记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两例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病人。其中经绝期前后妇女各一人。病理诊断本瘤需注意其与子宫内膜腺鳞癌和腺棘皮癌,以及分化差的实性腺癌组织块区别。本瘤病人预后可能与肿瘤生长范周、浸润宫肌层的程度及有无肿瘤扩散或转移有关,子宫内膜腺上皮的鳞状化生及癌变可能为本瘤的组织发生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发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方法:观察和分析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组织形态复杂多样,诊断的要点是判断肿瘤的来源和区分其危险程度等级.诊断及鉴别需要借助免疫组化,而危险程度分级主要依据大体和组织学特点综合判断.结论:胃肠道多发性间质瘤临床极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危险程度依据大体和组织学特点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正确诊治VIN具有重要意义.由于1986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对VIN的分类存在诸多问题,2004年ISSVD采用了新的分类系统,将VIN分为2类病变:普通型和分化型.疣样型VIN主要病理特征有基底层区或基底层旁区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胞浆极少;基底细胞样型VIN主要病理特征有表皮由外形较一致的未分化的不典型基底样细胞构成;分化型VIN主要病理特征有在分化完全的外阴上皮细胞背景中出现不典型细胞,基底层及基底层旁具有过早角化的鳞状细胞、角化不全细胞,表皮突中可出现角化珠样改变.VIN的诊断必须根据活检病理检查才能明确.VIN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等,以手术为主,选用治疗方法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检验证实的脊膜瘤患者28例、30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术后病理检验对照.结果:脊膜瘤MRI特征性表现主要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瘤灶呈均质中等强化,形态多为短棒状,可见"脊膜尾征",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诊断价值极高,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3.3%,"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血管型脊膜瘤易被误诊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20.
在中山市上报2003~2007年恶性肿瘤资料给国际癌疗登记中心和对1970~2007年鼻咽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鼻咽癌病理诊断、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存在一些问题,如2003~2007年中山市鼻咽癌的病理诊断欠规范,部分病理诊断如非角化鳞癌、未分化鳞癌、角化分化性鳞癌、角化非角化鳞癌难以按宗永生标准分类,角化非角化鳞癌难以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类,部分诊断如非角化性癌、未角化分化性癌和未角化混合型癌无相应的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形态学编码,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