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我院2000~2003年填报的所有ADR报告进行分析,发现60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ADR发生率为15.4%,老年人用药物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60岁以上老人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老年人如何用药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老年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收集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216例,对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的比例最大(59.26%),其中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最为显著,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在给药时要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疗养院药品消耗中,老年患者的用药占相当大的比例.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谢特点及患病种类多、用药品种杂等原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据统计,约有1/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6种,超过60岁的老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其他成人的2.5倍,且其发生率与用药品种数成正比[1].因此,保障老年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在疗养院药学工作中是重要的,需要医师、药师和患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桂芹 《黑龙江医学》2002,26(8):638-638
本文将我院 7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者的死亡进行分析 ,以引起临床注意。1 临床资料7例中男性 4例 ,年龄 6~ 72岁 ,女性 3例 ,年龄 9~ 6 8岁。药物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应结合患者的体征、用药前后病情、实验室检测的各种相关指标变化等做出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 ,患者在用药情况中 ,出现了疾病不易解释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致死的前 5位药有 :磷霉素、庆大霉素、人体白蛋白、青霉素、低分子右旋糖酐 ,详见表 1。表 1 药物不良反应对死亡的直接影响药物名称例数原发疾病死亡原…  相似文献   

6.
药物治疗癫痫的目的是尽可能控制发作而又不致于引起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由于抗癫痫药的疗效与癫痫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病人的病情决定是否用药和用药的方法,病人长期用药,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服药方法失误产生药物中毒。一、用药原则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最好应达到个体化。选用的药物种类及其剂量取决于患者的体重和年龄、对药物的反应及配伍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一般来说,小儿的剂量略大于成人。1年发作1~2次或数年1次者,不必服药。发作较频,1~2月1次以上  相似文献   

7.
郭京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76-2677
目的 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6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药物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33:1,年龄以>60岁老年人及5岁~15岁小儿多见,分别占42.9%和20.6%;累及器官多为皮肤及附件、肠胃系统、神经系统,分别占36.5%,23.8%和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最常见,占66.7%,其次为肌肉注射给药,占23.8%,口服给药相对安全,占9.5%.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以静脉滴注途径、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多发群体为老年人和小儿,应提高中药用药监管水平、以规范用药,以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常见原因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断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避免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结论:预防及減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探究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促进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4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老年人和儿童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多发人群。②静脉给药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引发途径。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出现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④头孢类药物是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抗菌药物。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给药速度、给药时长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掌握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与管理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用药机会显著多于青年人及成年人,如对老年缺乏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就可增高。本文就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特点作一概述,目的是引起临床医师对老年病人合理用药的关注。一、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士顿药物监测中心的研究报告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年青人的2倍。老年人的各种疾病患病率较高,用药平均数高于年青人,因而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导致体内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由于上述情况,使药物在血液和组织内的浓度发生变化,导致药理作用的增强或减弱。而在药效欠佳时,临床医师常加大剂量,这些均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中药是传统医学的精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不合理用药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忽视,存在“中药无毒”的误区,老年人尤为严重。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未注意体质差异而乱用补药、保健药,甚至无适应证用药。(2)药不对证,难以愈病,相反会产生不良反应。(3)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当,耽误了病情。(4)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不良反应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我院血栓通冻干粉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食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6.43%),用药1~7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43.75%)。药品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反应。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对于体弱多病及老年患者应当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发生的74例西药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抗菌药物、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占首位,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药理作用和药动学发生改变,并且老年人体质较差,常需要联合用药和长期用药。结论: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合理指导,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低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制定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洁梅 《医学文选》2003,22(6):895-896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病人亦相应增加。老年人常多种疾病同时并存 ,用药机会增多且多种药物合用。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不同于青年人 ,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率增高。为了解老年病人用药的合理状况 ,笔者进行了用药调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文以年龄≥ 60岁者为老年人。随机抽取我院 2 0 0 3年 5~ 6月门诊处方 52 1 3张 ,凡处方中年龄项为 60岁 (含 60岁 )以上的处方中应用的药品均为本次调研的资料。1 .2 调查内容 病人姓名、年龄、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法…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常见药物中毒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老年患者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要患者群,由于老年人体内各脏器生理储备能力减弱,对药物的应激反应也变得脆弱,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变小,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故容易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对该市金山区3352名老年人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1年内91.56%的老年人曾服用过药物,在接受调查时30天内曾服药的老年人占78.16%,此外,由于老年患者的文化水平偏低,更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因此,社区医师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就必须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入手,了解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从而指导社区老年患者正确用药、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的高血压用药:剂量不宜大,血压不宜降得太低,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2~3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这样才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选择降压药物最好是ACEI,尤其是收缩压≤160mmHg患者,因为老年人一半以上都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人许多重要生命器官的储备能力和对内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弱 ,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对上升 ,因此老年人在患病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用药剂量不宜过大老年人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解毒能力减弱 ,肾脏对药物排泄功能也下降 ,因此药物在体内效率显得过强、过久。如果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与一般青年人用药剂量相同 ,就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 ,产生一些副作用 ,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酌情减量。2 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大多数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器官疾病 ,用药的种类就相对增多 ,这时就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如果联合两种或两…  相似文献   

18.
喜炎平注射液78例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南 《吉林医学》2013,34(18):3608-3608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用药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安全用药的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年内共1 289例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共78例,其中13岁以下儿童45例,发生率为13.60%;65岁以上老年人24例,发生率为5.74%;其他年龄段9例,发生率为1.67%。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总体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如能在应用中多加注意,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将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文珍 《吉林医学》2014,(8):1752-1753
目的:对住院精神患者在氟哌啶醇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方法:对用氟哌啶醇治疗的住院精神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年龄、用药剂量、给药途经有关。结果:对患者做好有效的护理,同时通知医生对不良反应做恰当处理,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结论: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经,可有效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4.1-2014.1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及系统分类分析。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例为0.908;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占51.33%;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占77.54%;药物种类以中成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占43.85%;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占首位,占37.43%.结论:加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及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