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检测了47例血清及肝脏免疫组化相关指标,发现脾胃阳虚型患者血清HA,Ⅳ-C含量高于其它证型(P〈0.01),瘀血阻络型肝组织Ⅳ-C阳性率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且该型Actin、CK及Ⅳ-C阳性率与LN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内蕴型肝组织Act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3项指标。认为,血清HA,Ⅳ-C可作为脾肾阳虚  相似文献   

2.
抑肝健脾复方对肝纤维化大鼠HA、PCⅢ、Ⅳ-C、Hy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采用4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抑肝健脾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抑肝健脾复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PCⅢ)、Ⅳ胶原C(Ⅳ-C)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水平并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中医“证”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的实质。方法: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及热郁血瘀3型,分别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NAG)、羟腈航552例Ⅲ型前胶原水平,并观察52例辨证治疗的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HA、ADA、GST及PC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其水平知“证”密切相关,其规律为热郁血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芪首乌化纤汤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寻找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方法: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黄芪首乌化纤汤治疗组47例,虫草孢子菌丝制剂金水宝胶囊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48周的对照治疗。对照治疗前后肝纤维化4项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肝功能主要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  相似文献   

5.
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肝细胞(HC)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柴胡皂甙防治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测HC内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FN)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HC内的DNA含量和3H-脯氨酸掺入量未检测HC内胶原蛋白总量。结果TKCncm各组对细胞损伤得到改善,各实验组HC内3H-脯氨酸掺入量均明显升高,各治疗组HC内DNA含量显著升高,而3H-脯氨酸掺入量均呈现降低趋势。HC内I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其余各组基质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与相应实验组HC内DNA含量内呈上升趋势;胶原蛋白总量及Ⅰ、Ⅲ、Ⅳ型胶原和FN含量及其合成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HC对ECM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中药抗肝纤维化奠定理论基础。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肝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各35例患者血清中人前胶原肽Ⅲ,透明质酸、层粘素,并以30名健康人为对照。对肝血瘀阻程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作相关性分析。(1)肝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中hPCⅢ,HA、LN均显著高于肝病蛎血瘀证患者,后者又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2)肝血瘀阻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3)血府逐瘀汤不仅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慢肝福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肝炎中以上和肝炎肝硬变静止期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慢肝福,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IIIP)、Ⅳ型胶原(CIV)、板层素(LN)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PIIIP、CIV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 慢肝福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中医不同证型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血清Ⅲ型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 C)、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等被认为是较好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1].近几年来我院对上述4项指标开展了联合检测,为探讨上述指标与慢性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我们对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血检测上述4指标,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血清PCⅢ、HA、ⅣC、LN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在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升高较为明显,尤以PC Ⅲ、HA水平较为突出,各期中差异有显著性;湿热中阻型为56.75%,肝郁脾虚型分别为60.49%;肝肾阴虚型为75.48%,瘀血阻络型分别为80.31%,与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比较均P<0.01.结论:慢性肝炎不同中医证型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穴位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肝脾血瘀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针对肝硬化的病因治疗以及抗炎保肝、对症支持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肝纤维化弹性检测、肝纤四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纤维化弹性检测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肝纤维化弹性检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内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肝硬化有效改善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CCl4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放射法检测血清PCⅢ、HA、LN。结果:虎金丸能显著降低各期模型大鼠血清中HA、LN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长期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能维持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行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4):616-618,I0001
目的:分析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肾病科2011年9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活检患者病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FSGS与MCG在15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年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龄段多见。IgAN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FSGS、MN、GML、MCG、MsPGN。中医证型中脾肾气虚为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后期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FSGS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IgA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M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MCG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较多;MsPGN患者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占多数;GML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后四者在疾病进展中也出现明显的血瘀与湿热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肝功能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235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其临床征象辩证为肝郁脾虚(74例)、湿热中阻(80例)、脾肾阳虚(20例)、肝肾阴虚(25例)以及瘀血阻络(36例)5组,比较5种证型肝功能(ALT、AST、ALT/AST、TBIL、DBIL)等指标的检测差异。结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两型中ALT(235.77±113.31、197.34±83.39)μ/L、AST(184.53±73.85、135.61±62.17)μ/L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湿热中阻型患者TBIL(45.77±43.31)μmol/L、DBIL(34.53±33.85)μmol/L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证型TBIL、DBIL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其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一般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AF的临床信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结果对有限AF病例(92例)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饮酒时间因素对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无影响;累计摄酒量是影响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饮酒量与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利用频数方法观察危险因素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双腿沉重(87.59%),情志不佳(82.07%),腰痛(33.79%),头晕(27.59%)等。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主。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影响证型分布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BMI≥24 kg/m2是脾肾气虚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是肾癌术后出现肝肾阴虚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是肾癌术后出现脾肾阳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男性是肾细胞癌患者出现湿热下注证保护性因素,吸烟史、饮酒史是湿热下注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术后患者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及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452例CHC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同时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获取肝硬度值(LSM),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LSM7.3~14.6 kPa为界分成3组:LSM7.3 kPa为无或轻微纤维化组;LSM 7.3~14.6 kPa为明显纤维化组;LSM14.6 kPa为严重纤维化组,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医症状、体征采取聚类分析法。[结果]纳入本研究患者390例,其中LSM7.3 kPa 244例;LSM 7.3~14.6 kPa75例;LSM14.6 kPa 71例。LSM7.3 kPa的CHC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LSM 7.3~14.6 kPa的CHC中医证候除肝郁脾虚外,尚有血瘀肾虚;LSM14.6 kPa的CHC中医证候主要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结论]CHC轻度肝纤维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为主;显著肝纤维化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及肝肾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