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7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其α-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的水平,并对这20例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17、肝功、HBeAg定量及HBVDNA定量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7较健康人无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组血清IL-17在18周后出现明显升高,而无应答组血清IL-17呈现水平波动;应答组中HBeAg转阴者较未转者血清IL-17水平在18周升高明显。结论: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可能参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α-干扰素治疗后期的持久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与e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轻度及中度肝损伤的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e抗原阴性CHB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对44例HBeAg阳性CHB和36例HBeAg阴性CHB进行病史询问,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学标志和HBVDNA,并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HBeAg阳性CHB组和HBeAg阴性CHB组在性别构成比例、HBV感染阳性家族史和肝脾肿大方而差异尤显著意义(P〉0.05)。HBeAg阳性CHB组和HBeAg阴性CHB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9.23±8.246)岁和(41.53±13.146)岁(P〈0.001);HBV感染年限≥5年者分别占36.36%和63.89%(P〈0.05):HBVDNA滴度对数值平均为8.27±1.328和6.02±1.536(P〈0.01)。结论:在2组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等临床特征一致的情况下,HBeAg阴性CHB患者有年龄偏大、感染年限较长和HBVDNA滴度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谱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者中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和肝硬化(LC)患者、17例肝细胞癌患者(HCC)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基因分型,同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ALT、TBIL、血清HBVDNA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94份血清标本中,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44例(42.6%)和54例(57.4%),未发现其它型和混合型;CHB组和HCC组病毒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CHB患者中B型多于C型,而HCC患者中C型多于B型;C型和B型患者性别和HBVDN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年龄、ALT和TBIL的差异显著,C型患者都高于B型患者。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HBV主要基因型是B和C;C型感染引起较重的肝脏损伤,同时C型与较严重的肝病有关。HBV基因型是影响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Ma H  Guo F  Wei L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2-1835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个月(3~47个月),对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观察人群中,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的中位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位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及HBVDNA〉10^5拷贝/ml患者比例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eAg阴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出血及肝癌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而出现1~2个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在HBeAg阳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结论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其生化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HBVDNA载量等均低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组。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 /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 /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ALT/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不具相关性。结论 :抗e抗原抗体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的肝实质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的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关系及HBVDNA定量分析在拉米夫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109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水平及观察35例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结果:109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HBV—M)的阳性模式有一定相关性,在HBsAg、HBeAg阳性模式中约有93%以上病例HBVDNA阳性,其含量最高,而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检出率仅为67.7%,其含量不高。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应用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是诊断乙型肝炎和了解病毒复制与临床关系的重要指标,是指导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潘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29):108-10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旭定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相关性,为监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活跃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的调整与否,预后等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指导临床决策。方法500例GHB患者血清HBvDNA、HBe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测定含量。(定性与定量)。结果HBeAg阳性患者比HBeAg阴性患者的HBVDNA的阳性率显著升高,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定量数值与HBVDNA定量数值呈显著正相关,说明HBeAg阳性患者相对于HBeAg阴性患者的体内的病毒复制更加活跃,HBV的复制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HbeAg数值大小来表示。结论HBVDNA载量与HBeAg量存在显著相关性,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与否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对HBeAg表达及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结果: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G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HBV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各型肝病与HBV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病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HBV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丽  付万智 《疑难病杂志》2013,12(5):346-348
目的探讨HBsAg水平在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远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确诊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87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索α-2a治疗24周后,测定并根据其HBV DNA水平分组,HBV DNA<2×10~4 cps/ml者28例纳入A组,HBV DNA≥2×10~4 cps/ml者59例随机分成B组(30例)和C组(29例),A和B组继续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48周。结果 3组在治疗36周和48周后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C组HBeAg血清转换率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36周A组HBVDNA转阴率和HBV DNA下降量分别为96.4%和(5.8±1.7)log_(10) cps/ml,B组最低(P<0.05);治疗48周后3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00%、36.7%和69.0%(P<0.05);HBV DNA转阴率仅与治疗36周后的HBV DNA下降量有关,当HBV DNA下降约3.7 log_(10)cps/ml时,HBV DNA转阴率阳性预测值为91.2%,AUC为0.834。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提高单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后仍应答不佳者的血清和病毒应答率,且治疗36周后的HBV DNA水平可作为预测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时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感染状与况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清病毒学指标并按血清HBVDNA是否阳性分组,比较随访2年的肝癌发生情况.结果:196例中HBeAg阳性仅53例(27%).血清HBVDNA阳性115例(59%),其中HBeAg阴性62例(54%),随访2年HBVDNA阳性组肝癌发生率(12%)较阴性组(3.70%),差异有显著性(P=0.039).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血清HBVDNA阳性的患者肝癌发生率升高,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83例,HBeAg阴性67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结果 HBeAg阳性组年龄、病程均显著小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炎症分级血清HBV DNA定量范围及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特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特征,探讨其与血清学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4例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肝功能、HBeAg和HBVDNA定量,分析肝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与HBeAg状态、HBVDNA水平的关系。结果114例患者中,113例(99.12%)患者肝组织发生病理改变,53例(46.49%)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和/或纤维化分期≥G2/$2。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炎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eAg与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无关(r=-0.006,r=-0.147,P〉0.05)。HBVDNA定量分层分析,≤5lg拷贝/ml组、6—7lg拷贝/ml组和≥8lg拷贝/ml组HBeAg阴性患者分别为47例(83.93%)、8例(19.15%)和0例,≤5lg拷贝/ml组和其余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组织学≥G2/S2分别为33例(58.93%)、18例(42.86%)、2例(12.5%),≥8lg拷贝/ml组和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VDNA水平与纤维化分期负相关(r=-0.279,P〈0.05),与炎症分级无关(r=-0.091,P〉0.05)。结论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病理变化;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有更为严重肝脏病理变化,HBeAg状态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HBVDNA水平和肝脏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江杰  王步还  武建胜  李丽 《西部医学》2014,(6):788-790,793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732例CHB及乙肝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eAg特点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病毒学、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阴性组373例(51%);阳性组359例(49%).阴性组患者入院时平均年龄较阳性组大[(50.2±12.8)vs 38.8±13.1)岁,P<0.05],HBsAg阳性持续时间长[12.0(0.5,59.0) vs 6.0(0.5,48.0)年,P<0.05],血清HBVDNA载量低[1.01×104(<103,4.9×108) vs 1.30×106 (<103,7.11×109) copies/ml,P<0.05].两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85(1,9090) vs 3530(2,10600)U/ml,P>0.05].阴性组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较阳性组高(17.4% vs 6.69%,P<0.05).结论 在我院感粢科住院的CHB和HBC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占相当的比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大,病史长,病情较隐匿,血清HBVDNA载量较低,并发原发性肝癌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病理及抗病毒疗效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方法将98例HBV-GN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52例)与HBeAg阴性组(46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及抗病毒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肾病发病年龄,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肝硬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拉米夫定为主的48周治疗方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尿比例,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疗程结束后到门诊随访24周时发现,两组24 h尿蛋白,ALT及HBVDNA水平,血肌酐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25.0%,高于HBeAg阴性组的6.5%(P〈0.05)。两组共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4.49%,其中HBeAg阳性组有4例(7.69%)、HBeAg阴性组有20例(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HBV-GN与HBeAg阴性HBV-GN相关因素中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提高HBV-GN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HBV DNA阴转后血清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病人HBsAg定量的变化进行比较,推算HBsAg清除所需时间,探讨NAs药物治疗CHB的可能疗程。方法以NAs治疗HBV DNA阴转时HBsAg定量为基线值,观察6个月、1年、3年、5年、7年的HBsAg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HBsAg定量之间的差异。结果109例HBeAg阳性病人,HBV DNA阴转时及6个月、1年、3年、5年、7年后HBsAg平均水平分别为3.347、3.329、3.107、3.169、2.960、2.164 log10IU/mL;116例HBeAg阴性病人,HBsAg平均水平分别为3.133、3.193、2.970、2.967、2.536、2.083 log10IU/mL。经NAs治疗,HBeAg阳性病人和HBeAg阴性病人HBV DNA阴转后、6个月、1年、3年、5年、7年HBsAg水平呈波动性下降趋势(P < 0.01)。根据HBsAg定量的下降趋势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推算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的HBsAg清除时间分别为25年和22年。结论NAs治疗的CHB病人,理论上推测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HBsAg的清除均需20年以上的时间,采用NAs治疗CHB需要较长的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90例的患者均采用IFN-α治疗(HBeAg阳性组),以9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HBeAg阴性组。ELISA法检测治疗1年后患者外周血HBV-DNA及Th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结果:HBeAg阳性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HBeAg阳性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与HBeAg阴性组比较均值明显升高(P〈0.001),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01)。HBeAg阳性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与HBeAg阴性组比较均值明显升高(P〈0.01),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抑制HBV-DNA复制;治疗后有效组免疫状态可由以Th2型为主向以Th1型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 对237例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 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等指标的差异.结论 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 DNA含量较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HBeAg阴性慢性肝炎近年来患病率增高 ,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