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团体授课、小组访谈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系统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的作用,探讨维护新兵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某部新兵2016名,分为研究组1064名,对照组952名.研究组以新训营为单位进行团体授课,以班、排为单位进行小组心理访谈,同时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入伍1个月和新训结束前3d对新兵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和简易应对方式测评;对照组在新训结束前3d进行SCL-90测试.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系统心理干预后新兵SCL-90总分显著降低(P<0.05),敌对因子分值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新兵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值(偏执除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新兵内外倾和神经质分值显著降低(P<0.001),精神质和社会掩饰性分值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分值显著增高(P<0.001),消极应对分值显著降低(P<0.001).系统干预后神经症发生率、心理测试异常率、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值超过2分以上的百分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团体授课、小组访谈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系统心理干预模式,对新兵心理健康、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2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100)在新兵集训期内全程参加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n=100)在新兵集训期内未参加心理素质训练.采用SCL-90及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新兵在集训前后进行团体测量,并在集训结束后1个月时对干预组新兵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干预组在集训后除恐怖和精神病性无显著降低外,其他各SCL-90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对照组在集训前后除躯体化外各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除躯体化、恐怖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集训前后差值干预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集训前后应对方式中退避和合理化无显著改变,但更多地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自责、幻想则显著减少;对照组集训前后应对方式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除退避和合理化外各应对方式差值干预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改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可降低军事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春  赵汉清  过伟  高志勤  汪广剑 《人民军医》2013,(11):1263-126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某部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部新兵40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观察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各20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新兵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某部新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P〈0.05,P〈O.01);敌对、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新兵常模(P〈O.05,P〈O.01),而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不显著(P〉O.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与中国新兵常模及中国军人常模差异均不显著(P〉O.05)。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值差异均不显著(P〉O.05)I观察组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军训后(P〈O.01);对照组军训后焦虑、敌对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训前(P〈0.05,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O.05)。结论:某部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中国军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新兵入伍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兵102例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与全军常模比较。结果:新兵心理干预后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分值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但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心理干预前(P<0.05);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分值与全军常模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兵集训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兵心理干预模式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对新兵心理问题干预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 113名集训队新兵进行心理测量,并运用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分别在其症状组、亚健康组和健康组随机抽出部分新兵重新组成3个同质的研究组,即干预组Ⅰ、干预组Ⅱ和对照组.并分别对3组进行干预前后组内t检验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 3组的组内比较显示:2个干预组前后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前后没有差异,提示心理干预模式的有效性.3组的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3组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干预后的2个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但2个干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心理干预模式对新兵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结论 心理干预模式符合心理学的要求,适用新兵的心理干预的特点,可作为新兵集训期系统心理干预的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送至重庆伤员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的效果,为制订重大灾害后送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SQ)、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389例伤员进行测评,按照PHSQ评分结果将伤员分为对照组及应激组,此后对应激组给予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此组伤员进行第二次心理测评.结果 (1)此批伤员入院时PHSQ评分≥8分共117人(30.08%),划分为应激组,其余为对照组.(2)应激组的SCL - 90焦虑、忧郁、恐怖及附加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应激组以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其中以退避、幻想应对为主(P<0.01),而对照组则以合理化、求助应对为主.(4)应激组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应激组经过1个月心理干预,PHSQ分≥8共5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2,P<0.05).同时SCL - 90焦虑、附加因子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1),应对方式从不成熟型向成熟型转变,以求助为主要应对方式.结论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主要与焦虑、忧郁、恐怖的情绪、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缺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针对性地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伤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驻西南某部战士近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1)对驻西南某部战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将结果与中国18~29岁常模和军男组常模进行比较;(2)将战士按军龄分为5组,比较各组战士间心理健康状况:(3)将新兵组和陆军新兵常模,一级士官组和军男组常模比较。结果(1)战士除躯体化外,其余所有因子均低于军男组常模(P<0.01);与全国18~29岁常模比较,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项因子偏高(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4项因子偏低(P<0.05)。(2)各组战士间心理健康存在差别,其中新兵健康水平最高,一级士官最低。(3)新兵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和恐怖因子与陆军新兵常模无明显差异,余因子均显著低于陆军新兵常模组(P<0.05)。(4)与军男组常模比较,一级士官组躯体化偏高(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偏低(P<0.01)。结论驻西南某部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一级士官心理健康状况仍不理想,需引起部队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受阅训练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受阅训练官兵618例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前,受阅训练官兵除敌对、强迫症状因子分值外,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受阅训练官兵敌对、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值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敌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初中组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组(P<0.05);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组SCL-90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受阅训练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叶芃  李秀珍  宋亚玲  李恺 《人民军医》2014,(10):1039-1040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联合军事演习参演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联合军事演习参演官兵359例,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心理干预,4周后进行第2次评估,对两次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比较,参演官兵除恐怖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P〈0.01);与中国正常男性常模比较,参演官兵除强迫、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因子分值均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参演官兵心理干预前后各因子分值比较,均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参演官兵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及中国正常男性常模,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集训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应对和个性的影响,为制定新兵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某部集训期新兵436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军事训练,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8 w.分别在集训第15、75 d对两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特质应对方式(T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进行组间前后对照和组内平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 (1)集训第75 d组内前后对照,两组积极应对显著高于集训前,状态焦虑、精神质、掩饰性显著低于集训前,干预组特质焦虑、神经质显著低于集训前(P<0.05或P<0.01);组间平行对照,干预组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状态焦虑、神经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干预组状态-特质焦虑因子分与积极应对、内外向、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内外向、掩饰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低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对新兵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新兵焦虑情绪,完善个性,促进新兵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更快适应部队环境,但干预时也应注重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巡诊对改善高原基层士兵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 2015-04至2015-05,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该阶段内某高原部队的1021名士兵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高原组,对这1021例高原士兵开展心理巡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高原基层部队士兵的心理状况,并将国内士兵的心理评估数据作为常模,将高原士兵干预前的SCL-90评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在心理评估后,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高原组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评分、SDS评分.结果 高原组士兵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高原组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原基层部队士兵相对于非高原部队士兵,其心理状况更容易出现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巡诊,有利于及时了解心理状况和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飞行学员状态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观察不同心理干预治疗状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量表,对某飞行学院高教团飞行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状态焦虑水平及对飞行操作影响的评定,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应激调控法、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进行心理干预,并观察和对比疗效。结果飞行学员状态焦虑得分≥40分者,其飞行差错发生显著高于状态焦虑量表分<40的学员(χ2=5.2157,P<0.05)。采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和认知应激调控法进行心理干预前后SCL90测验结果显示,两种心理干预都能降低焦虑症状。其中,生物反馈法在躯体化(t=4.45,P<0.01)、焦虑(t=3.37,P<0.01)项目上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而认知疗法则对人际敏感(t=4.12,P<0.01)、抑郁(t=2.78,P<0.05)有较好的疗效。观察的肌电值变化情况,发现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干预前后其肌电值下降幅度达到非常显著水平(t=5.92,P<0.01),有较好应对焦虑的效果。为进一步验证心理干预对状态焦虑拮抗效果,在飞行学员编队飞行后立即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经心理干预,飞行后状态焦虑水平较对照组为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522,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飞行学员状态焦虑的拮抗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3.
粱妍  郭琦  陈学彬  王文  刘琦 《西南军医》2011,13(5):783-786
目的了解参加舟曲泥石流救援30天后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参加救援30天后的750名官兵进行测评,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SCL-90总分≥160分为14人,占11.29%;SCL-90表中重度症状前四类为睡眠与饮食、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心理干预后,人际敏感、偏执等因子明显低于地方常模(P<0.05或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睡眠与饮食等与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加舟曲泥石流救援30天后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SARS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ARS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在工作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小汤山医院620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以外,该群体SCL90各因子5个时间段的得分与地方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因子5个时间段的得分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不同时间段的得分呈动态变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逐步下降,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因子得分先升高后下降,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先下降后上升,敌对因子得分最后有所升高。结论SARS治疗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地方常模,焦虑、恐怖、强迫、躯体化症状相对突出,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野外驻训官兵1 24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士兵组、士官组、军官组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野外驻训官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空军新毕业飞行员的心理状况,为提高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相应的心理卫生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名空军新毕业飞行员,在分配到部队前进行心理测评,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军新毕业飞行员16PF基本人格因素中的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七个因子与中国军人16PF总体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乐群性、聪慧性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军校学员常模。结论空军新毕业飞行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基本符合飞行员人格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批女实习舰员长远航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女实习舰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维护女舰员心理健康及未来女舰员的选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参加此次任务的女实习舰员、女医务人员、男舰员为调查对象,以整群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4次跟踪问卷调查,同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访谈.结果 女实习舰员长远航期间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1.8%.长远航中期各因子分超出正常的人数明显增加,长远航后期各因子分超出正常的人数略有降低.女实习舰员长远航前、早期与中、后期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抑郁、恐怖、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实习舰员在航行中、晚期较同期男舰员、女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P<0.05).结论 长远航明显降低女实习舰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及时对女实习舰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idshipwomen involved in Mission Harmony-2010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lso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mental health and selection of female ship crew.Methods With midshipwomen, female medical personnel, male shipcrew as study subjects, and with cluster sampling an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s study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4 times by using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routine interviews were also made during our study.Results During the prolonged seagoing deployment, the rate of detection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the midshipwomen was 21.8%. Scores of various factors during the mid stage of deploym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people. However, in the later stage, scores of various factors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peopl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shown i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idshipwomen, when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pre-deployment,early stage of deployment and the mid and later stages of deployment(P<0.05). Scores of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phobia and other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s of Chinese military personnel (P<0.05).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and paranoi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s of Chinese military personnel,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mid and later stage of the prolonged seagoing deploymen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shipwomen was worse than that of the male ship crew and female medical personnel(P<0.05).Conclusions Prolonged seagoing deploy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worse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shipwomen. It was necessary to give in-tim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shipwom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症状特征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4 5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14 5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 ,除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两因子分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其余因子如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数的得分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症状较中国正常人高 ,因此 ,重视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卫生 ,将有利于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