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库尔特ONYX与库尔特JT -IR两种血球计数仪检测有核红细胞的性能。方法 用不同含量的有核红细胞标本在两台血球仪上分别检测。结果 库尔特JT -IR血球计数仪提示“NRBC的最低含量为0 .15× 10 9/L ,而库尔特ONYX血球计数仪为 (0 .78~ 0 .96 )× 10 9/L。结论 库尔特JT -IR血球计数仪检测有核红细胞的敏感性远高于ONYX血球计数仪 ,认为 ,ONYX血球计数仪应防止有核红细胞的漏检。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计数在各种出血性疾病、血液病中都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 ,由于其特殊性 ,无论是手工检测还是仪器检测 ,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易导致其检测结果与实际产生较大的偏差。现就我们在使用法国 Melet公司生产的 Ms9型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时所出现的一些情况加以分析。临床资料 门诊病人 189例 ,其中男 10 0例 ,女 89例 ;年龄 12~6 7岁 ;每位受检查者采末梢血 70 μL,10 μL 行手工计数 ,另 6 0 μL 加入到含 2μL抗凝剂的小杯中 ,置 Ms9血细胞计数仪上测定。结果 :我们按 <10 0× 10 9/L,(10 0~ 30 0 )× 10 9/L,>30 0× 10 9/L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贝克曼库尔特 L H75 0型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相关参数 (MPV、PCT和 PDW)的调查 ,确定本地区本型号仪器的正常参考范围 ,同时观察异常情况下的相应变化。方法 :调查血小板总数在 10 0× 10 9/ L~ 30 0×10 9/ L的正常结果 2 0 0 0例 ,血小板总数低于 10 0× 10 9/ L的结果 2 0 0例 ,血小板总数 CP(T)高于 30 0× 10 9/ L的结果 2 0 0例。结果 :总数正常组 :MPV均值 7.6 fl(6 .0 3fl~ 9.17fl) ,PCT均值 0 .181% (0 .10 9%~ 0 .2 5 3% ) ,PDW均值 16 .91% (15 .38%~ 18.4 4 % ) :总数低组 :MPV均值 8.73fl,PDW均值 17.5 5 % ,与正常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 (P<0 .0 1) ;总数高组 :MPV均值 7.70 fl,PDW均值 16 .5 3% ,与正常组比较相差不明显。结论 :MPV值整体上有随血小板总数减少而增大的趋势 ,PDW值随血小板总数减少而增大的现象尤为明显。在血小板总数减少的病例中 ,同时观察 MPV和PDW的改变可了解大体积血小板产生的大致状况。临床上如把血小板总数、MPV和 PDW三个指标综合观察分析将更加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胜  梁华英  洪流 《海南医学》2004,15(7):118-119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浮动界标对小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 70例经使用日本sysmexK -4 5 0 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f1的标本 ,按红细胞直方图曲线的起点位置和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与否把检测结果中分成A、B两组 :A组 (3 8例 ) :红细胞直方图正常 ,曲线起点 >2 5fl:血小板直方图正常 ;B组 (3 2例 ) :红细胞直方图异常 ,起点在 2 5fl处 ,起点在低鉴别线上有一段截距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 ,曲线在 <2 5fl处不回归X轴 :同时对这两组标本进行手工法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 ,然后对仪器法和人工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仪器法与人工法计数红细胞结果比较 :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t=1.0 2 8,P >0 .0 5 ) ,B组有显著性差异 (t=2 .2 3 2 ,P <0 .0 5 ) ;仪器法与人工法计数血小板结果比较 :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t=1.3 0 5 ,P >0 .0 5 ) ,B组有显著性差异 (t =3 .63 8,P <0 .0 1)。结论 对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fl的标本 ,如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均正常 ,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仪器法结果是可靠的 ;如红细胞直方图异常 (起点在 2 5fl处 ,但起点在低鉴别线上有一段截距 )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 (曲线在 <2 5fl处不回归X轴 ) ,则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须进行人工法计数才能得到准确的结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仪器检测法与镜检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患者血常规测定结果血小板值偏低现象进行正确分析 ;方法 :使用SymexF - 82 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血小板进行测定 ,对测定值 <10 0x10 0 9/L者与传统的手工法计数相比较 ;结果 :使用仪器法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测定 ,血小板值 <10 0× 10 9/L者 182例 ,其中测定值前面带有字母L、D、M和U者共 14 0例 ,与传统的手工法计数相比较 ,带有字母L、M和U者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带有字母D和不含任何字母者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仪器法和手工法血小板测定值基本一致。结论 :Symex F82 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采用电阻法与显微镜观察不同 ,它不能识别血小板聚集而造成血小板数量假性减少 ,因此 ,临床检验工作者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结合临床的同时 ,时刻不容忽视传统的手工法进行复核 ,以免假性血小板减少造成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6.
沈培奇 《中外医疗》2010,29(4):70-70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避免措施。方法采用CD—37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EDTA-K2抗凝血,对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418例标本,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9例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结果EDTA-K2抗凝血用CD-37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为8×10^9~45×10^9/L,手工血小板计数复查结果为135×10^9~268×10^9/L;仪器法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手工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涂片镜检对照分析抗凝血涂片显示血小板明显聚集成簇。结论EDTA-K2抗凝血个别患者可能会发生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应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做好复检工作。  相似文献   

7.
吴清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80-1380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日本东亚 SF- 30 0 0型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对 191例严重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结果 :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的患者 ,计数大于 15 .0× 10 9/L。细胞胞浆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 ,血小板总数明显升高 ,平均值大于 30 0× 10 9/L。结论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观察临床感染患者的重要指标中有明显相关性特别是细菌性感染随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建立合适的影响Sysmex-1800i仪器血小板计数的复检原则。方法:利用Sysmex-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45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分为红细胞不同的MCV组、血小板内在因素组、采血因素组。并对各组血小板进行显微镜手工计数及相应的血涂片复查。结果:①MCV≥80n和70n≤MCV〈80n时,仪器与手工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fl≤MCV〈70fl时,仪器法与手工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60fl,仪器法与手工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及大血小板,仪器法与手工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时仪器所测数值与血片所见血小板数量差异显著。③不同采血方式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如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利用EDTA—k2真空负压管采集静脉血具有结果稳定、样本量多、便于复查等诸多优点,在优先静脉采血的同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样本类型及采血容器。当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数据,应重采静脉血,并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论:红细胞MCV≤70fl或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及血小板结果和临床不相符时,有必要进行人工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9.
孔艳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48-1048
目的:提高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用EDTA—K2抗凝全血1ml,充分混匀后,2h内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标本用显微镜手工计数,血小板少于100&#215;100/L的血标本92例(A组);血小板大于300&#215;10^9/L的血标本82例(B组);血小板在(100~300)&#215;10^9/L的血标本100例(c组),另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标本100例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两法结果。结果:A组仪器法与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B组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c组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试剂质量、地线、电源和药物等因素均能对血小板的计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使血小板计数可靠。  相似文献   

10.
张彦平 《西部医学》2017,29(6):869-872
【摘要】 目的 根据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报警信息探讨Sysmex XE 2100的电阻抗法(PLT I)、光学法(PLT O)、Sysmex XN 3000的核酸染色法(PLT F)及Cella Vision DM96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182例用 XE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测出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标本,将所选取的标本2 h内采用 XE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光学法、XN 3000血细胞分析仪的核酸染色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然后用Sysmex sp 1000i自动推片染色仪对标本推片并进行瑞氏染色,再用DM96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最后按报警信息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将标本分为三组,分别对PLT I、PLT O、PLT F及DM96四种方法计数得到的血小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三组报警信息中,仪器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和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时,PLT O和PLT 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T O和PLT F,PLT I和PLT F, PLT O和DM96,PLT F和DM96, PLT I和DM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血小板减少报警信息时,PLT O和PLT I,PLT O和PLT F,PLT I和PLT 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T O和DM96,PLT F和DM96, PLT I和DM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低值血小板(<100×109/L)计数时,根据不同报警信息的提示应选择不同的计数方法,在仪器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和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时,网织红通道的光学血小板计数法不能纠正血小板计数,必须用核酸染色法(PLT F)或DM96血小板计数,而仪器提示血小板减少报警信息时,必须通过DM96血小板计数复检才能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1):1260-1261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2 9例川崎病患儿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CRP(52± 18)g/L及血小板计数 (586± 12 8)× 10 9/L均显著高于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二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动态观察发现 :川崎病组未并发冠脉病变组二项参数均较治疗前低 (CRP及血小板成对比较的t值分别为 13 6与 16,P <0 0 1) ,而并发冠扩组CRP与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 ,与治疗前无差异 (CRP及血小板计数的成对比较t值分别为 0 86与 0 0 8,P >0 0 5)。结论 :CRP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设置区域干扰对小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采用仪器法和显微镜法分别计数 5 0例患者与 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果表明 :对于有大量小红细胞 (MCV <6 0fl)者 ,两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于健康人 ( 70fl0 .0 5 )。提示血细胞分析仪设置区域干扰对小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玉芹  杨明清 《四川医学》2001,22(3):277-278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检查的一个重要动态指标 ,血球计数仪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方法 ,但它在血细胞形态方面 ,尚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 ,近年来文献上对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应用评价也有报道 ,但对什么情况下应人工复查评价报道较少 ,本文对 k-10 0 0血细胞计数仪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进行了比较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 :Sysmex K- 10 0 0血球计数仪 ,显微镜。1.2 试剂 :仪器所用全部试剂均为与仪器配套由该公司提供的进口试剂 ,手工方法所用试剂为 WHO推荐的草酸铵法稀释液。1.3 标本来源 :随机抽样 32…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0岁,室内装修工人,因头昏、头痛、全身不适、精神不振来我院就医。查体:一般情况可,对患者血液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查RBC 1.05×1012/L,WBC8.5×109/L,Hb 80g/L,PLT1132×109/L,结果显示血小板过高,怀疑仪器检测有误,另取血用血球计数仪反复检测5次,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大。随将患者的血液重新采集,分别加入生理盐水稀释液中、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稀释液及血小板稀释液中,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用手工方法分别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5次平均结果为:RBC3.00×1012/L,PLT220×109/L。但在计数时却发现患者的红细胞在生理…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指数变化在小儿川崎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方法 取疾病组 30例及对照组 30例静脉血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指数。结果 疾病组PLT为 (42 1.4± 15 2 .7)×10 9/L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39.0± 119.3)× 10 9/L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MPV为 (9.15± 1.99)fl明显高于对照组(8.17± 0 .6 3)f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DW为 (15 .8± 2 .5 )fl明显高于对照组 (11.5± 1.1)f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结论 血小板指数对川崎病高凝状态的诊断、抗凝药物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是指血小板计数多在 10 0 0~ 30 0 0× 10 9 L的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 ,病变主要表现在巨核细胞 -血小板系统 ,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我科自 1996年以来 ,对 9例该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单采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血细胞分离机 (CS - 30 0 0 )为美国Baxter公司生产 ,使用一次性全封闭专用管道 (Kit4R 2 2 30 )、血细胞计数仪为Olympus- 2 0 0 0型。1.2 临床资料 :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均系住院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孕产妇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孕产妇合并血小板减少 ,孕前均无血小板减少病史 ,均于妊娠 2~ 4周建立“围产期保健档案”时查血小板计数 ,发现血小板低。其中 12例为 ( 80~ 99)× 10 9/L ,7例 ( 60~ 80 )× 10 9/L ,4例 ( 5 0~ 60 )× 10 9/L ,12例 <5 0× 10 9/L。分娩时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血小板计数在妊娠期间大于 5 0× 10 9/L或在妊娠晚期维持在 ( 3 0~ 5 0 )× 10 9/L者可不必治疗 ;若血小板数在妊娠期间小于 5 0× 10 9/L或妊娠晚期在 ( 10~ 3 0 )×10 9/L或有出血现象 ,则应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血细胞分析仪由于计数结果准确、精确度高、操作简单、快速 ,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法 ,并成为临床实验室的检测手段。但由于其对血小板的检测经常出现结果偏高或偏低的现象 ,因此结合我院的AC -92 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1年 1 1月本院门诊的血常规检查的病人。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高于 3 0 0× 1 0 9 L和低于 80×1 0 9 L的血标本各 3 0 0例 (由于我区地处高原 ,血小板结果比内地偏低 )。2 仪器与试剂仪器 :AC -92 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 :①测定稀释液、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癌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对 10 5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 ,并与 5 3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10 5例癌症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为 (342 .78± 10 6 .6 1)× 10 9/ 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其中 97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 ,血小板计数为 (2 38.0 8± 111.6 7)× 10 9/ 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癌症可以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用于癌症诊断及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延芳  曹丽  赵晓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32-1132
<正>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临床输注血小板主要是治疗或预防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出血。近年来随着成分血的推广应用,机采血小板因其纯度和浓度高、红细包和细胞污染少等优点在我国已逐步取代了手工分离的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制品的质控,因其浓度高,远远超出了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范围,一直用手工法进行质控。随着血细胞计数仪的广泛应用,仪器的性能越来越好,稳定性和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手工计数法逐步细胞计数仪所代替。有关资料报道,由于机采血小板的浓度较大,超出了仪器计数范围,不能直接进行计数,应作相应的稀释处理。我中心新购置了血细胞计数仪,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