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种生物材料大鼠体内生物相容性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A)、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聚己内酯(PLA)、硅橡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修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分别将HA、Medpor植入大鼠背部左、右侧肌肉内,实验2组分别将PLA、硅橡胶植入大鼠背部左、右侧肌肉内,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大鼠,进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所有动物没有出现感染死亡.实验1组HA界面的炎性反应较重,Medpor界面无明显炎性反应,Medpor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组织可长入材料的微孔内.实验2组PLA界面无明显炎性反应,并可在体内缓慢降解,硅橡胶界面的炎性反应较重.结论:Medpor和P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及免疫原性,是较好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进行对比,了解聚丁二酸丁二醇类聚酯[poly(butyl succinate),PBS]/聚乳酸(PLA)合金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组织相容性情况。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PBS/PLA组、PBS组和PLA组,每组15只。每只大鼠背部做1个切口,PBS组植入单纯PBS材料,PBS/PLA组植入PBS/PLA合金材料,PLA组植入PLA材料,Sham组切开皮肤后立即缝合,不做其他处理。植入后1、4、8、12、16周后,实验组切取包裹材料的皮下组织,对照组切取切口处皮下组织。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切口大体表现;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和毛细血管密度;Masson染色观察材料周围纤维包裹程度;TUNEL法光镜观察材料对皮下组织凋亡情况。结果第1、4、8、12、16周结果提示PBS/PLA组与PBS组和PLA组相比,3组材料引起的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相似,组织急慢性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纤维包裹程度PBS/PLA组介于PBS组和PLA组之间(P<0.05);对于材料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凋亡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猪脱细胞基质矿化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体内实验将猪脱细胞基质矿化支架材料(HA-PADM)、猪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PADM)、明胶海绵分别埋植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脊柱两侧肌肉内,并且于观察时间(7、14、21、28 d)取出,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于术前、植入第2天、第4天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常规检查;体外实验将HA-PADM、PADM、明胶海绵浸泡于细胞培养液(DMEM)中,于各个时间点(7、14、21、28 d)称重研究材料的体外降解情况.结果 各时间点实验动物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支架材料周围肌肉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此种支架材料的降解特性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结论 猪脱细胞基质矿化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人工腱(humanhairkeratinartificaltendon,HHKAT)材料在体内的可降解性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对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在脊旁肌埋藏不同处理时间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试件F及Z,用正常人发O做对照,分别在2、6、12、24周取材,观察人发角蛋白的降解吸收过程及其周围的组织反应.结果动物植入实验中发现不同时间处理的材料其降解速度不同,其中降解最快的F组在24周已完全吸收,而Z组在24周只有部分降解,O组未见降解.HHKAT及人发在肌肉组织内无明显的炎症排斥反应,随着HHKAT材料的降解吸收,其周围的组织反应逐渐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能够被降解吸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其降解速度,是良好的肌腱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4种不同摩尔比的聚-(羟丙基、丙基)-天冬酰胺材料在体外酶解和植入小鼠体内后的变化。方法;用木瓜蛋白酶和胰酶对材料作了体外酶解试验,用凝胶色谱法对降解物碎片作了测定;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材料在埋植部位、肝、肾组织内的降解碎片进行观察;对材料植入小鼠体内后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肌酐作了测定。结果:聚-(羟丙基、丙基)-天冬酰胺材料在体外能被逐步酶解。在植入小鼠体内的5周内,在埋植部位、肝、肾组织内能观察到材料的碎片。结论:聚-(羟丙基、丙基)-天冬酰胺材料能在体内、外逐步降解,植入小鼠体内后对动物的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的影响,具有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冯永增  彭磊  徐华梓  张宇 《浙江医学》2011,33(8):1120-1123,1126
目的观察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OP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同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应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分别制得OPCB及纯消旋聚乳酸(PDLLA)多孔材料;将27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1.2cm的双侧桡骨干缺损并植入上述两种材料。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材料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于术后6、12、侣周分别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反应、材料的降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OPCB及纯PDLLA植入动物体内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且OPCB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纯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8周时,植入OPCB材料的骨缺损基本修复,O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植入纯PDLLA材料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则骨缺损断端只有少量骨生成。形成骨不连。同时OPCB材料植入后在6、12周分别可见吞噬有材料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8周时仍有部分复合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OPCB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 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产镍钛合金材料热氧化表面改性后组织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常温空气自然氧化和经不同温度热氧化表面改性处理后国产镍钛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异.方法:国产镍钛合金样品分别在空气中常温自然氧化1周(A组)及在氩气气体保护炉(6个大气压氩)进行低氧环境下热氧化处理(B组:400℃/30 min,C组:500℃/30 min,D组:600℃/30 min).以目前常用医用体内植入金属317L不锈钢(E组)和假手术组(F组)为对照组.将实验及对照材料植入豚鼠皮下,观察植入后1、2、4、8周植入物周围软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组织增生程度的定量差异.结果:材料植入后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最明显时间分别为植入后第1周和第4周.所植入材料炎症细胞浸润和增生反应程度均较轻,分级符合GB/T 16886.6-1997体内植入标准.炎症细胞浸润及囊壁增生程度由轻至重顺序依次为:F<C<B<A<D<E.结论:国产镍钛合金材料及其热处理产品组织相容性良好,符合GB/T 16886.6-1997体内植入标准;400℃和500℃热氧化表面处理组织相容性提高,500℃处理时组织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修复动物骨干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检测动物术后1周、4周的血钙值,并与术前1天比较;于术后6、8、12、16周取材。作X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NPCB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术后1周、4周血钙值与术前1天相比无明显差异。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6-12周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12周后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出现下降。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NPCB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N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NPCB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 NPCB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 (PCL )的体内生物相容性 ,为构建成骨细胞 - PCL材料复合的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 ,并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新的人工替代材料。 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两侧肌内各植入 2枚 PCL样品 ,对照组大鼠两侧肌内植入 2枚医用硅橡胶样品 ,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PCL 界面无明显的炎性反应 ,材料与组织界面接合紧密。结论 :PCL 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慢降解、无毒性、无免疫原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