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密达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 (HFMD)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尤其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 ,进食困难 ,较小患儿常因咀嚼时疼痛和饥饿而哭闹不安 ,如何尽快令口腔溃疡愈合 ,是家长和医务人员关心的问题。我科试用思密达治疗口腔溃疡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我科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经治手足口病患儿 76例 ,其中男 46例 ,女 30例 ,年龄最小 10个月 ,最大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和对照组 (36例 )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大致相仿。1.2  方法 治疗组将思密达适量用温开水搅成糊状 ,每日4次 ,分别于早、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124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4例手足口病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未出现大的流行。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及早预防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应用莪术油静脉滴注治疗手、足、口病 2 6例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0例 ,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治疗。对照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年龄 1~ 6岁 ,平均 3 39岁。病程 0 5~ 3d ,发热 38 3~ 39 8℃ ,平均 39 1℃。治疗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年龄 11个月~ 6 5岁 ,平均 3 5 1岁。病程 0 5~ 3 5d ,发热 38~ 40 1℃ ,平均 39 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方法 :对照组青霉素每日 5 0~ 10 0 u/kg ,分 2次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过敏…  相似文献   

4.
卢莲 《吉林医学》2011,(18):3738-373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以临床医师提高对重型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早发现,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多以高热、手足口腔及臀部斑丘疹、庖疹、精神差、惊跳、抽搐、心率增快为主,少数皮疹不典型。结论:重症可出现末梢循环障碍,高血压及高血糖、WBC、CK-MB、ALT增高,脑脊液异常。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级甲强龙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玉华  赵洪海  张莉梅  卜凡叶  李爱菊 《中外医疗》2011,30(14):28+30-28,3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5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57例患儿均有典型皮疹、发热,并发脑干脑炎27例,其中3例又并发心力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柯萨奇病毒感染14例,其中合并埃可病毒7例,EV71型感染6例。结论 HFMD重症病例易并发脑干脑炎、脑炎、肌损害等,特别是病情发展快的EV71型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晓君 《中外医疗》2011,30(32):160-160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手足口患儿进行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3~5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食欲好转,恢复良好,无留下后遗症,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2d。结论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做好护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和发展,预防大流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小英 《中外医疗》2010,29(25):68-70
目的根据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确定小儿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保证每个小儿都能健康成长。方法从资料库里抽取206名小儿的资料,根据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科学的诊断,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共有184名小儿被确诊为患上了小儿手足口病,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3岁时的发病并率最高,占到了总人数的80%以上,而发病时期最旺盛的时夏季中期到秋季末期,在此期间家长需要加强对小儿的看护。  相似文献   

8.
9.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手足口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炎和手足、臀部皮疹为临床表现,好发于婴幼儿,夏秋季节易发生流行.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1].我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0例手足口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手足口病44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44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40例手足口病进行有效隔离治疗,3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患儿。当大面积暴发流行时,必须集中隔离治疗,采取及时、有效地抗病毒和对症处理,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顾丽湘 《吉林医学》2003,24(5):467-467
<正> 手足口病近几年发病很少,但今年趋向流行,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组肠道病毒引致,在四肢远端和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不结痂,在口腔黏膜也有疱疹和溃疡性疾病。我科于2002年7月-10月共收治小儿手足口病46例。1 临床资料 在46例患儿中男26例,女20例,均为夏秋两季发病,年龄9个月~1岁10例,2岁11例,3岁6例,4岁11例,5岁8例。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1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分析。给予病毒唑和清开灵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降颅压、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或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结果痊愈316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是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关键。注意筛查初诊重症患者,以便能及时采取对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蒋永新 《当代医学》2014,(15):106-106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永岁乡卫生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进行治疗的46例手足口病患儿,并将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n=23),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毒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疹平均消退时间为(2.94±1.11)d,对照组为(4.82±1.43)d,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85±1.42)d,对照组为(4.47±0.61)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病毒唑治疗基础上,加上氢化可的松,可以对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进行有效减少,可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徐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1):1328-1329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旨在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2010年9月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儿经诊治后,轻症患儿98例1周内即治愈出院,伴有并发症者治疗9~14d后治愈出院.仅有2例入院时患儿已合并暴发性心肌炎,经积...  相似文献   

15.
小儿手足口病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治病例无合并其他症状者43例(58.1%),合并呼吸道或(和)消化道症状者15例(20.3%),合并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倾向者16例(21.6%)。对轻症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痊愈71例,好转3例,无l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为医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提供临床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以实验室检查方法为基础,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以及选择性的护理方法。结果: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均全部康复出院,在进行跟踪治疗半年后,均未出现任何相关的病症。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在采用科学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及精心护理,能够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并发症,且能够有效的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医院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儿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回顾我院儿科2008年5~7月收治37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7例患儿的均有发热、典型皮疹,9例并发脑炎,2例并发脑干脑炎,其中1例又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9例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其中3例合并埃可病毒,2例为EV71型感染,AST异常率为48.6%,LDH异常率为62.2%,CK-MB异常率为51.4%。结论重症病例易并发心肌损害、脑炎、脑干脑炎等,特别是EV71型,病情进展快,及时干预和治疗可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6月、2009年4月~5月在我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手足口病患儿422例,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42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5岁及以下儿童最多(90.76%);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皮疹,可伴纳差、眠差、咳嗽、呕吐、烦躁、头痛等症状;辅助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心肌酶谱异常,血糖升高或降低.治疗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愈421例,死亡1例. 结论 把握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筛查初诊重症患儿,以便能及时采取对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9例小儿手足口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给予镇静、吸氧、强心、利尿、降颅压、退热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保证休息,加强护理。结果:治愈93例,好转26例;疗程1~15 d。结论: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3岁小儿,结合小儿自身生理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为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原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