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中国人I号”的动脉灌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在"虚拟中国人Ⅰ号"建模前对其动脉进行灌注填充,使其能与静脉区分.方法一侧颈总动脉双向插管,按40~45 ml/kg体重的灌注量,以4.0×104 Pa的灌注压力,灌注红色填充剂.结果共灌入填充剂2700 ml.结论为"虚拟中国人I号"赋加了动脉显示特色.  相似文献   

2.
"虚拟中国人Ⅰ号"铣削前尸体材料的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保证“虚拟中国人”(VirtualChineseHuman ,VCH)数据集的质量 ,提高数据集中血管显示的对比度。方法 :利用发泡剂将尸体有效地固定 ;对新鲜尸体行CT扫描间隔为 1mm、MRI扫描间隔为 2mm ;进行全身血管灌注。结果 :采集得到清晰的CT图像 172 0幅、MRI图像 780幅 ,分别向头部灌注约2 0 0ml ,向心灌注 2 5 0 0ml填充剂。结论 :“虚拟中国人Ⅰ号”在CT、MRI图像质量方面优于VHP(VisibleHu manProject ,) ,预处理为铣削、组织切片的图像采集及将来的血管显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述 评数字化虚拟人体为临床解剖学开拓研究新领域 钟世镇等 2 0(1 ) :3“虚拟中国人”(VCH)切片建模研究进展 钟世镇 2 0 (5) :32 3数字化人体“虚拟中国人”(VCA)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唐 雷等 2 0 (5) :32 4“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 王兴海等 2 0 (5) :32 7“虚拟中国人Ⅰ号”的动脉灌注 刘 畅等 2 0 (5) :330“虚拟中国人”建模动脉灌注液浓度的选择 傅群武等 2 0 (5) :332数字化人体标本的遴选 原 林等 2 0 (5) :334“虚拟中国人 1号”铣削前尸体材料的预处理 黄文华等 2 0(5) :336数字化人体表面三维重建及显示…  相似文献   

4.
“虚拟中国人I号”铣削前尸体材料的预处理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保证“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VCH)数据集的质量,提高数据集中血管显示的对比度。方法:利用发泡剂将尸体有效地固定;对新鲜尸体行CT扫描间隔为1mm、MRI扫描间隔为2mm;进行全身血管灌注。结果:采集得到清晰的CT图像1720幅、MRI图像780幅,分别向头部灌注约200ml,向心灌注2500ml填充剂。结论:“虚拟中国人I号”在CT、MRI图像质量方面优于VHP(Visible Human Project,),预处理为铣削、组织切片的图像采集及将来的血管显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虚拟中国人"建模动脉灌注液浓度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为“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液选择适宜浓度。方法 :以明胶、朱砂、淀粉为灌注液 ,分别配制为低浓度组 (按 2 0 %、10 %、10 %比例配制 )、中浓度组 (比例为 3 0 %、10 %、10 % )和高浓度组 (比例为 3 0 %、10 %、2 0 % ) ,通过对大白兔的动脉灌注 ,观察动脉显示的效果。结果 :低浓度组的动脉显示过密 ,腹腔脏器红染 ,影响清晰度 ;中浓度组动脉显示良好 ;高浓度组灌注不顺畅 ,动脉显示不全。结论 :按 3 0 %明胶、10 %朱砂和 10 %淀粉的比例 ,是“虚拟中国人”动脉灌注建模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6.
"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目的 :为“虚拟中国人”建模提供动脉显示方案。方法 :将 1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2只 ,1组为对照组 ,其余 4组麻醉后分别灌入淀粉、水、水彩颜料 ;蛋清、油画颜料、乙酸乙酯 ;香柏油、朱砂 ;明胶、朱砂、淀粉 4种不同配制的填充剂 ;每组中取 1只放入 -2 0℃冰箱中冻存 ,2d后锯切观察 ,另 1只直接打开胸腹腔观察。结果 :淀粉、水、水彩颜料组有渗出 ,锯切面动静脉颜色对比明显但动脉边界不清 ;蛋清、油画颜料、乙酸乙酯锯切面对比明显 ,但动脉管腔中留有“空泡” ;香柏油、朱砂组胸腹腔动静脉对比明显 ,但锯切面有填充物渗出 ;明胶、朱砂、淀粉组锯切面干净 ,颜色对比明显 ,胸腹腔动脉饱满无渗出。结论 :明胶 朱砂 淀粉是数字化虚拟人体较理想的动脉显示填充剂。  相似文献   

7.
脑动—静脉连续灌注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填充剂灌注管腔器官是常用的解剖学方法。目前多数学者都用墨汁明胶灌注脑血管,但动脉和静脉的分辨极为困难。最近,我们摸索成功一种脑动—静脉连续灌注法,使动脉显红色,静脉呈黑色,经透明不褪色,能用于造影,且可长期保存。一、取材取无脑血管疾患的新鲜人脑,死后24~48小时的均可,一般以未出现尸斑和角膜混浊的适用。取脑时应保留大脑镰和小脑幕,并尽可能避免损伤。二、配制填充剂1.静脉填充剂—明胶10g,蒸馏水100ml,加温溶解,灌注前倾入适量墨汁,并保温至40℃。2.动脉填充剂—明胶8g,加水至100ml,加温溶解,加入银朱8g,淀粉32g,充分搅拌,保温至40℃。  相似文献   

8.
数字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循环系统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血管灌注循环系统的三维模型,为解剖教学以及临床虚拟手术研究提供三维数据模型。方法对数字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样本进行血管灌注,对获取的彩色断层图片进行空间配准和半自动交互分割,对分割后的数据通过并行算法进行快速三维重建处理。结果对灌注后的动静脉血管和心脏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组合动脉和静脉以及心脏模型获得了全身循环系统的三维模型,弥补了数字化虚拟人体血管模型的空白。结论经过样本的动脉灌注处理之后,在获取高分辨率的切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确、完整的血管模型。  相似文献   

9.
全身血管铸型及其整体形态的维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 材料 (1)童尸:选用4~7岁的整具尸体,从股三角、颈部及臂部分别切开双侧股动脉、颈总动脉及肱动脉。然后根据全身血管行程及制作要求和目的插管。(2)填充剂:①低浓度填充剂:过氯乙烯10~15g,乙酸乙酯100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ml,油画颜料适量。②高浓度填充剂:过氯乙烯20~25g,丙酮100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ml,油画颜料适量。(3)自凝牙托粉50g,自凝牙托水50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22ml。(4)预制标本盒:根据尸体的大小预制好有机玻璃盒,内盛小量水。一俟标本插管后即移入盒内人,以后的标本灌注、腐蚀及冲洗过程均在此盒内进行。这样可避免标本受压及反复搬动而造成变形或断枝等,从而可有效地维持标本的整体形态。2 操作要点与体会 (1)插管与防腐固定根据待灌注的标本选用不同口径的插管。为了使全身血管铸型具有饱满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醇-氧化铋人体血管3D可视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探索应用新型血管造影剂氧化铋与新载体聚乙烯醇水溶胶,配制为管道填充剂对人体血管进行灌注,经CT扫描后进行血管3D可视化研究。方法 1.以1.5、2.0、2.5、3.0g氧化铋分别与10%的聚乙烯醇水溶胶10ml配制成填充材料,做成10ml注射器棒状铸件CT扫描,筛选最佳氧化铋浓度;2.采用最佳氧化铋浓度填充剂进行新鲜尸体血管灌注,X线摄影,CT扫描,Mimics10.01或3d-Doctor软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以最佳浓度0.25g/ml氧化铋-聚乙烯醇填充剂灌注的血管标本,X线摄影下标本动脉血管显影清晰,细小血管也充分显示;CT连续扫描断面图像血管显影均匀,三维重建所得图像清晰,管道饱满,边缘连续平滑,无齿状伪影。结论聚乙烯醇-氧化铋填充剂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人体血管3D可视化研究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人体血管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在血管造影及血管的三维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人体新鲜标本,进行全身动脉灌注,然后进行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经X线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625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大分支显影均匀,血管影像无"毛刺"、"空泡"等现象。利用Mimics 10·01获得非常清晰的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结论:以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影像。此法简便易行,可为标本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理想技术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姚友生  任国良  姜华东 《解剖学杂志》2006,29(3):376-376,F0002
随着移植外科、骨科及手外科的迅速发展,了解腕骨血供的一般规律,变得日益重要(如手舟骨骨折不愈合以及手舟骨、月骨发生缺血性坏死)。我们在肘部肱动脉分别灌注硫酸钡墨汁悬液与墨汁明胶溶液,经固定、解剖、脱钙、漂白、脱水和透明后制成腕骨骨内动脉的透明标本[1],可清晰地观察骨内动脉的走行和分布的情况。为基础和临床医学提供形态学资料。1材料和方法1·1血管填充剂配方根据制作标本的用途,可配制两种填充剂:(1)硫酸钡墨汁悬液:硫酸钡300 g、枸橼酸钠3·75 g、羧甲基纤维素钠3·75 g、硝酸苯汞10 mg、蒸馏水380 ml、碳素墨汁70 ml(先将…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硬脑膜静脉窦及脑膜中动脉标本制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利用具有较强支撑力的填充剂,灌注离体的硬脑膜静脉窦和脑膜中动脉,待管道内填充剂固化后,将完整的硬脑膜支撑成正常形态的标本,并采用透明法显示硬脑膜静脉窦汇聚的层次关系和脑膜中动脉的完整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放射造影术,实现手部皮瓣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探讨手部动脉皮支供血分布。方法:应用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填充剂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上肢新鲜标本进行尺动脉灌注,然后经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造影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5 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细小分支显影均匀,最小显示血管达0.1 mm左右,利用Mimics 17.0获得非常清晰的手部皮瓣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结论: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手部皮瓣血管影像,并以此构建出清晰的手部皮瓣血管的三维图像,该技术可为临床外科手部皮瓣移植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放射造影术,建立皮瓣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模型。方法应用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填充剂作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人体新鲜标本,进行全身动脉灌注,然后进行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造影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5 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细小分支显影均匀,利用Mimics 10.01获得非常清晰的皮瓣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并以多彩色的形式表现,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皮瓣血管影像。此法简便易行,可为标本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理想技术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改良乳胶灌注技术进行人鼻背动脉标本的制作。方法从颈外静脉、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依次插管手推灌注氨水与乳胶的混合灌注剂。结果改良灌注技术充分灌注了鼻背动脉。结论乳胶灌注方便经济,使用的灌注剂拉伸性好,可塑性强,灌注后血管有弹性饱满,颜色鲜艳,有利于人鼻背动脉手工解剖标本。  相似文献   

17.
虚拟中国人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虚拟中国人(VCH)高精度建模的关键技术。方法 1.建立中国人体标准的评价体系,对“虚拟中国人”Ⅰ号及Ⅱ(VCHⅠ及VCHⅡ)进行标准化评定;完成尸体获取的法律程序;2.应用CT、MR和发泡包埋技术对VCHⅠ及VCHⅡ进行切削前预处理;3.用动脉灌注的方法对材料的动脉血管进行标记;4.用自行设计的冷冻工作间和切削设备对人体材料进行切削和图像采集。结果人体材料保持了正常形态,预切间距可达到0.1mm,最小切削间距可达到0.02mm,可对人体材料进行一次装夹连续切削。结论研究的结果在多个领域补充提高了现有的切削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胎肝血管三维模型的分割方法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分色和密度差金属造影剂对1例38周新鲜引产正常胎肝进行灌注并铸型,红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腹主动脉(造影剂为氧化铅),蓝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下腔静脉、静脉导管、肝左静脉及肝右静脉外侧支(造影剂为二氧化钛),紫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肝中静脉(造影剂为氧化锌),绿色环氧树脂填充剂灌注肝右静脉内侧支(造影剂为氧化铅)。然后行128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Mimics软件重建胎肝三维模型。 结果 构建胎肝血管三维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调整mimics阈值间距由大逐步变小,可以有效分割出肝中静脉、肝静脉系及肝固有动脉等血管,能清晰地显示肝内多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 结论 不同密度金属造影剂灌注分割胎肝内多血管方法简便可行,能够为研究者对胎肝血管发生发展及其移植术的研究提供理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尸体防腐固定,长期以来应用动脉灌注防腐剂的方法。灌注后的尸体硬度大、血管失去原有的生理弹性,管腔变窄、阻力增大,再行动脉灌注色素时,小动脉很难充盈。如灌注压力过大,胸腹腔脏器的血管因周围缺乏组织保护,易破裂,使灌注的色素外漏,污染胸腹腔内诸结构,影响尸体的利用率。80年以来我们对尸体灌注进行试验改进。先作动脉灌注色素填充剂,显示动脉,同时作整体静脉防腐灌注。这样即能掌握动脉灌注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塑料/碘填充剂在CT三维成像和标本铸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一种既可用于CT三维成像又可用于标本铸型的塑料/碘填充剂(plastic bulking agent mixed with iodine,PBAI)。方法:以0·2、0·5、0·9、1·0、1·2、1·8、2·0、2·5g碘分别溶于10ml乙酸乙酯,再加1·5g聚氯乙烯配成15%塑料填充材料;做成10ml注射器铸件CT扫描,筛选最佳碘浓度灌注材料。选择正常SD大鼠以最佳碘浓度材料行全身血管灌注。MDCT扫描,分别用CT机自带软件和Mimics软件获得大鼠全身血管三维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优良比率评估。结果:最佳碘浓度灌注材料为250g/L。灌注满意大鼠9只,其全身血管三维图像优秀率CT机、Mimics图像分别为88·5%和87·6%;血管铸型优秀率为88·9%。结论:250g/L碘浓度、15%PBAI是一种既可用于CT三维成像,又可用于标本铸型的优良填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