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于 1985~ 2 0 0 0年施行盆腔脏器肿瘤切除手术共6 4 8例 ,其中全盆腔内脏切除术 4例 ,报告如下。例 1 男 ,6 5岁。以稀便带血半年入院。指检发现肿瘤距肛门 4cm ,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术前查体、胸片、B超未见远隔转移征象 ,术前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有浸润 ,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局限于盆腔 ,盆腔外无转移病灶及肿大的淋巴结。肿瘤位于直肠中下段 ,约 9cm× 7cm× 7cm大小 ,填满小骨盆腔 ,已浸润膀胱。行全盆腔内脏切除术 ,降结肠行左下腹造瘘 ,做人工肛门。尿路行右下腹回肠代膀胱术改道。两侧输尿管均移植于回肠段。术后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治疗长段( >20 cm)输尿管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治疗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合并结石,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操作过程中因套篮取石或碎石后退镜等发生的长段输尿管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7 ~59岁,平均48岁;左侧4例,右侧1例.其中输尿管黏膜全程撕脱2例,自肾盂至膀胱连接处输尿管完全离断3例;缺损长度21~25 cm,平均22cm.5例均急诊行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同时行患侧膀胱腰大肌固定,成形输尿管内置7F双J管,新建输尿管平均长度22 cm. 结果 5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平均1.5h.术后成形输尿管旁引流管第3天拔除4例,1例因漏尿于术后第10天拔除.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复查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正常,术后8周在膀胱镜下安全拔除双J管.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手术侧轻度肾积水及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总肾功能正常;4例随访2~4年未见明显异常,IVU检查显示手术侧成形输尿管形态均正常,显影良好. 结论 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是长段输尿管损伤修复的理想术式,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改良输尿管剥脱术在处理移植肾同侧发生的原肾肾盂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同侧原肾肾盂肿瘤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6~57岁,平均54岁.行后腹腔镜下原肾切除,用5 F输尿管导管作为输尿管剥脱器,将输尿管肌层固定于输尿管导管末端,于尿道外口持续缓慢外牵输尿管导管至尿道口外,再次置入膀胱电切镜,于管口处将输尿管与膀胱连接的黏膜切断,切除输尿管及其膀胱壁内段,移除输尿管.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移植肾功能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7例均成功完成输尿管剥脱术.手术时间105~160 min,平均126 min;出血量80~160 ml,平均124 ml.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7例均未出现术中输尿管断裂、输尿管牵出困难等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个月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36.5、138.6μmol/L,尿素氮7.42、7.80 m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合并膀胱肿瘤者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余6例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同侧原肾肾盂肿瘤的患者采用输尿管剥脱处理输尿管创伤小、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 2 2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6 3岁。右侧 14例 ,左侧 2 1例 ,双侧 1例。 36例 (37侧 )均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 34例 (94 % ) ,随访时间 6个月~15年 ,死于输尿管癌转移和其他疾病各 6例 ,存活 2 2例。 3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 1~ 5年局部或膀胱再发肿瘤。 结论 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下段输尿管癌 ,主张先行下段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作肾切除 ,可减少或避免挤压所致癌细胞膀胱种植。  相似文献   

6.
下段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肾旷置术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采用输尿管下段及膀胱部分切除肾旷置术治疗输尿管下段及输尿管管口周围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4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4例。男 2例 ,女 2例。年龄 60~ 80岁 ,平均 72岁。因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 3~ 6个月就诊。影像学及ECT检查提示患侧肾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 ,对侧肾形态和泌尿外科功能正常。膀胱镜检查均显示输尿管口周围有乳头状肿物或输尿管口有肿物突出。诊断为膀胱及输尿管下段肿瘤。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取耻骨上腹直肌外缘斜切口 ,术中探查证实输尿管下段有 2 .5~…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治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16例.年龄20 ~48岁,平均39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受累部位均位于输尿管下段.16例B超检查,均发现患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及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合并卵巢囊肿5例,最大径2.0~5.2 cm;合并子宫肌瘤7例.IVU检查10例,示患侧输尿管下段迂曲、狭窄,合并轻、中度肾积水;5例患侧肾、输尿管显影不良,行逆行尿路造影,3例示患肾中、重度积水,输尿管下段梗阻,梗阻以上输尿管扩张,2例插管失败改行CT或MRI检查.13例行CT检查,其中5例附件区发现包块,包块水平以上输尿管扩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腔内治疗(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患者的腔内治疗过程:19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输尿管上段肿瘤4例,中段2例,下段13例;肿瘤平均直径0.9cm,基底平均宽度0.5cm。19例患者中。13例行输尿管镜下电切除术,深达输尿管深肌层;6例位于输尿管膀胱壁段肿瘤患者行经尿道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切除肿瘤及输尿管开口周围1.0~1.5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膀胱深肌层。均烧灼肿瘤基底,其中17例术后放置双J管4~8周。结果: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2.9min,平均出血量18ml,术后3天内拔除尿管出院。肿瘤分期分级:1例为TaG1,8例为T1G1,4例为T1G2,4例为T2aG2,2例为T2bG3。术后1周血Cr平均降低10.22mmol/L,BUN平均降低1.37mmol/L。随访4~67个月,无膀胱输尿管反流与肾积水,2例T2bG3患者分别于术后26个月、55个月输尿管局部肿瘤复发,再次行输尿管镜下肿物电切除术,2例于术后3年继发同侧输尿管开口附近膀胱癌。结论:低级别、窄基底的输尿管癌可选择性的行ER,手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预后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3岁。因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而于1995年9月12日入院。B超显示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膀胱肿瘤。于1995年9月18日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内右侧输尿管开口处肿瘤,病理检查报告为膀胱乳头状瘤。于1995年9月2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拟行右侧输尿管下段切并取石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发现有侧输尿管下段乳头状肿瘤长约12cm,故改作右侧输尿管下段、膀胱部分切除(包括结石及肿瘤)及右侧输尿管腹壁皮肤造口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输尿管多发性乳头状肿瘤及息肉。为了解决患者右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所带来的生活上的痛苦及输尿管12cm的残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插入式乳头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应用腹腔镜行输尿管乳头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病变患者21例(25侧),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32岁。病变位于左侧12例,右侧5例。双侧4例,11侧为输尿管末端狭窄,2侧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侧为巨输尿管,4侧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积水,5侧为输尿管阴道瘘。中度肾积水11侧,重度肾积水10侧。腹腔镜下输尿管近侧断端剖开外翻缝合形成乳头,置入双J管。然后将输尿管外膜肌层与膀胱壁全层作间断吻合。结果 21例(25侧)均腹腔镜下完成,没有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36min;术中出血20~50ml,平均32ml;住院9~15d,平均12d;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输尿管积水消失或好转19例,术后吻合口再狭窄1例,行输尿管镜内切开后积水消失。膀胱造影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没有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乳头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抗反流效果好、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特殊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2年4月~2010年5月,对10例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钬激光治疗,其中输尿管肿瘤7例(1例合并膀胱肿瘤),肾盂肿瘤3例。单发7例,多发3例。术前肿瘤分期cTa~cT1。3例对侧已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2例孤立肾,3例肾功能不全,1例2~3级心功能不全,1例肿瘤小(〈1cm,位于。肾盂,单发且表浅)。输尿管硬镜治疗7例,软镜1例,微通道经皮肾镜2例。术后行丝裂霉素上尿路及膀胱灌注化疗。结果10例术后随访2年,无肿瘤死亡。1例术后6个月输尿管狭窄,其余均未出现大出血、严重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及全身肿瘤转移。复发4例,其中1例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者膀胱内复发,1例为肾盂内单发肿瘤复发,2例为输尿管单发肿瘤复发。该4例随访5年,1例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3例复发3—4次,且为尿路多处复发,行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其中2例术后血液透析1年内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对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2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其中移行细胞癌23例,T1 6例、T2 12例、T3 5例,鳞癌1例.术中近端回肠输入袢改为10cm;远端袢完全去管道化后排列成W形,输尿管直接与回肠输入袢的近段端侧吻合.观察随访术后排尿及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24例手术时间220~330 min,平均270 min术中出血量400~1600ml,平均600 ml.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可自行排尿,13例发生遗尿.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2例膀胱剩余尿>100 ml,合并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23例肾功能正常,无电解质紊乱.结论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术中一般不做预防性输尿管抗反流处理.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7例,30侧放置双猪尾支架管的病人作了尿路影象学研究。男性病19例,年龄15~62岁,平均35岁;女性病人8例,年龄18~50岁,平均36岁。全部病人都是因肾结石行ESWL前,经膀胱镜放置人输尿管内的双猪尾导管。其中3例病人为双侧置管。27例病人经膀胱镜检查,均无输尿管口异常及输尿管下段扩张。在两个不同时期观察膀胱输尿管返流;即膀胱内充满造影剂时和自然排尿时;并将返流的程度分为四级。Ⅰ级:返流至下段输尿管,Ⅱ级:返流至上段输尿管并进入肾盂,Ⅲ级:返流液充满肾盂并进入下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男2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43-78)岁。肾盂癌55例,输尿管上段肿瘤4例,输尿管下段肿瘤9例。其中输尿管下段肿瘤合并膀胱肿瘤1例。经尿道膀胱镜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引流肾盂尿,用电切镜针状电极距输尿管口周围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壁,分离出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拔除输尿管导管,电凝输尿管开口,使开口封闭,减少肿瘤细胞种植机会。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人路,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如果是肾盂癌或输尿管上段肿瘤,用腹腔镜分离钳可以将下段输尿管提拉出来,扩大套管切口,将肾输尿管全长完整取出,避免了下腹部开放切口;如果是下段输尿管肿瘤,则需下腹部行5-7cm切口,先取出。肾标本,再行输尿管下段切除术。结果:68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20(90-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40-500)ml,1例需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4(3-7)d,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8(7-15)d。拔除尿管后均行B超检查无膀胱漏尿。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尿路上皮癌。6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18(3-38)个月。58例患者无瘤生存,3例死于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4例术后患膀胱肿瘤而行电切治疗。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手术安全易行,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可完整切除输尿管,对输尿管开口进行电凝封闭可减少肿瘤细胞种植。对肾盂癌及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可避免行下腹部开放切口的输尿管下段切除术,有效减少创伤,疗效可靠,无肿瘤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VJO)的合理治疗方法,总结手术指征.方法 2003-2008年手术治疗UVJO患儿73例83侧.男49例,女24例.手术年龄8个月~13岁,中位年龄3岁5个月.左侧41例,右侧22例,双侧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腹痛和反复泌尿系感染.B超、IVU检查提示73例83侧肾输尿管积水,输尿管扩张平均1.5(0.8~3.2)cm,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及下尿路梗阻,均诊断为UVJO.均行横向膀胱黏膜下隧道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Cohen术式).结果 73例术后恢复顺利,10~12 d出院.46例51侧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0.5~3.5)年.VCU复查示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5例6侧.IVU复查示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41例,无明显变化5例.并发泌尿系感染2例,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症状完全消失44例.结果 腹痛、泌尿系感染等临床症状或肾输尿管积水进行性加重为小儿UVJO手术指征,Cohen术式效果满意.积水较轻或无临床症状患儿可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6.
在1985年-1998年期间共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5-72岁,平均43.5岁,左侧5例,右侧4例;肿瘤位于上段1例,中段2例,下段6例。行肾及输尿管全切及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1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能手术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经随访8例,存活10个月1例,1-5年5例,5年以上2例,1例失访。本组排泄性或逆行肾盂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手段,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 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 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 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 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出血量25~1 500 ml,平均163 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 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5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合并双侧输尿管结石7例;其中输尿管结石47例(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致肾盂中重度积水9例;输尿管结石病例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中段结石25例,下段结石10例;结石最小0.4cm×0.6cm×0.7cm(多枚重叠),最大1.5cm×1.0cm×1.8cm.并发少尿5例,少尿时间2~5d,尿量每日200~400ml.全部病例术前均经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静脉分泌造影等检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轻度积水28例,中度积水15例,重度积水13例;肾静脉分泌造影检查患侧显影并提示结石存在14例,肾静脉分泌造影检查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碘普罗胺注射液)60~80ml,4~5min内注入静脉,选择标准为血尿素氮(BUN)小于20mmol/L,血肌酐(Cr)小于400μmol/L,且排除诱发造影剂肾病之高危因素,除外过敏体质、糖尿病、高血压及年龄大于60岁者,且在术前1d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成人原发性前列腺肉瘤少见,2 0 0 0年5月至2 0 0 3年4月我院诊治6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6例。年龄2 7~77岁,平均5 1岁。占同期收治前列腺恶性肿瘤(89例)的6 .7%。病史2周~12个月。以排尿困难为首发症状2例;以排便困难为首发症状3例,伴排尿困难2例;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例。肿瘤大小6 .0cm×7.0cm×9.0cm~11.0cm×12 .0cm×16 .0cm。术前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肉瘤,无远处转移病灶。结果 3例术前4~5d经股动脉穿刺、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其中1例行双髂内动脉阿霉素10mg灌注。行前列腺、膀胱全切除并尿流改道术5例1例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修复全程或接近全程输尿管损伤的疗效,探讨膀胱肌瓣修复长段输尿管损伤(20cm)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并发的全程或接近全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男4例,女2例;年龄37~59岁,平均49岁;左侧4例,右侧2例。其中输尿管黏膜全程撕脱2例,自肾盂至膀胱连接处输尿管完全离断4例;损伤长度21~25cm,平均22cm。6例均采用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术中注意保护患侧膀胱上动脉的完整性,取瓣要循膀胱上动脉走行裁剪。其中5例术中同行肾脏下降固定术和膀胱腰大肌悬吊术,以缩短患侧肾和膀胱间距,1例切瓣卷管后直接与肾盂端吻合。酌情转移带蒂大网膜组织覆盖重建输尿管。结果:6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平均1.5h。5例成形输尿管旁引流管术后第3天拔除,1例因漏尿于术后第10天拔除。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复查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术后8周在膀胱镜下安全拔除双J管。1例术中未同行肾脏下降固定术和膀胱腰大肌悬吊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发现重建输尿管明显狭窄且伴肾积水,重新置入双J管行保守治疗,2个月后复查ECT示患侧肾脏功能重度受损,于术后6个月行患肾切除术。1例术后6个月IVU复查时发现手术侧轻度肾积水及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总肾功能正常。余4例随访2~4年,未见明显异常,IVU检查显示手术侧成形输尿管形态均正常,显影良好,均未发现明显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因膀胱容量缩小导致的下尿路症状(LUTS)不明显。结论: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是长段输尿管损伤修复的理想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尤其适用于缺损长度超过20cm乃至全程输尿管损伤的修复治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