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清金化痰汤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治疗.观察CPIS指标、CPIS评分、PCT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体温、气道分泌物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WBC水平、胸部X线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CPI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CPI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PCT水平、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PCT水平、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清金化痰汤对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未出现肺炎的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发病7 d后的血清PCT水平和CRP水平进行对比,对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和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入院当天观察组的血清PCT水平为(6.71±1.23)ng/mL,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为(0.51±0.12)ng/mL。观察组的CRP水平为(26.82±2.53)mg/mL,对照组的CRP水平为(9.53±0.81)mg/mL,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后,观察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后,2组患者的CRP水平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血清PCT及CRP水平检测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9例急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n=43)和非SAP组(n=106).入院时行CRP、PCT等相关指标检测及对SA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利用ROC曲线分析CRP、PCT对AIS合并SAP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CRP、PCT水平高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是AIS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②ROC曲线示,CRP曲线下面积为0.832,最佳阈值为66.12 mg/L,敏感度为0.826,特异度为0.769;PCT曲线下面积为0.808,最佳阈值为12.16 ng/mL,敏感度为0.812,特异度为0.778.结论CRP、PCT对AIS合并SAP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收治的186例SAP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和发病后第7天的血清PCT、CRP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PCT、CRP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NIHSS≤6分)、中型(6分14分)3型,比较3型别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当日PCT和CRP水平[(6.73±1.21)ng/mL、(26.83±2.62)mg/L]均高于对照组[(0.51±0.12)ng/mL、(9.52±0.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7天PCT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发病后第7天相比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当日观察组CRP水平高于发病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观察组轻、中、重3型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依次升高,发病后第7天,PCT水平亦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血清PCT及CRP联合检测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06例,动态测定血PCT及hs‐CRP变化,75例确诊为SAP的患者,根据PSI评分分为重症SAP组和轻症SAP组,并与非SAP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SAP组、轻症SAP组血清 PCT 及hs‐CRP浓度明显高于非S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CT :(6.3±3.2) vs (0.5±0.1)μg/L,(5.6±1.3)vs(0.5±0.1)μg/L ;hs‐CRP:(28.5±7.2)vs(4.6±1.3)mg/L,(10.6±2.3)vs (4.6±1.3) mg/L ,均为 P<0.05),且重症SAP组血清 PCT 及hs‐CRP浓度和持续时间明显高于轻症SAP组(P<0.05)。第5,7 d血清PCT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第3,5,7 d血清hs‐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以血清PCT(3.5μg/L)、hs‐CRP(8.1 mg/L)为界,诊断SAP的灵敏度分别为94%,91%,特异度分别为90%,7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CRP可作为SA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在提高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运动训练,运动训练项目包括被动运动、床边站立及肢体低频电刺激,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7天内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CRP和PCT在7天内下降的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7天后的CRP和PCT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有助于促进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恢复,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325例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率、入院时CPIS及NIHSS值、SAP发生后第1天和第7天CPIS值以及28天预后.采用ROC曲线及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CPIS诊断SAP的最佳临界点以及CPIS对SAP患者28天预后的影响.结果 SAP的发生率为23.78%.SAP对脑卒中患者28天预后不良的Crude OR值为3.04(95%CI:1.77~5.24);经年龄、NIHSS校正后的Adjusted OR值为1.95(95%CI:1.60~2.38).CPIS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 CI:0.87~0.92),最佳临界点为CPIS 6分,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88%.经年龄、NIHSS校正后,SAP后第7天CPIS值对SAP患者28天预后不良的Adjusted OR值为1.13(95%CI:1.04~1.22).结论 CPIS在SAP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56例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自身因素、吞咽障碍、卒中严重程度、免疫抑制、呼吸道侵入操作、药物因素有关。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减少SAP的感染率、死亡率、缩短疗程。结论: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SAP为多因素致病,G-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9例VAP患者、31例没有发生VAP的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P组患者的血清PCT浓度、CRP、CPI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好转后均明显下降。在VAP患者中,死亡组的PCT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VAP患者的血清PCT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对VAP诊断的价值明显高于CRP,PCT可以作为VAP患者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洋  刘强  张毅  靳传林  乔元元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17-1120
目的:确定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自发病到住院7d内的9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人口统计学、既往病史、NIHSS、OCSP、临床表现及症状、化验结果、住院时间、生活习惯等项目中24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在914例合格患者中,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67.33± 11.62)岁,其中578例(63.28%)为男性,336例(36.76%)为女性,SAP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为22.6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年龄、吞咽困难、房颤、糖尿病、中风史、TIA史、昏迷、抑酸剂、鼻饲置管、抗生素、NIHSS评分、LACI、PACI、TACI、POCI、CRP、PCT、住院时间共18个因素为SAP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吞咽困难、糖尿病、抑酸剂、NIHSS评分、TACI、CRP、PCT、住院时间共9个因素与SAP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中18个危险因素应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患者入院时吞咽困难、TACI、CRP和PCT等症状和项目同时可作为SAP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对183例SAP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出现SAP前3天及发病后第1、3、5、7天的CPIS,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2组CPIS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CPIS均比发病前明显升高(P〈0.01);病死组发病后第1、3、5、7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发病后第1、3、5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第7天则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1)。发病后第5天且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3.4%;CPIS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当接受充分治疗后,发病后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作为肺部感染程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很好地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姚丽娜  罗汝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4,(13):101-103,106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化痰中药雾化吸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肺化痰中药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血清CRP及PCT水平及治疗后PaO2/FiO2、CPI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FiO2、CPIS评分和血清CRP、PCT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指标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FiO2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CP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化痰中药雾化吸入联合西药治疗VAP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疑似危重症VAP患者82例,检测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PCT水平。根据确诊结果将82例患者分为确诊组42例与非确诊组40例,其中确诊组患者常规治疗5 d后再检测PCT,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CPIS分为良好组22例与恶化组20例。对比确诊组与非确诊组、良好组与恶化组间PCT、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确诊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确诊组(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与CPIS分值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PCT对危重症VAP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PCT对于VAP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CH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98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并对其中43例CHD患者检测治疗后hs—CRP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hs—CRP的含量变化。结果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8.25±6.38)较正常对照组(1.93±0.77)显著增高(P〈0.001);其中心肌梗死(AMI)组(13.93±5.8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42±5.25)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7±3.10)(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与UAP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除SAP组外,其中36例CHD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SAP到AMI的过程中,hs—CRP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hs—CRP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CH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P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8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T或内毒素指导组(病例组43例)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43例)。每天监测两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水平,PCT临界值为0.5μg/L,内毒素为0.01 EU/ml,病例组当临床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出现且PCT〉0.5μg/L或内毒素升高达>0.01 EU/ml时开始抗生素治疗,当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且PCT下降到〈0.5μg/L或内毒素下降达〈0.01 EU/ml时超过3d停用抗生素。在对照组抗生素治疗预防给药2周,如果临床感染的体征和症状仍存在,继续抗生素治疗直到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3d,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生存率、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抗生素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PCT、内毒素指导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是有用的指标,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细菌耐药和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在预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期间,45例治疗前有PCT、CRP、MPV、D-二聚体等检测指标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上述指标在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有并发症的IE患者,其入院时外周血PCT、CRP、MPV、WBC数值明显高于那些无并发症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生素治疗后,45例IE患者MPV值(9.5±0.8)fl较抗生素治疗前(10.9±1.2)fl显著下降(P=0.002)。13例并发血栓形成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4.75±3.36)μg/ml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2.25±2.45)μ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MPV有可能成为IE患者并发症发生的良好预测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IE患者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蕾  李超  夏宇 《新疆医学》2013,43(4):12-13,1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比浊方法检测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和24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联合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以用于评价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测其血清PCT和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再次进行血清PCT和CRP水平测定。以痰中的下呼吸道病原菌(PM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将AECOPD患者7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39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1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PCT和CRP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2组CR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PCT>0.5ng/ml,CRP>10 mg/L为阳性阈值,PCT和CRP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94.9%、89.7%,特异度分别为87.1%、67.7%,PCT特异度高于CRP(P<0.05),敏感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Kappa分析PCT和CRP与痰培养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2、0.58,一致性均较高。结论 PCT和CRP是诊断AECOPD细菌感染较好的炎性反应指标,而PCT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确诊的57例SAP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中非感染者22例,并发感染者35例;另选取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SAP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评估S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