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或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研究发现,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中谷氨酸在神经元周围过度蓄积,并作用于不同类型的受体,造成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兴奋性中毒乃至死亡。谷氨酸拮抗剂减轻谷氨酸释放和钙超载,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兴奋毒性,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为新生儿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张铭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35-135,137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死胎发生率、先兆流产率、产前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关虹仪 《职业与健康》2003,19(7):123-12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所至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影响新生儿健康发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本院共收治HIE 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tepholopathy,HIE)为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由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至今仍是导致脑瘫、智力低下以及癫痫等多种慢性伤残情况的常见原因,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氧可提高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动物的存活率 ,延长存活时间 ,改善神经行为评分。减轻脑水肿 ,降低脑梗塞面积。其机理可能为校正异常脑血流 ,改善缺血区有氧能量代谢 ,提高神经营养因子 3和bcl- 2的基因表达 ,减少神经元凋亡 ,降低脑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 ,抑制COX- 2的过度表达和多巴胺的过度释放 ,减少钙离子通道开放 ,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类活性。其疗效与动物的年龄、种株和病种 ,以及高压氧应用的时机、剂量、疗程等相关。新生动物在缺血再灌注后数小时内应用 2 3个大气压治疗 30 6 0分钟 ,常可达到一定疗效。但也有实验提出相反结论 ,认为高压氧治疗无效甚至有害。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氧可提高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动物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改善神经行为评分。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梗塞面积。其机理可能为校正异常脑血流,改善缺血区有氧能量代谢,提高神经营养因子-3和bcl-2的基因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降低脑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抑制COX-2的过度表达和多巴胺的过度释放,减少钙离子通道开放,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类活性。其疗效与动物的年龄、种株和病种,以及高压氧应用的时机、剂量、疗程等相关。新生动物在缺血再灌注后数小时内应用23个大气压治疗3060分钟,常可达到一定疗效。但也有实验提出相反结论,认为高压氧治疗无效甚至有害。  相似文献   

7.
孔凡玲 《工企医刊》1997,10(3):58-5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自1992年4月以来,我院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早期发现新生儿窒息发生于分娩过程中,而HIE属新生儿疾病,跨科疾病易因转科转院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凡遇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时,应有儿科医疗护人员参与抢救处理,并入新  相似文献   

8.
刘耐敏  王小勤 《中国保健》2009,(16):766-76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死亡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目前,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新生儿病房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3项支持、3项对症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将59例HIE患儿按单双号法随机分为A组29例(地塞米松2mg-1·kg-1.d-1治疗组)和B组30例(地塞米松0.5~1mg-1·kg-1.d-1治疗组);另外随机选30例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于24h和4日内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HIE时患儿COR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CTH有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COR明显下降(P<0.01),ACTH则有上升趋势;B组治疗后COR下降不明显,但ACTH明显增加。结论:HIE时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会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帆  邓文光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80-228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为了提高对HIE的认识,现就国内有关本病的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代表不同胎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模型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tamate, Glu)含量变化的时间依从性及干预措施。 【方法】 将128只新生SD大鼠按出生日龄(postnatal age, P)分为P2、P6、P12、P18 4组,每组32只;各组按不同干预措施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模型对照组(H)、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干预组(A)、GYKI52466干预组(G)与空白对照组(N),每组8只。除N组外,各组参照Rice方法建立HIBD标准模型,A、G组于造摸后立即给药。用药6 h后采集标本,检测各组脑组织Glu含量,同时做病理学检查。 【结果】 各日龄组脑组织中Glu含量比较,Glu含量与日龄呈负相关(r=0.81,P<0.01),P2组含量最高,与P6、P12、P18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0.2±139.4) μmol/gprot vs (576±139) μmol/gprot,(670.2±139.4) μmol/gprot vs(441.9±114.9) μmol/gprot,(670.2±139.4) μmol/gprot vs(287.0±82.8) μmol/gprot, Q=3.88,9.41,15.80,P<0.05或<0.01]。各日龄组内比较,G组脑组织中Glu含量明显低于A组、H组和N组[(348.6±128.5) μmol/gprot vs(608.6±176.7)μmol/gprot,(348.6±128.5) μmol/gprot vs(554.2±206.2) μmol/gprot,(348.6±128.5) μmol/gprot vs(463.8±167.1) μmol/gprot,Q=10.72,8.49,4.75,P均<0.01]。病理学改变与Glu含量变化呈一致性。 【结论】 不同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Glu的含量具有时间依从性,与日龄呈负相关;HIBD可导致Glu含量明显增加而加重脑损伤;而GYKI52466可显著降低Glu含量,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胎龄越小,效果越明显。故应用GYKI52466早期干预可望有效防治因早产、窒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患者100例,分为无痛分娩组和常规分娩组各50例。无痛分娩组采用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常规分娩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娩出后脐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检测,新生儿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剖宫产中转率为10.0%,高于无痛分娩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不会增加新生儿HIE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探讨HIE病程中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形态学改变。【方法】210只新生7d SD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血缺氧组。每组70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h,6h,1d,3d,7d,14d,21d等7个小组。每小组10只。缺血缺氧组结扎新生7d SD大鼠左颈总动脉,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h。单纯缺氧组缺氧2.5h。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光镜技术分别对3组SD大鼠脑组织中的NSCs形态学进行检测。【结果】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3h出现轻度脑损伤,1d病变最严重.3d、7d胶质细胞增生.14d、21d出现脑萎缩。3组SD鼠在7个时间点脑组织均存在NSCs,且细胞呈单一的圆形,突起不超过1个.阳性NSCs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神经球集落样存在的NSCs较多,单纯缺氧组在每一时间点NSCs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缺氧组及正常对照组。在6h时间点,处于增殖状态的NSCs增多,尤其是室下区。1d和3d时间点,坏死脑组织中仍可见NSCs及其神经球。3d时间点后病侧脑组织的NSCs逐渐下降。【结论】成功建立了缺血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HIE发病中早期NSCs增殖;NSCs随着病情的演变开始减少;低氧有利于NSCs的增殖;早期采用NSCs干预治疗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HIE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14-1615
目的分析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HIE患儿母妊娠期病史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46例同期出生无HIE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中妊高征、胆汁淤积、脐带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存在统计学差异,为HIE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HI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方法:收集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就其发病机制、颅脑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合并蛛网膜及硬膜下出血3例、合并颅内出血并破入脑室1例、合并硬膜下血肿及皮下血肿1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查和随访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科因素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降低HIE发病率, 减少新生儿死亡及伤残。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月~2002年 12月发生 182例HIE, 采取预防措施前后 3年比较发病率、窒息率及转归。结果: 182例中产科前 3位相关因素分别为脐带因素 (26 37% )、重度妊高征 (17 03% )、早产 (15 93% ); 前 3年新生儿HIE发病率为 5 38%, 后 3年为 3 50%, 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8 85, P<0 01); 前 3年窒息占 54 60%, 后 3年占 45 39%,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87, P<0 01 ); 前 3年康复、致残、死亡发生率与后 3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97, P<0 01)。结论: 重视产前检查, 提高产科质量, 对HIE患儿及时随访, 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是降低HIE发病率, 减少死亡及伤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及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进行CT检查及分度,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分度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脑水肿低密度区的形态、大小、范围更具有诊断价值,也是预后评估的基础之一。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新生儿期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新生儿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微生物-肠-脑轴参与的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HIE最关键的环节是二次能量衰竭的发生,两次能量衰竭之间的“潜伏期”就是所谓的治疗“时间窗”,是减轻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措施能被成功应用的最佳时间。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肠-脑轴”参与氧化应激在HI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该轴作用在HIE治疗“时间窗”内,减轻氧化应激对大脑的损伤,从而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为HIE的防治打开一扇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新生儿期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新生儿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微生物-肠-脑轴参与的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HIE最关键的环节是二次能量衰竭的发生,两次能量衰竭之间的“潜伏期”就是所谓的治疗“时间窗”,是减轻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措施能被成功应用的最佳时间。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肠-脑轴”参与氧化应激在HI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该轴作用在HIE治疗“时间窗”内,减轻氧化应激对大脑的损伤,从而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为HIE的防治打开一扇门。  相似文献   

20.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冬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47-364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2组患儿均住院治疗,在支持和对症治疗相同基础上,观察组在生后24 h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对照组患儿则给予胞二磷胆碱针静脉滴注,10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BN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了在常规HIE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GM1的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示此种方法是治疗HIE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