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旭  余萍 《吉林医学》2010,31(21):3401-3402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在危重患者中是否可以互相替代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有临床指征需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分为高剂量血管活性药组和低剂量血管活性药组。同时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并记录。结果:桡动脉平均动脉压比股动脉高(3±4)mmHg(1mmHg=0.1333kPa),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和桡动脉测量平均动脉压的数据可以互换。既使是接受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危重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并非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有创动脉压监测不似无创血压监测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等的影响.尤适用于躁动、肌肉震颤的患者,可达到实时监测血压的目的,且可行动脉采血监测血气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12月对32例危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经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钟映玉  肖百芳  李鲤 《河北医学》2010,16(11):1344-1346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182例ICU患者采用外周动脉穿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留置有创测压期间,有效地对危重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容量、血气分析进行了及时监控,动脉穿刺及测压成功率达90%以上。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应用对指导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创动脉压监测是用套管针直接穿刺桡动脉(RA)、股动脉(FA)或足背动脉(DPA),作为监测每次心搏的血压,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为现代医疗临床的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的转归提供客观、数字化的依据.该项技术在麻醉、ICU等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科于2008年7月到2009年9月,对急危重症手术患者行有创动脉穿刺测压66例应用于围术期监测和指导用药,在麻醉安全与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防止血栓形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 《微创医学》2007,2(5):454-455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一种经周围动脉(如桡动脉、足背动脉及股动脉)插入导管,通过换能器使电生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讯号并形成图像反映到荧屏上,供临床监测动脉血压的技术^[1],它可以反映动脉压的动态变化,特别是低心排出量时经外周测量血压测不到,有创动脉测压则可以直接测量到动脉血压并可反映平均动脉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平板运动心脏负荷试验前后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的对比,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血压管理及长期锻炼的健康人群健康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志愿者139人,受检者卧床休息10min后测量运动前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心电图(ECG)、用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启动运动试验直至达到目标心率后停止运动,受检者卧床休息6min后测量ECG和无创中心动脉压。结果:139例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运动前后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及外周动脉舒张压(DB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此时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运动前后中心脉压(CP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运动前后外周动脉血压差异显著时中心动脉压无差异。②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比外周动脉压测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准确性。③长期锻炼的健康者心脏负荷试验前后中心与外周血压的变化规律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④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与血压管理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有创血压监测是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等,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监测仪,可持续的监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是心脏手术后最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在临床监护中发现,有许多的因素可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回顾156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情况,总结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以便提高监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有创血压监测在休克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瑛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56-556
有创血压监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通过动脉穿刺置管直接监测外周动脉压,具有直观、持续、准确可靠的优点。随着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创血压监测已成为一项常规指导抢救的监护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石丽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312-313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中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护理对策.方法选择80例患者,均进行桡动脉置管有创动脉压监测,加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80例患者中导管堵塞1例,1例导管拔出后出现穿刺部位皮肤青紫,出血2例,肢体肿胀6例,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能明显减少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均采取外周动脉穿刺,有创动脉压监测技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整个髋关节置换前后,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能准确有效地对术者的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及血容量进行及时监控,其准确、可靠、连续的测压数据对髋关节置换术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起到指导作用,对判断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应尽早进行诊断和干预。研究发现中心动脉压(CA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高于周围动脉压。但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无创CAP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及不合并ASCVD患者间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与外周肱动脉压的差异。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8-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39例,根据是否存在ASCVD分为ASCVD组(61例)和非ASCVD组(178例)。比较ASCVD组和非ASCVD组肱动脉及无创中心动脉SBP、DBP、PP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的影响因素。结果 ASCVD组较非ASCVD组年龄高、心率慢、吸烟患者比例低,ASCVD组肱动脉DBP、无创中心动脉DBP均低于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PP高于非ASCVD组(P<0.05)。总人群、ASCVD组、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SBP、PP分别低于肱动脉SBP、PP,无创中心动脉DBP高于肱动脉DBP(P<0.05)。年龄与高血压合并ASCVD相关〔OR(95%CI)=1.073(1.040,1.108),P<0.05〕。将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亚组(年龄≥65岁,n=99)和非老年亚组(年龄<65岁,n=140),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亚组中ASCVD组肱动脉SBP低于非ASCVD组,非老年亚组中ASCVD组年龄大于非ASCVD组、心率慢于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PP高于非ASCVD组(P<0.05)。结论 与肱动脉PP相比,无创中心动脉PP与高血压患者合并ASCVD相关;按照年龄分层后,在非老年患者中,无创中心动脉脉压升高与合并ASCVD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探讨二者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386例老年的临床资料,分为冠心病组(212例)和非冠心病组(174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结果:肱动脉袖带收缩压(SBP)与肱动脉内压力波测量的SBP相近,两者的升降呈平行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差异更为显著。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压明显低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SBP低于中心SBP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心动脉压的影响及后两者的相关性。方法:5周龄雄性ApoE-/-小鼠和C57小鼠,分为野生组、ApoE-/-组和辛伐他汀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辛伐他汀组8周龄开始给予辛伐他汀(50 mg·kg-1·d-1),干预3周后测量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中心动脉压及血脂水平。结果:野生组未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poE-/-组比较,辛伐他汀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89 81805±16 98093) μm2比(34 93701±13 28065) μm2,P<005]。同时,ApoE-/-组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均明显高于野生组(均P<005);与ApoE-/-组相比,辛伐他汀组ApoE-/-小鼠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均降低(均P<005),舒张压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n=8,r=07152,P=00461)和脉压(n=8,r=07594,P=00288)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成正相关。与野生组相比,ApoE-/-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Apo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非降脂途径降低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中心动脉压,且其对中心动脉压的调节可能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糖耐量低减患者5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取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空腹常规生化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Celermajer介绍的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方法进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测定,包括肱动脉血流量和内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血流量变化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的变化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低减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和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给药并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探讨外周高估或低估中心血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住院患者72例,行诊断性冠脉造影62例,射频消融术建立动脉通路10例,年龄(56.64±15.41)岁,男38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2例,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其他17例。术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外周血压放大、脉压比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①肱动脉收缩压与股动脉收缩压升降一致,两者有相关性(r=0.89,P〈0.01);②外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中心动脉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周可能相符或高或低于中心血压。③外周高估中心SBP(52.8%)多为中青年低危人群,外周放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5);④外周低估中心SBP多见于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老年人(〉60岁)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值较小(P〉0.05),两者平行变化趋势。结论①肱动脉袖带血压能稳定反映外周肌性动脉血压;②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存在差异;③外周血压放大是外周高估中心收缩压的主要原因;④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等于或低于中心收缩压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压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压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方法初发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300例,在冠脉造影前应用造影导管和压力传感系统直接测量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计算主动脉脉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公式计算患者的估算GFR(eGFR),按照数值分布的三分位点将患者分为3组。结果随着分组eGFR的降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A/E比值和主动脉脉压、血清尿酸、肌酐、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均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P<0.01)。多元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主动脉脉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A/E比值、空腹血糖、血清尿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496、-0.236、-0.219、-0.218、-0.184、-0.163、-0.207、-0.177、-0.153,P<0.05,P<0.01),而与体表面积和主动脉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r=0.256,0.133,P<0.05,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压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是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不同病理状态下有创血压测量(IBP)与无创血压测量(NBP)间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方法将100例重症患者根据入科时NBP检测收缩压水平分为三组,即A组(SBP<90 mmHg)、B组(90mmHg≤SBP<140 mmHg)、C组(SBP≥140 mmHg),同时进行桡动脉IBP和肱动脉NBP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组,有创收缩压及舒张压均相应显著低于无创检测值(P<0.05);②B组I,BP和NBP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有创收缩压值显著高于无创收缩压值,而有创舒张压的值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值(P<0.05);④两种检测方法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收缩压下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595、0.492,C组患者相应为0.633、0.650,而B组患者达0.8160、.837。结论不同病理状态下IBP与NBP存在一定差异,对低血压及高血压的重症患者应积极进行IBP监测,以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和组织灌注,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踝臂指数(ABI)评价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160例糖尿病患者行ABI检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吸烟史等资料,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按ABI≤0.9或ABI>0.9分为A、B两组。结果两组相比,年龄、病程、吸烟例数、SBP、TG、LDL-C、HbA1c、血及尿β2-MG、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ABI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吸烟例数、SBP、TG、LDL-C、HbA1c、血及尿β2-MG、hs-CRP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3)、hs-CRP(P=0.003)、HbA1c(P=0.007)、LDL-C(P=0.008)、病程(P=0.042)、年龄(P=0.031)、血β2-MG(P=0.047)为最相关因素。结论 ABI检查是发现糖尿病患者合并PAD的简便有效手段,年龄、病程、吸烟、LDL-C、HbA1c、血β2-MG、hs-CRP等为糖尿病患者合并PAD最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重量(LVM)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间的关系。方法 76例EH患者被随机分为各3 8例的Ⅰ(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Ⅱ组(口服利尿剂),超声研究受检者治疗12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结合高频超声观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DIRH)及非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DING)。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Ⅰ、Ⅱ两组患者的LVMI(142.02±30.79)、(138.23±32.19)g/m2较正常对照组(82.48±25.24)g/m2增大(P〈0.0001),血压增高,而DIRH(5.63±2.15)%、(6.15±2.58)%较对照组(13.19±2.72)%显著减小(P〈0.0001),DING、年龄、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两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的LVMI减小(142.02±30.79)g/m2VS(87.23±16.26)g/m2(P〈0.0001),DIRH增大(5.63±2.15)%VS(12.86±2.48)%(P〈0.0001),而Ⅱ组LVMI、DIRH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Ⅰ、Ⅱ两组相比,前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LVMICH)、DIRH及其变化率(DIRHCH)较后者显著增大(P〈0.05);血压、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患者治疗前的LVMI与DIRH之间、LVMICH与DIRHCH间均呈良好相关性(r=-0.59;0.7 1,P〈0.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增加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辛发他汀可以抑制患者左室重量增加并同时显著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