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抗炎抗氧化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mg/片),5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片)每次10mg,每晚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SBP外,观察组DBP、PP、hs-CRP以及IL-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与hs-CRP、IL-18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PP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正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60 m m H 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原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m g/d),对照组则续服用原降压药物不变,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以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压、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结果 瑞舒伐他汀钙组疗后的收缩压(SBP)、脉压(PP)和C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C1则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从而起到降低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王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59-60,6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左旋氨氯地平以及卡托普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两组患者在治疗了2、4、6个月后,收缩压(SBP)、脉压(PP)指标值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较,治疗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治疗前后,从DBP指标值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1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的时候,对于C2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6周和24周时,对于C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配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变化与心血管危险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录影响预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按SCORE系统进行评价、确定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的临床情况,根据主动直立试验(AOT)时脉压变化(增大、不变、降低)分为三组,观察AOT时与PP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特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P变化与收缩压(SBP)变化呈正相关(r=0.78,P<0.01);与舒张压(DBP)和心率变化无相关性(r=-0.09,P=0.24;r=-0.14,P=0.054);AOT时脉压增高组较脉压下降组吸烟、主动脉僵硬度增加更多见,比脉压无变化组更多的陈旧性心肌梗死;脉压降低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更多见;脉压增高组SCORE评分最高,显著高于脉压下降组。结论PP、SBP同时增大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增加的指标,脑血管损伤主要与SBP下降引起的PP降低相关,直立试验时脉压变化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6.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压低减轻,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及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倒血脂异常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n,每晚睡前服用,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脂全套及hs—CRP、肝肾功能、酶学全套。结果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下降63.23%、甘油三脂下降42.36%、低密度脂蛋白下降58.63%、载脂蛋白B(ApoB)T降40.38%、高密度胆固醇升高16.86%、载脂蛋白A(ApoA)/ApoB升高76.68%,hs-CRP下降66.8%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调脂治疗及抗动脉炎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36例。常规治疗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睡前服用,连用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hs-CRP、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等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s-CRP、TC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在治疗4周后TC、TG、hs-CRP、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有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超  闫永红  徐俊蛟  杨晓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298-1299,130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各54例,其中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控制血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监测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1次,计算平均动态脉压。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动态脉压水平在治疗前与一般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动态脉压水平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数(57及67 mm Hg)为界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P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CCA)狭窄发生率.结果 ①颈动脉PI与平均收缩压、PP均呈正相关,P<0.01;②A、B、C三组间年龄及颈动脉PI呈上升趋势,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A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9.309,95%CI为2.001-186.306,P<0.05)、PP(OR 2.063,95%CI为1.215~3.506,P<0.01)是C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PI与PP显著相关.年龄、PP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的不同将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15例)和老年组(16例),计算脉压指数,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组脉压指数、24小时平均脉压差明显大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脉压指数与24小时脉压差有相关性(分别为r=0.515、P〈0.05,r=0.501、P〈0.05),脉压指数≥0.4组靶器官损害明显大于脉压指数〈0.4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反映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脉压指数是评价血管硬化的较好指标;对脉压指数≥0.4的患者应尽快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4.
周建平 《右江医学》2007,35(1):9-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895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以脉压≤60mmHg、61~80mmHg、81~100mmHg、≥100mmHg分为4个亚组进行分析;再将高血压病人分为心电图异常与心电图正常2组比较。结果随脉压增加,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逐渐增加,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增长,而舒张压下降(P<0.01)。心电图异常组脉压、收缩压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相关性密切,是评价高血压病危险度及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关浩增  李醒三  郭清  陈敏  莫永秀  韦巍 《广西医学》2005,27(12):1909-19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平均脉压(24hMPP)与靶器官亚临床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检查他们的24h动态血压(AMB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计算出相应的24h平均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CCA-IMT)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并将两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和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24hⅧP、24hSBP和24hM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该组的LVMI,CCA-1MT和UAE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的24hMPP与LVMl、CCA-IMT和UAE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0,43,0,39,P〈0.01)。结论24h动态脉压和LVMI、CCA-IMT、UAE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脉压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亚临床损害有关,检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h平均脉压、左室重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和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将有利于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逆转。  相似文献   

16.
吴秀娟  蒋宗明  王时敏  沈水娟  吕安庆  陈忠华 《浙江医学》2017,39(24):2250-2253,2256
目的探讨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胃肠大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胃肠大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4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0例。Ⅰ组患者术中MAP控制为65~85mmHg,Ⅱ组患者术中MAP控制为86~100mmH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指标、术后AKI发生率和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平衡液、胶体液、血浆、红细胞输注量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大(均P<0.05),术中心动过缓和房性早搏发生率亦较高(均P<0.05),术后AKI发生率、术后收治住ICU率均较低(均P<0.05),收治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胃肠大手术中维持较高MAP水平可降低术后AKI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相关因素与脉压(PP)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09例(男185例,女12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脉压(PP)≤60 mmHg、60100 mmHg分为三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与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血脂、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BMI、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 脉压与SBP(r=0.48)、年龄(r=0.25)、高血压病程(r=0.23)、LVMI(r=0.65)、颈动脉斑块(r=0.69)、EF(r=0.31)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DBP(r=-0.90)、FS(r=-0.35)、高密度脂蛋白(HDL)(r=-0.22)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资料显示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程、SBP、DBP、EF、FS、高密度脂蛋白、LVMI、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秋实  周智林  谢晓林  林玎  林萍  刘路平  马静 《浙江医学》2017,39(23):2132-2134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高血压(OHT)对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WV)与颈动脉反射波增益指数(AI)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行生化指标、卧立位血压等检查,OHT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2min平均收缩压升高≥20mmHg,平均收缩压增加或减少<20mmHg即直立性血压正常(ONT)。分别测定PWV和AI。结果OHT组与ONT组PWV、仰卧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HT组直立位时AI明显高于ONT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HT与AI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P<0.05)。结论OHT可能与动脉压反射波增强相关并受动脉性能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