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自我血糖监测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经规范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3个月、6个月时分别检查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自我血糖监测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我血糖监测是保障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8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酸等生化指标,根据血糖波动系数(BGFC)分为3组(A组BGFC≤1.5,B组1.5〈BGFC〈3,C组BGFC≥3.0),分析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各组患者葡萄糖平均值、空腹血糖平均值、高血糖(≥11.1mmol/L)时间比、低血糖(≤3.9mmolfL)时间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患者HbAlc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BGFC的增加HbAlc升高。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HbAlc相关。随着BGFC的升高,HbAlc升高。HbAlc越高的患者可能血糖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一大健康杀手,这类疾病病程长,治愈艰难,医疗花费大,这一终身疾病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有效地监控糖尿病的病情变化,判断体内糖代谢的程度,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对于优化血糖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病人中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测定血清铁及hs-CRP水平,并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根据超声结果将其分为颈总动脉正常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及颈总动脉内斑块形成组.结果血清铁异常率在颈总动脉正常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及颈总动脉内斑块形成组呈增高趋势,颈总动脉内斑块形成组血清铁异常率明显高于颈总动脉正常组(P〈0.05);hs-CRP水平在3组中亦呈增高趋势,颈总动脉内斑块形成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颈总动脉正常组(P〈0.05);血清铁与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铁、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关,但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且血糖波动较为明显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血糖稳定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斑块发生比例及各类斑块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大于对照组,斑块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软斑块及硬斑块占所有斑块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明显,提示应进一步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医院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55例18-75岁2型糖尿病患者,对255例患者利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结合患者病情及血糖变化情况,统一对其注射胰岛素,以降低患者血糖,利用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有研究样本中有将近200例患者在饭后出现血糖明显升高,一般早饭后血糖上升2 mmol/L,而晚饭后血糖上升3 mmol/L。同时,存在无感知低血糖患病者60例,也有极少数的病患者在第二天凌晨五至六点钟时血糖有所上升。结论:在临床中积极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给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剂量提供有效指导,医生能便捷地根据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作有效治疗调整,不但减轻病患者的痛苦,更降低病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3 d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辨证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实证组包括热盛津亏证、痰湿内阻证、血瘀脉络证,虚证组包括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观察患者血糖均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虚证组与实证组 M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各证型间 MAG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阴阳两虚证MAGE高于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平均血糖无关,而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虚证类证候血糖波动性较大,阴阳两虚证血糖波动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以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职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同时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等,比较两组间血尿酸水平,分别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与UA、TC呈正相关(P〈0.05,P〈0.01)。UA与IMT,TC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是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远高于持续性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更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医对血糖波动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演化成一个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血糖波动的产生源于水谷精微输布异常,气化失司、升降失调所致,而中焦是一身脏腑气机之重要枢纽,中焦功能正常,气道通畅,水精四布,气血生化有源,脏腑得以滋养,则血糖平衡稳定。从中焦论治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应以调理中焦运化及气机升降功能为基本原则,通过调节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以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功能,使血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与指尖血糖比较,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有高血糖,血糖高时间段为早餐后1~2 h及中餐、晚餐后2~3 h,26例患者发生低血糖47次,其中无低血糖症状31次,低血糖发生时间多在22:00—4:00。同时进行的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3次低血糖。结论 CGMS可全面反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与指尖血糖相比,能发现更多的低血糖和高血糖,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者监测血糖的意义,为此类患者寻找更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30例作为A组,合并高血压者30例作为B组,比较2组血糖、血脂、超重、肥胖情况。结果 A组体质量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低于B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A组脂代谢紊乱、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单纯T2DM患者较T2DM合并高血压者脂代谢紊乱、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低。临床中T2DM患者需监测血糖、调节血脂、控制体质量以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监测72h血糖,并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重点做好双C应用护理,皮肤护理,疗效监测等,同时重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7-10天后60例患者血糖水平均达理想状态,胰岛素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皮质醇水平(F)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按腰臀比(WHR)分为非肥胖组(男WHR0.9或女WHR0.85)36例,肥胖组(男WHR≥0.9或女WHR≥0.85)11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糖、血皮质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肥胖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WHR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均0.05);肥胖组空腹静脉血糖(FPG)、夜间00:00皮质醇水平(0:00F)、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Lp(a)、HOMA-IR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均0.05);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ISI均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均0.05)。(2)FPG、0:00F、HbA1c、TG、LDL-C与WHR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ISI、HDL-C与WHR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0:00F与FPG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TG与ISI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肥胖可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血皮质醇水平升高,且升高的皮质醇水平与FP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皮质醇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过程,并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强化血糖监测,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血糖监测(SMBG)。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行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MBG、PT≥10mmol/L时间、PT≤3.9mmol/L时间、LAGS、MAGE、GA、2hPG,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FPG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强化血糖监测,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血糖监测(SMBG)。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行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MBG、PT≥10mmol/L时间、PT≤3.9mmol/L时间、LAGS、MAGE、GA、2hPG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FPG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消渴病范畴,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及临床观察,作者认为血糖波动是由于"脾气散精"功能失常而引起,因此,要想保持血糖的长久稳定,调理脾胃为第一要素,故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1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越高,病程越长,对自我监测血糖的自觉性越高,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并发症越少。结论: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和严重高血糖,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个人行为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受教育程度低者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清热理气化浊中药方剂对湿热中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给予胰岛素联合清热理气化浊中药方剂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作用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血糖平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FINS、IAI、IR指标,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减少胰岛素剂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有稳定血糖波动的疗效,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整体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17-1619
目的:观察滋水通脉饮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40mg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通脉饮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斑块总积分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滋水通脉饮可能通过降低sICAM-1水平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