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刚 《黑龙江医学》2013,37(7):561-56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样选取168例转子间骨折病人并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医治,而治疗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医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对比,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例数为72例(占总数的85.7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例(占总数的6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动力髋螺钉对于治疗转子间骨折都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优良率高于使用动力髋螺钉。  相似文献   

2.
李同林 《吉林医学》2013,34(6):1018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固定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患者适应动力髋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传统的动力髋螺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和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温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各4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可靠,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锁定钢板术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80例)和动力髋螺钉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9±5)min,显著短于动力髋螺钉组的(73±7)min;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的平均失血量为(120±19)mL,显著少于动力髋螺钉组的(320±23)mL;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5±1.0)周,显著短于动力髋螺钉组的(6.5±2.0)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平均透视时间及术后优良率这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有效避免出血过多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优良率为7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置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田庆海 《当代医学》2011,17(22):87-8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将1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8例、动力髋螺钉(DHS)组80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2.04%,动力髋螺钉(DHS)组优良率80.00%,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中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复位后质量好、固定合理可靠、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王道生  郑永义 《吉林医学》2015,(7):1292-1293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4例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治疗方法不同进行临床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17例和髋动力锁定钢板组17例。结果:髋动力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但是髋动力锁定钢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股骨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与全髋关节置换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术后随访有完整资料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治疗57例,空心螺钉内固定(空心螺钉组)治疗51例,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全髋置换组)治疗90例,经复诊及随访。从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对3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51月,平均36月。3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组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比较,全髋置换组优于锁定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24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2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FHR组)。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并发症。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最少(121.8±11.3)mL、手术时间最短(52.1±13.6)min,分别与DHS组、FH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最快(12.4±3.2)d、住院时间最短(7.2±1.5)d,与PFNA组、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明显高于PFNA组、DHS组(χ^2=6.341、5.873,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16.7%),明显低于DHS组、FHR组(χ^2=11.653、8.325,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选择2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对比。结果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术后的并发症也最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鑫  陈明  徐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33-3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42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8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DHS组(P〈0.05)。PFN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DHS组(Х^2=5.39,P〈0.05)。PF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Х^2=3.90,P〈0.05)。结论PFN及DHS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术后疗效更佳,并发症少,特别适合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问骨折。  相似文献   

14.
伍旭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85-86,92
目的探讨AO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研究的23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同定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TH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如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udema改良的Merli D’Aubigne评分系统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访发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THA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效果显著优于PFNA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3种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Gamma钉内固定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47例、解剖形钢板内固定35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月。三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amm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短及解剖钢板组出血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amma钉组负重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和解剖钢板组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解剖钢板组比Gamma钉组住院费用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85.10%和85.71%,Gamma组优良率最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病情、严格掌握适应症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6例(LPFP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DHS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0~24.0个月,平均12.6个月.LPF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优缺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49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31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早期Harris评分及6个月、1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2组间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卧床时间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短;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Harris评分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年Harri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髋关节置换组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1.1、A1.2、A1.3、A2.1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首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应选择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8.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5例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崇 《医学综述》2009,15(7):1100-1102
目的对比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锁定解剖钢板组(A组)、单纯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DHS)组(B组)、DHS联合空心加压螺钉组(C组)。采用切开复位,分别应用锁定解剖钢板、DHS及DHS联合空心加压螺钉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结果95例患者获得随访8个月至2年、优良率A组64.3%,B组70.5%,C组93.7%。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1)。结论对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及并存病情况,选择更适宜的内固定,可获得更高优良率的临床疗效;DHS联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术后强度、稳定性和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当代医学》2014,(28):92-93
目的比较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7月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CP组(n=43)与DHS组(n=41)。LCP组采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LCP与DHS 2组固定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其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CP组手术时间(102.8±15.7)min、术中出血(229.7±105.3)mL均明显少于DHS组的(122.6±23.5)min、(358.2±197.2)mL;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91.3±5.6)明显高于DHS组的(80.5±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LCP与DHS均为临床常用内固定治疗方法,且疗效较为理想;LCP具有更为突出的远期预后,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安全,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其中解剖钢板27例(A组),DHS 29例(B组),统计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解剖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解剖钢板比DHS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