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假性癫(疒间)发作临床特征与视频脑电图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假性癫疒间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5例假性癫疒间 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监护结果 ,并与 2 5例癫疒间比较。结果 假性癫疒间 组发病前均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发作时意识清楚 ,并可记忆发作时的情况 ,视频脑电监护无疒间样放电。结论 视频脑电监护可同步观察患儿发作时的表现和脑电活动情况 ,对鉴别诊断假性癫疒间 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脑性瘫痪(CP)合并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CP的患儿100例,行常规脑电图及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痫样放电发生率及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差异。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诊断为CP合并癫痫63例,CP合并非癫痫发作性疾病36例,单纯CP1例。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显示,出现痫样放电62例(62%),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36例(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脑电图监测同步节律放电51例(82.2%),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11例(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CP患儿痫样放电检出率。将其结果与患儿发作时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作为鉴别诊断CP合并癫痫及合并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儿童假性癫痫发作的原因很多,临床上极易与癫痫(EP)发作相混淆,为提高癫痫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盲目应用抗癫痫药物,对35例有癫痫样发作的患儿同时进行视频脑电图的描记及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波多普勒方法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方法,对46例癫痫患儿发作间期及6例发作中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结果 症状性癫痫脑血流低下的比例较高。肌痉挛发作时脑血流速度在脑电出现多棘慢波后迅速上升,而后一过性下降。结论 癫痫患儿发作问期脑血流的低下与脑的器质性损害有关。癫痫发作类型不同,脑血流速度改变亦不同,反映了发作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电视录相脑电监测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评价电视录相脑电图(Video-EEG)监测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3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连续6小时的包括清醒、睡眠、诱发试验及必要的认知测验的Video-EEG监测。结果经发作期Video-EEG监测证实,60例初诊为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21例(35%)为非癫痫性发作;28例其他症状发作中,24例(86%)为非癫痫性发作。102例痫样放电患儿中82例(80.4%)确定了发作类型,35例(34.3%)确定了癫痫类型。Video-EEG监测可发现短暂轻微的癫痫发作及痫样放电引起的一过性认知损伤的表现。结论Video-EEG在排除非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性发作的类型、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可进一步提高癫痫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癎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癎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慢波、棘-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癎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惊厥临床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惊厥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作形式各式各样,发作表现常不典型,其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脑电图检查资料。常规脑电图捕捉发作的机会有限,数字化视频脑电图(video-EEG)监测可把患儿的发作表现及脑电图波形同屏显示,并可长时间监测其临床特征及脑电变化,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现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婴儿发作性事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仪,对53例婴儿发作性事件进行发作期脑电监测分析。结果 癫痫组31例中,AEEG监测时出现临床发作130次,发作期痫性放电阳性率为96.8%(30/31例);痫性放电起源部位分布于颞区、额区、中央区、枕区或全脑,出现时间以非快速眼动睡眠第1、2期为多。癫痫样组22例中,AEEG监测时出现临床发作99次,经脑电活动同步分析均无痢性放电,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 应用AEEG对发作期脑电活动进行监测分析,有助于婴儿发作性事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肌电图(EMG)多导监测技术探索几种持续时间短暂的癫痫发作临床及神经电生理鉴别要点。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科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VEEG监测到的以快速跌倒、 点头或肢体抖动为主要发作表现的51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每次发作时临床、 脑电图(EEG)和EMG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51例共监测到745次临床发作, 包括癫痫性痉挛发作391次(52.5%)、 肌阵挛发作138次(18.5%)、 失张力发作117次(15.7%)、 负性肌阵挛61次(8.2%)、 强直发作27次(3.6%)、 肌阵挛-失张力发作11次(1.5%)。不同发作形式具有各自的临床-脑电-肌电特征。依据发作期EMG, 可大致分为肌电爆发和肌电静息(衰减)组。结论 以快速跌倒、 点头或肢体抖动为特征的癫痫发作最常见于癫痫性痉挛、 肌阵挛发作、 强直发作、 失张力发作、 负性肌阵挛、 肌阵挛-失张力, 其共同特点是快速而短暂, 单纯根据病史描述难以准确区分。应用 VEEG-EMG多导监测技术可对其发作形式进行准确分类, 从而有助癫痫的诊断、 分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症16例临床特征和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和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为起病年龄3岁以内15例,占93%,全部患儿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有皮肤表现者13例,占81%,以色素脱失斑最多见。智力低下者3例,占19%,全部患儿均有脑CT或MRI改变,对3例不典型病列通过脑CT检查确诊。结论 癫痫,特殊的皮肤损害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脑C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