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升补宗气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春霞 《中医杂志》2007,48(3):213-214
慢性心功能不全属于中医学“水肿”、“心水”、“心悸”、“怔忡”、“痰饮”、“咳喘”等范畴。颜乾麟教授近年运用升补宗气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由于心脏血管老化、功能下降,宗气下陷,升举无力,失于温煦推动,血滞心脉,导致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宗气下陷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在发病基础、临床表现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是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病机,升补宗气是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升补宗气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玲 《山西中医》2010,26(10):58-59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该病临床表现的类似记载,根据其证候,可分为宗气虚与宗气下陷辨证论治.据升补宗气法拟定的中药复方具有益气强心的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4.
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自1998年开始以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发作40例,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症状总改善率94.5/,显效率57.5%,心电图总有效率72.5%,显效率35%;同时能纠正心律失常,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统计表明各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速效救心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升补宗气法论治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中医文献关于宗气学说的探讨 ,结合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及临床特点 ,认为宗气下陷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机 ,升补宗气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从升补宗气论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作为老年期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基础及临床表现与一般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明显不同。笔者根据该病的病变特点 ,结合中医学理论 ,以升补宗气法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疗效 ,兹讨论如下。1 宗气下陷是老年冠心痛心绞痛发作的重要病机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又名大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以升补宗气法结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万义 《吉林中医药》2008,28(7):469-470
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贯心脉行气血,二是走息道而行呼吸.宗气虚,主要表现为心肺功能的下降,宗气下陷是宗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有疲劳、乏力、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表现及神经症状等.其临床表现从初期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到后期的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宗气虚、宗气下陷的病机,升补宗气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0.
邱笑琼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17-1717
随着中医对心衰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有关心衰的辨证论治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实质上为宗气不足,治疗上应该以“升补宗气”为基本治疗原则。本文从宗气与心肺的关系、宗气不足在心力衰竭中的地位及临证予升补宗气为大法以治疗心衰这几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益气固肾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卫林 《陕西中医》2004,25(2):108-109
目的 :探讨益气固肾类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根据辨证分为阳气虚型和阴虚型两类 ,阳气虚型用 号方 (红参、白术、茯苓、附子、葶苈子等 ) ,阴虚型用 号方 (西洋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玉竹等 ) ,并随症加减治疗本病 2 3例。结果 :总有效率 95 .6%。提示 :益气固肾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养心氏片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胸闷、憋喘、心悸、水肿、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3%、87%、80%、82%、8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并积淀了大量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评价,对把握心衰的中医证候、遣方用药及疗效规律,规范临床应用方案,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衰论治     
对心衰的病名、病象、病因病机(久患心疾、久患肺疾、久患肾疾)分别予以概述;提出其辨证要点(辨急性与慢性、辨诱因、辨标本盛衰);并分6证(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阴阳俱虚、阳虚水泛、阳衰气脱、阴竭阳脱)论述其证治方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载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作用的强心合剂口服,7 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BNP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载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可以改善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BNP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瘀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基线期及治疗后心室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6 min步行试验变化,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基线期,2组心室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6 min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LVEF和6 min步行试验显著高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瘀证患者具有良好的辨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证的病证结合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将44只昆明种(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君子汤加减组(12.89 g·kg-1)。模型组及四君子汤加减组给予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处理,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缩窄。采用超声心动图、病理学检测对心力衰竭进行疾病模型判断及药效学评估;从宏观表征、微观生物学、方剂反证3个层面分别对小鼠的一般性体征、体质量、旷场、抓力、线粒体超微结构等宏、微观表征进行采集,并测定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表达,以判断证候类型。结果 TAC术后8周,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四君子汤加减可显著改善小鼠LVEF(P<0.05)。心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壁增厚,四君子加减可显著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在6~8周,相较于假手术组及四君子汤加减组,模型组小鼠出现显著的毛发不齐,毛发枯黄、活跃度降低及精神萎靡的情况。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加减组体质量增长值明显上升(P<0.05)。在6~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旷场距离及旷场速度均明显下降(P<0.05),而四君子汤加减组在第8周明显改善旷场距离及旷场速度(P<0.05)。在6~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抓力最大值明显下降(P<0.05),而四君子汤加减组TAC术后8周抓力最大值明显增加(P<0.05)。腓肠肌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肌组织基质不均匀,线粒体肿胀,体积变大,基质溶解,嵴缺失,空泡化;四君子汤加减组可改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基质空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腓肠肌分裂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显著增高(P<0.01),线粒体融合素1(MFN1)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加减组小鼠腓肠肌分裂蛋白DRP1表达明显降低(P<0.05),MFN1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TAC术后小鼠6~8周出现显著的气虚证候表现,同时伴随腓肠肌线粒体形态功能异常,而四君子汤加减可显著改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强心煎剂。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低频(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1)。对照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益气强心煎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甚至更低。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有多种认识,心病不仅在心,也在血液与血管。致病之“祸”源自血管,血液内的“毒素”长期在血管中运行,逐渐导致血管壁增厚、失去弹性、逐渐硬化,血管通路不畅与心室重塑形成正反馈,不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中医学无“血管”之名,只有“脉”。无论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乃至血浊等诸因素,皆可造成脉道痹阻,从而发病。相比传统的强心、养心法,通脉法从整体观的角度,调整气血,通达五脏,有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综合运用益气通脉、温阳通脉、理气通脉、化瘀通脉、化浊通脉、利水通脉及解毒通脉等方法,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改善血循环,达到开源引流、疏通脉络的目的,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