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对肾结石术后病人生活方式转变及降低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肾结石病人分为TTM组及常规组各90例。TTM组共86例病人完成研究,采用了TTM模型干预。常规组共82例病人完成研究,采用了常规护理措施。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修订版(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ⅡR)[1]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健康行为、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结石的复发率。[结果]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TTM组优于常规组(P<0.05);TTM组病人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阶段性行为转变模式可以促进肾结石术后病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健康生活水平,降低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优于传统宣教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TTM)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且符合IFG诊断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团队根据TTM理论,制定综合、分阶段干预措施,一对一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医学营养、糖尿病知识和心理等干预,使其逐步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当的运动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应用TTM方法干预生活方式后,IFG人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较干预前好转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FG人群三餐饮食搭配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摄入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食盐、蔬菜摄入的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人群每天有效运动时间、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均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TTM干预有助于帮助IFG人群逐步建立和维持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改善代谢指标,从而降低发病危险因素,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行为转变理论在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rans 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TTM)是由美国学者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1984年提出的,是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一个有目的的行为转变模型[1].行为转变理论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整合了若干个行为干预模型的模式和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引导来转变人们的日常不良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2].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3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3个阶段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分别为(39.3&#177;9.1),(108.8&#177;11.7) g/L,明显高于实施前的(37.2&#177;8.3),(105.6&#177;10.4)g/L,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29,-2.4014;P<0.05)。干预前患者收缩压为(148.6&#177;20.5)mm Hg,K+和Na+浓度分别为(5.5&#177;1.4),(146.1&#177;16.5)mmol/L,干预后患者收缩压为(141.2&#177;22.3)mmHg,K+和Na+浓度分别为(4.9&#177;1.3),(139.2&#177;20.3)mmol/L,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8699,3.6893,3.0985;P<0.05)。干预后患者体质量、血压和无明显水肿达标率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SGA评估营养良好的患者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分别为40例(44.9%),70例(78.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P<0.05)。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有利于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肥胖儿童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肥胖儿童采取护理干预其生活方式,6个月后观察其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和对照组50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50例存在有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喜肉食、甜食、零食及油炸食物,临睡前吃东西,不爱运动,饭后不活动,喜爱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不良生活方式,经过护理干预后,其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在肥胖儿童生活方式矫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获得良好的减肥效果,指导肥胖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帮助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以行为转变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在入院时和6个月后,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和常规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转变有效,其中干预组改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对帮助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6个月。在患者入院1周内和实施干预6个月后均进行自我护理所处阶段评估,并于干预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腹膜透析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行为及自我护理行为所处阶段。结果:观察组腹膜透析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行为所处阶段(除准备阶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18岁以上居民超重、肥胖的发生情况,为实施超重、肥胖预防控制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社区卫生诊断资料和2009年广州市第二次社区卫生诊断资料,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筛查标准体重指数,简单分析社区居民体重指数的基本情况,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居民2004年超重检出率为13.78%,2009年超重检出率为23.7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4年肥胖检出率为3.74%,2009年肥胖检出率为5.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该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实施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2型糖尿病(DM)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居民60名,由专职医务人员一对一进行18个月的运动、膳食和心理等干预指导,通过宣传相关知识,使其逐渐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当的运动量,注意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结果本组60名高危人群干预后,每天三餐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食盐、蔬菜摄人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及有效运动量/总运动量、体重指数、腹围等,均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强化干预有助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低发病危险因素,达到逐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制定的干预措施。应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MLHFQ)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后续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组死亡2例,失访5例,43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死亡3例,失访7例,40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40.14±17.59),(59.98±17.44),(52.28±16.46)分,对照组分别为(38.45±16.00),(45.25±14.80),(41.30±14.40)分,两组患者入组时MLHF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9,3.22;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定的干预方案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干预对社区老年膝关节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长期效果。 方法 采用集群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择北京市14个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分组,纳入18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膝关节炎患者。该研究共持续48周,其中干预时间0~24周,随访时间24~48周。试验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运动指导。比较两组运动依从性、自我效能、决策均衡和膝关节疼痛程度。 结果 共有156例患者(试验组87例,对照组69例)完成了研究。干预24周时,试验组运动依从性得分为(7.58±1.29)分,对照组得分为(5.00±1.53)分;干预36周时,试验组运动依从性得分为(6.55±1.28)分,对照组得分为(3.89±1.53)分;干预48周时,试验组运动依从性得分为(5.56±1.00)分,对照组得分为(3.16±1.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感知益处高于对照组,感知障碍和膝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干预能够长期改善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依从性,优化运动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降低膝关节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重及肥胖对不育男性精液参数及精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亚临床不育男性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BMI 18.5-22.9kg/m^2)、超重(BMI 23.0-27.4kg/m^2)、肥胖(BMI≥27.5 kg/m^2)3组。精液参数分析后,留取精浆检测α-葡糖苷酶(A-Glu)、酸性磷酸酶(ACP)和果糖(Fru)含量。结果符合标准资料完整者215人,平均年龄(33.7±6.9)岁,平均BMI:(24.3±3.2)kg/m^2。各BMI组间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其中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3组间的精子浓度和精液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精浆生化指标中,各BMI组间精浆A-Glu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精浆A-Glu活性随着BMI增加而降低,其中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精浆A-Glu活性差异显著(P〈0.05),ACP及Fru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亚临床不育人群中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及精浆A-Glu活性会随着BMI的增加而降低。说明体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生殖能力,但是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强化干预对改变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及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及人体学指标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由专职培训的医护人员对60名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进行两年的运动、膳食、心理等一对一强化干预及随访和健康知识讲座,使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有效运动量,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结果强化干预后60名MS个体,做到了三餐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盐及蔬菜摄入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体重指数、腰围、血压、TG、LDL、HDL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化干预有助于MS及高危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但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9.
Maša Černelič-Bizjak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2019,23(3):515-520
BackgroundIndividuals with long-term chronic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may experience excessive stress and negative cognitions and feelings. Changes in negative cognition about body image are often reported as outcomes of obesity treatment. In turn,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also influences behavioural adherence and success in weight loss.Objectives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lucidate psyc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6 months of lifestyle behaviour interven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ese changes with actual weight loss.MethodsThe study examined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and obesity treatment-related variables among 33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age = 38.9 ± 6.5 years) participating in a 6-month diet and exercise weight loss intervention. Measurements of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and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were taken at baseline and after 6-months.Discussion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in all physical variables (e.g. weight, percentage of body fat mass,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 after intervention.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treatment, and these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obesity indicators.ConclusionsChanges in weight and body image probably influence each other dynamically.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pport the inclusion of cognitive intervention aimed at improving body image in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及其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关系,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测量身高、体质量筛查超重、肥胖学生,同时发放饮食生活习惯调查问卷,以体质量正常的学生作为对照。结果超重、肥胖在上海市长宁区中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分别为18.2%和12.6%,相对于体质量正常的学生,超重、肥胖学生偏爱饮料、油炸食品和夜宵,课外、课间运动少,喜欢使用电子产品。结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是引起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应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