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间隔时间预备不同桩核系统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132颗下颌单根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和桩核制作及粘结.132颗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桩核粘固后5 min、15 min、30 min、24 h,阴性对照组进行牙体预备,每组内再随机分为铸造桩核磷酸锌粘固、铸造桩核聚羧酸锌粘固和玻璃纤维桩核树脂粘固亚组.每一标本进行染色法评价微渗漏情况.结果:相同的桩核系统中,渗漏值随着桩核粘固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相同的间隔时间下,5 min、15 min和24 h时,纤维桩核系统的渗漏值最小,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时铸造桩核磷酸锌粘固组与纤维桩核系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间隔时间预备不同桩核系统对桩核微渗漏值有影响,为了桩核的稳固,应尽量在桩核粘固24 h后进行牙体预备.  相似文献   

2.
不同桩核微渗漏情况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成品桩钉加复合树脂核、传统银汞桩核和粘结银汞桩核冠向微渗漏情况 ,探讨粘结银汞桩核在后牙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30颗新拔除的磨牙分为 3组 ,分别用成品桩钉加复合树脂核、传统银汞桩核和粘结银汞桩核修复后放入印度墨水中 1周 ,另选择 10颗磨牙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 ,评价冠方微渗漏情况。结果 :粘结银汞桩核微渗漏明显小于传统银汞桩核 (P <0 .0 1) ;传统银汞桩核与成品桩钉加复合树脂核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粘结银汞桩核修复可有效降低微渗漏 ,预防桩核修复后因微渗漏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黏接银汞桩核、传统银汞桩核和纤维树脂桩核的冠向微渗漏情况,为临床桩核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0颗新拔除的人上颌磨牙,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制作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黏接银汞桩核、传统银汞桩核和纤维树脂桩核,另2组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然后浸入印度墨水中1周,评价不同桩核的冠向微渗漏情况.结果 4个实验组微渗漏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P < 0.05);纤维树脂桩核组和黏接银汞桩核组微渗漏明显小于传统银汞桩核组和铸造镍铬合金桩核组(P < 0.05).结论 各种桩核修复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微渗漏,其中黏接银汞桩核和纤维树脂桩核修复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粘接纤维桩核后不同间隔时间核预备对桩核系统微渗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桩核预备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45颗人下颌前磨牙进行截冠、根管预备和热牙胶充填,并分别于纤维桩核粘接后5、15和30 min行核预备(桩核组,每组10颗样本牙),阳性对照组(每组5颗样本牙)仅充填根尖5 mm热牙胶,阴性对照组(每组10颗样本牙)桩核修复后不进行核预备.采用液体输送法检测桩核系统微渗漏量,并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粘接界面缝隙.结果 高速机头行核预备后桩核系统微渗漏量增加,阴性对照组微渗漏量[(1.50×10-6 ±0.37×10-6) μl· min-1·Pa-1]均显著低于3个桩核组(P<0.05);5 min桩核组微渗漏量为(6.02 ×10-5 ±1.02 ×10-5)μ1·min-1·pa-1,明显高于15 min桩核组[(1.50×10-5 ±0.26×10-5) μl· min-1·Pa-1 ]和30 min桩核组[ (1.50 ×10-5±0.39×10-5)μl· min-1·Pa-1] (P<0.05).扫描电镜观察5 min桩核组根管壁与粘接剂间缝隙较大,且由根尖向根颈逐渐扩大.结论 高速机头振动对纤维桩核系统封闭性有负面影响,本项实验条件下粘接纤维桩核后应过15 min再行核预备,微渗漏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制作方法对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微渗漏的影响.对36颗经根管治疗的单根离体牙根,使用纤维桩加ParaCore双固化流动树脂,不同方法制作桩核修复体,通过染色透明化法,观察修复体的微渗漏情况.直接成型-直接粘接法制作的修复体微渗漏值(4.94±1.71) mm显著高于直接成型-再粘接法(0.91 ±0.33) mm和间接成型-再粘接法(0.87-0.27) mm(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染色法测量冠向微渗漏的大小,比较不同桩核及粘接剂的冠向封闭能力.方法:选择50 颗离体下颌单根管前磨牙,使用ProTaper镍钛锉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样本随机分为6 组.A组为暂封组、B组为树脂粘接纤维桩核组, C组为树脂粘接铸造金属桩核组, D组为磷酸锌粘固铸造金属桩核组, E组为阳性对照组,F组为阴性对照组.除阳性对照组,所有根管侧向加压法充填.桩道预备和桩核修复后印度墨水染色1 周,透明处理,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冠向染料渗入情况.结果:暂封组冠向微渗漏值明显大于各桩核修复组(P<0.05);树脂粘接的纤维桩组与金属桩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树脂粘接的纤维桩组和金属桩组的冠向微渗漏值均明显小于磷酸锌粘固组(P<0.05).结论:桩核修复可以减小冠向微渗漏,树脂粘接材料封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桩核系统修复的离体牙和无桩修复的离体牙,在冷热循环实验和疲劳实验后牙根的微裂纹情况.方法 30颗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中切牙,在釉牙骨质界上2mm截去牙冠,分成3组,每组10颗牙,分别用镍铬合金铸造桩核+金属烤瓷冠(金属桩组)、石英纤维桩+树脂核+金属烤瓷冠(纤维桩组)、无桩金属烤瓷冠修复(无桩组),进行冷热循环实验和疲劳实验,显微镜下观察牙根的微裂纹数,并记录数值,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属桩组牙根的微裂纹数大于纤维桩组和无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金属桩组牙根四个面之间的微裂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属桩核修复的离体牙牙根的微裂纹数多于纤维桩修复和无桩修复的离体牙牙根.  相似文献   

8.
铸造桩核加金瓷全冠修复龈下牙体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铸造桩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涉及龈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3例69只涉及龈下缺损的患牙采用铸造桩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进行修复。铸造桩核与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先后取模制作完成,结果 患牙经治疗6-12月后检查69只,良好62只,占89.86%,一般6只,占8.70%,失败1只,占1.44%。结论 铸造桩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龈下的牙体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常用的粘结材料与核材料对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方法 :选用 4 5颗大小相似的完好前磨牙 ,随机分为 9个实验组。对离体牙进行标准的铸造金属全冠及固定尺寸的Ⅱ类洞牙体预备后 ,分别用 3种不同的核材料 (树脂、银汞、铸造合金 )充填窝洞。常规方法铸冠 ,用 3种不同的粘结材料 (锌汀、聚羧酸、玻璃离子 )进行粘固。温度循环、染色、包埋后 ,片切标本 ,镜下观察冠边缘及核下微漏。结果 :银汞核与树脂核下微漏小于铸造核 (P<0 .0 5 ) ,玻璃离子粘结剂抗微漏性能优于聚羧酸和锌汀 (P <0 .0 5 )。结论 :本实验提示 :玻璃离子抗微漏性能优于锌汀与聚羧酸。树脂核在预先对粘结面处理后 ,其抗微漏性能与银汞核近似 ,优于铸造合金核。粘结剂的选择对微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与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试自行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改性的核树脂(UFD-C)与三种材料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方法:选择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各10个,每种随机分成2组.在桩周分别用UFD-C或Luxa-Core(L-C)商品核树脂充填,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结面片切成约0.9mm×0.9mm的长方形柱状试件,每组共15个试件.测试其粘结强度,并观察其断裂类型.结果:UFD-C与三种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20.08±2.79 MPa、17.78±5.70 MPa、20.12±3.78 MPa;L-C与三种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21.09±3.64 MPa、23.55±3.41 MPa、18.12±3.80 MPa.L-C与玻璃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高于UFD-C与玻璃纤维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核树脂与石英纤维桩和碳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视显微镜观察92%试件是粘结界面的断裂.结论: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与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与商品Luxa-Core核树脂相当,能满足牙体缺损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不同固位形式嵌体冠对离体短冠磨牙进行修复,通过对比观察微渗漏情况,评估临床修复效果。方法:离体短冠磨牙根管治疗后制作钴铬合金嵌体冠修复,分为髓室固位嵌体冠、常规桩核嵌体冠、插销桩核嵌体冠3组,所有样本浸泡于印度墨水中3周,然后沿近远中方向纵行剖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结果:插销桩核嵌体冠组微渗漏值大于其它两组,但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嵌体冠均可应用于短冠磨牙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材料桩核对IPS-Empress 2全瓷冠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对IPS- Empress 2全瓷冠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规律。方法制作全瓷桩核、氧化锆桩树脂核、金合金桩核、镀金镍铬合金桩核和镍铬合金桩核各3个,用PR- 650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不同桩核背景下IPS- Empress 2全瓷冠唇面切1/3、中1/3和颈1/3的L*、a*、b*颜色参数,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对全瓷冠颜色的影响。结果全瓷桩核和镀金镍铬合金桩核背景的L*、a*、b*值均高于其他桩核背景,氧化锆桩树脂核背景的L*、a*值较高,b*值较低,金合金桩核背景的L*、a*、b*值较低,镍铬合金背景的L*、a*、b*值最低。结论应用IPS- Empress2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上前牙时,推荐使用全瓷桩核和氧化锆桩树脂核,也可以考虑使用镀金镍铬合金桩核或金合金桩核,不推荐使用镍铬合金桩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桩核冠修复3种根管封闭剂充填的根管桩道制备后微渗漏值变化。方法:60个离体牙哉除牙冠,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至#40,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用AHplus、Cortisomol、氧化锌3种根管封闭剂加牙胶尖以侧压法充填。于充填后7d每组随机分为桩道预备组和对照组(非桩道预备组)。桩道组用3M桩道车针行桩道预备。所有牙用10g/L亚甲蓝液染色72h后将牙体劈开,用游标卡尺测量根尖部染色长度。结果:对照组3种根管封闭剂都有一定的微渗漏,其中以AHplus微渗漏值最小,氧化锌最大,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道预备组与对照组相比,3种封闭剂微渗漏值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Hplus增幅最小,明显优于另两组(P〈0.05)。结论:桩核冠修复时,选择AHplus根管封闭剂充填根管,利于保持桩道制备后剩余根充材料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薄弱根管的冠向微渗漏大小。方法:选择单根管前磨牙60颗,完善根管治疗后制备成薄弱根管形态。分组制作粘接 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A 组)、预成单支纤维桩+流体树脂核(B 组)和铸造金钯金属桩核(C 组),每组20颗。印度墨水染色4周后脱矿脱水透明化处理,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情况并分析统计学差异。再将标本完全脱矿,观察微渗漏产生的界面。结果:3种桩核修复薄弱根管后根管壁与桩核之间均存在微渗漏,A 组与 C 组冠方微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 >0.05),均明显小于 B 组(P <0.05)。A 组、C 组微渗漏多产生在桩核与树脂水门汀之间,B 组则多出现于树脂水门汀与根管壁之间。结论: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薄弱根管的冠方微渗漏多产生于桩核与粘接剂界面,大小与金属桩组相似且均明显小于单支纤维桩+树脂核组。  相似文献   

15.
桩核材料对全瓷冠半透性和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对全瓷冠不同部位半透性和颜色的影响。方法:制作全瓷桩核、氧化锆桩树脂核、抛光金合金桩核、抛光钯银合金桩核、钴铬合金烤瓷桩核各3个,测量不同桩核背景下IPS-Empress2全瓷冠唇面颈1/3、中1/3和切1/3的透射率和颜色参数,计算色差(ΔE)。结果:在全瓷桩核和氧化锆桩树脂核背景下,全瓷冠的颈1/3和中1/3的透射率最高;不同桩核下全瓷冠切1/3的透射率无差别。全瓷桩核背景的全瓷冠的L*值最高,抛光钯银合金桩核背景的L*值最低;在全瓷冠的颈1/3,抛光钯银合金桩核的L*、a*、b*值最低;在全瓷冠的中1/3,抛光钯银合金桩核的L*、a*值最低。结论:应用IPS-Empress 2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上前牙时,推荐使用全瓷桩核和氧化锆桩树脂核,可以考虑使用钴铬合金烤瓷桩核或抛光金合金桩核,不推荐使用抛光钯银合金桩核。  相似文献   

16.
桩核修复的目的是使牙体组织、桩核与粘固剂形成一个整体,封闭牙体外组织液,避免根管的再次感染。微渗漏是指牙体硬组织与修复体之间、修复体内部的微小裂隙,其形成主要由于牙体硬组织与修复体之间不能达到理想程度的粘接,加上口腔温度的变化,引起修复体发生热胀冷缩的体积改变,破坏其与牙体组织及粘固剂的结合。纤维桩核的微渗漏可能引起继发龋、桩核松动、根尖周病变等,导致修复失败。本文就纤维桩核微渗漏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自行合成的改性纳米金刚石核树脂(UFD-C)和商品Luxa-Core(L-C)核树脂与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后试件的断裂类型,研究粘结界面和断裂面的超微形态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UFD-C、L-C分别与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制作的微拉仲粘结试件各15个,用微拉仲仪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用环境扫描观察粘结界面和断裂面的超微形态特点。结果:UFD-C、L-C核树脂与3种材料纤维桩断裂类型92%为粘结界面断裂,2种核树脂与3种纤维桩粘结面超微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纳米金刚石改性的核树脂(UFD-C)、Luxa-Core(L-C)核树脂与3种纤维桩的粘结面粘结良好,核树脂和纤维桩类型对断裂模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长时间水储存后桩核修复体冠外微渗漏情况。方法:选用72颗上颌单根管牙,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为实验组,2组为对照组。所有组别牙齿置人蒸馏水中储存半年后,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修复体冠方染料微渗漏情况。结果:采用纤维桩树脂核系统修复的牙体和传统铸造桩核修复后的牙体冠方微渗漏情况有明显差别,而采用DCBOND的实验组与另外两组树脂粘接剂问有明显差别。结论:DCBOND树脂粘接剂进行纤维桩核修复后在冠方微渗漏方面本实验显示了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情况。方法:将90个大小相似的完好前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对离体牙进行铸造金属全冠及固定尺寸的Ⅱ类洞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不同的核材料(树脂、银汞合金、铸造合金)充填窝洞。常规方法铸造镍铬合金全冠,用3种不同的粘结材料(聚羧酸锌、玻璃离子、树脂C&B)进行粘固。温度循环、染色、包埋后,标本片切,镜下观察冠边缘及核下微漏情况。结果:银汞核与树脂核下微漏小于铸造核(P〈0.05),树脂粘结剂抗微漏性能优于聚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粘结剂(P〈0.05)。结论:树脂粘接剂抗微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与聚羧酸锌粘结剂。树脂核在预先对粘结面处理后,其抗微漏性能与银汞核近似,优于铸造合金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桩核材料对渗透氧化铝瓷和热压铸瓷2种全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用树脂、镍铬合金、镍铬合金覆盖遮色瓷、镀金镍铬合金试件模拟桩核,采用PR-650型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不同桩核背景下2种全瓷修复体试件圆心区域的L*、a*、b*值,并计算和比较组间色差。结果:2种全瓷修复体在树脂、镍铬合金、镍铬合金覆盖遮色瓷、镀金镍铬合金桩核背景下L*、a*、b*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氧化铝瓷仅在镍铬合金桩核背景下色差值超过临床可接受水平(△E>2);热压铸瓷在镍铬合金和镀金镍铬合金桩核背景下其色差值超过临床可接受水平(△E>2)。结论:临床应用桩核-渗透氧化铝全瓷冠修复时,树脂桩核美观效果最佳,可考虑选择镍铬合金覆盖遮色瓷桩核和镀金镍铬合金桩核;应用桩核-热压铸瓷全冠修复时,最好选用树脂桩核,可考虑选择镍铬合金覆盖遮色瓷桩核,但要采取适当的遮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