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53、nm23和PCNA在临床I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Ⅰ期乳腺癌p53、nm23和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8例Ⅰ期乳腺癌中p53、nm23、PCNA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为59.4%(82/138),其中髓样癌表达高于其它类型84.6%(11/13).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但与术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淋巴结阳性p53与淋巴结阴性表达与生存期有明显差异(P<0.05).nm23阳性表达率为82.6%(114/138),其中髓样癌、导管内癌100%表达(13/13、4/4),其次为导管癌早期浸润、管状腺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等,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相关,与腋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阳性率为85.5%(118/138),PCNA平均指数为66.43±23.95,PCNA指数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p53、nm23和PCNA协同表达观察结果显示,nm23与PCNA共同表达94例,且呈负相关;p53和PCNA共同表达37例,呈正相关;p53和nm23共同表达71例,且呈负相关;p53、nm23和PCNA协同表达62例,但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关.结论p53、nm23和PCNA在Ⅰ期乳腺癌有不同的表达,可作为反映Ⅰ期肿瘤增殖活性、侵袭力、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三者协同表达在肿瘤进展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膀胱癌中Rb、p53基因及核细胞增生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老年人膀胱癌组织中Rb基因、突变型p53基因及PCNA的表达。结果 60患者中,p53、PCNA阳性表达者均为24例(40 %),Rb异常表达者27例(45.0 %);30例(50.0 %)膀胱癌患者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有密切关系。结论 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Rb基因 、p53基因及PCNA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中PCNA评分和Bc1—2,p53蛋白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胃癌组织中PCNA评分和Bc1-2、p53蛋白表达。50例胃癌PCNA评分均数为2.400×1.010和Bc1-2、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及34%;高分化、组织学分级Ⅰ级和未见淋巴结转移胃癌PCNA评分均数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低或未分化、组织学分级Ⅲ级和伴淋巴结转移病例;高分化和组织学分级Ⅰ级胃癌Bc1-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未分化和组织学分级Ⅲ级胃癌;Bc1-2蛋白阳性病例PCNA评分均数明显低于Bcl-2蛋白阴性病例,P53蛋白阳性病例PCNA评分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病例。提示PCNA评分和Bc1-2、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CNA评分高和p53蛋白阳性病例可能恶性度高和预后差,而Bc1-2蛋白阳性病例恶性度低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人脑胶质瘤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p53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p53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及7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survivin、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对照组和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和45.3%,差异有显著性(P〈0.05)。胶质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33.3%、7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p53在正常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和41、3%,差异有显著性(P〈0.05)。胶质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p53的阳性表达率0%、41.7%、67.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75例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与p53共阳性23例,共阴性33例,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38,P〈0.01)。结论1)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而升高;2)突变型p53蛋白的活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p53基因的突变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3)p53的突变与survivin的激活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7.06 %(16/34),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59.28±3.4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均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P<0.01,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gp、p27kip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进行了P-gp、p27kip1、p53蛋白检测。结果 36例骨巨细胞瘤P-gp阳性12例(33.3%),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45.5%、26.6%、33.3%;初、复发瘤分别为21.4%、75%,复发瘤明显高于初发瘤,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kip1阳性31例(86.1%),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100%、94.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初、复发瘤分别为100%、37.5%,差异有显著性(P<0.005)。p53仅在Ⅲ级复发瘤中有3例阳性(8.3%)。结论 P-gp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过表达可能是肿瘤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之一,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无关。p27kip1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复发及预后差有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p53的异常表达可视为肿瘤恶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7例大肠腺瘤,7例腺瘤癌变,48例大肠癌组织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阳性率为29.4%,腺瘤癌变为71.4%,大肠癌p53阳性率为56.3%,PCNA强阳性(++)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呈平行关系。结论:p53、PCNA过度表达代表腺癌细胞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区域,并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中p21ras、p53蛋白及PCNA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21ras、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胰腺癌,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ras基因产物p21、p53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胰腺癌中p21、p53蛋白表达正相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3.33%;PCNA阳性表达率为43.39%±17.99%,并随胰腺癌恶性度的增加而增加,与预后、p53表达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多种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PCNA可作为判定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p53、bcl-2、bax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Rb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21例Rb和6例正常视网膜常规石蜡标本的p53、bcl-2、bax和PCNA表达。结果:bcl-2、bax和PCNA在Rb中的表达较高,与正常视网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化型Rb组织的bcl-2阳性表达率较高,与未分化型Rb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53、bcl-2、bax在Rb中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Rb的发生与多个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有关。测定Rb的bcl-2、PCNA、bax的表达,对帮助Rb的诊断和了解其分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16、p53、C—erbB—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p53、C-erbB-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00例胃癌组织中,p16、p53、C-erbB-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结果]100例胃癌中p16、p53、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43%、56%和50%。P53、C-rbB-2阳性表达,p16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值分别<0.01和<0.05),p53表达与细胞增殖、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C-erbB-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结论]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p16、p53、C-erbB-2蛋白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53例食管癌COX-2、p53和PCNA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1例癌旁组织中COX-2、p53及PCNA的表达。[结果]53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p53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2%(44/53)、64.15%(34/53)和94.34%(50/5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OX-2在高、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0.01),在临床低分期(0、Ⅰ、Ⅱ期)表达率高于高分期(Ⅲ、Ⅳ期)(P〈0.01),COX-2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COX-2的表达对预测和早期诊断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龙晓东  徐宏  曾义  游潮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090-2093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PCNA和p53蛋白对45例胶质瘤进行联合探讨,发现两种核内蛋白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标记阳性升高。Ⅰ级组,未复发组的阳性率与Ⅱ级组、Ⅲ~Ⅳ级组、复发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这提示肿瘤分级与病人的预后有关。本实验还证实胶质瘤的PCNA和p53蛋白易在细胞浆内表达,说明胶质瘤核与胞浆间有一定物质交换,提示可作为阳性判断.  相似文献   

14.
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查80例胃癌标本的CD44V6、PKC、p53、nm23及PCNA表达,综合分析了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分子指标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浸润型较限局型高表达(P<0.05),弥生型较团生及巢生型高表达(P<0.05),穿透浆膜较未穿透浆膜高表达(P<0.05),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P<0.05),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高表达(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CD44V6表达与PKC、p53及PCNA表达呈正相关(P分别<0.001,<0.001及<0.05),与nm23表达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提示胃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CIN)和浸润性宫颈鳞癌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状态,探讨宫颈鳞状上皮恶性转化及鳞癌演进机制.方法:采用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43例CIN,38例浸润癌PCNA、p53、p21、ER、PR、nm23、c-mvc、E-Cadherin、VEGF蛋白表达状态.结果:CINⅢ级ER、PR表达下调甚至缺失,PCNA、p53、p2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 I、Ⅱ级,PCNA、p53、p21和ER/PR同时2种与同时3种以上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CIN Ⅰ、Ⅱ级;浸润癌nm23、c-mvc、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异常与宫颈鳞状上皮恶性转化及鳞癌演进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NA、p53、p21和ER/PR表达状态有助于准确判断CIN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i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6例肺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进行p53蛋白与PCNA的检测。结果 p53蛋白与PCNA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21/36),91.7%(33/36);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淋巴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p53蛋白和PCNA对判断肺鳞癌的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p53、ras基因产物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检验蜡块共158例,作p53与p2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在158例星形细胞瘤中,p53和p21的阳性率分别为56.32%和51.9%,两者均可见于肿瘤的早期阶段.在从Ⅰ级~Ⅳ级的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的阳性率依次上升,(P<0.005),Ⅰ、Ⅱ级和Ⅲ、Ⅳ级的p53阳性率经t检验,(P<0.05).说明在从良性星形细胞瘤到恶性星形细胞瘤的进展过程中,p53蛋白有对恶性星形细胞瘤有显著的标记作用.从Ⅰ级~Ⅳ级的星形细胞瘤中,p2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依次上升(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从良性或低恶性阶段向高度恶性的进展过程中.p53、ras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强度也随之增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K4、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及其与CyclinD1、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对8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K4、Ki-67、CyclinD1、p16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K4核表达在组织学分级Ⅲ级与Ⅰ、Ⅱ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三年生存率未见明显相关,与CyclinD1、p16蛋白表达明显相关(P<0.05).Ki-67强阳性表达在组织学分级Ⅲ级与Ⅰ、Ⅱ级之间及临床分期D期与B、C期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三年生存率及CyclinD1表达明显相关(P<0.05),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CDK4核表达组Ki-67强阳性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大肠癌CDK4核表达具有癌基因蛋白的特性,对组织分化及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影响,Ki-67强阳性表达对评估预后、组织分化、临床进展有一定意义.CyclinD1、CDK4与p16共同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53蛋白表达,分析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p53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Ⅲ-Ⅳ级肝癌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其是否有包膜无关(P〉0.05)。结论: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包膜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53及PCNA蛋白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恶性多形性腺瘤(MPA)、35例良性多形性腺瘤(PA)、22例腮腺正常组织中 p53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p53及PCNA蛋白表达在恶性多形性腺瘤分别为32.00%(8/25)和56.00%(14/25),在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14%(6/35)和22.86%(8/35),在腮腺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2)和9.09%(2/22),p53、PCNA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腮腺正常组织(P<0.05).结论 p53、PCNA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