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1例手术的体会结合复习文献,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冷停搏液灌注心脏停搏后改用冠状静脉窦温氧合血持续逆行灌注。病变主动脉瓣切除后替换人工心瓣膜。采用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结果 本例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同时行瓣膜置换及搭桥术效果良好,但应注意手术方法、心肌保护及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4℃氧合血停搏液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氧合血停搏液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病情偏重的先心病手术婴幼儿52例,采用4℃氧合血停搏液方法(A组),并与同期应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的先心病手术婴幼儿67例(B组)进行比较.A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先泵人41高钾氧合冷血停搏液,心脏停跳后,再以41低钾氧合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维持.B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先灌注4℃晶体停搏液15ml/kg,然后每20min重复半量.结果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主动脉开放后室颤发生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4℃氧合血停搏液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灌注,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加强监测、结合使用超滤可消除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泰特(TAD)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TAD(剂量600 mg),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观察诱导停搏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诱导停搏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显著减少。结论TAD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1,6-fructose diphosphate,FDP)用于心脏停搏液,对心脏直视术心肌缺血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252例患,随机分成St.ThomasII号停搏液组(对照组)及FDP氧合血停搏液组(实验组)。观察两组不同停搏液灌注后患心肌酶CPK-MB的动态变化,术中心脏停搏情况,术后心脏复苏及血液动力学状况。结果:FDP氧合血停搏液组血清CPK、MDA水平用量低于对照组。FDP加入停搏液能显降低MDA含量,心脏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外源性FDP用于心脏停搏液,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1.6-二磷酸果糖氧合血停搏液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宪  陈涛  万明明  方福珍  金峰  王晓莉 《医学争鸣》2002,23(20):1841-1843
目的 观察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FDP)用于心脏停搏液,对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缺血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9其中瓣膜置换或成形32例,法乐氏四联症28例),随机分成St.ThomasⅡ号停搏液组(对照组)及FDP氧合血停搏液组(实验组)。观察两组不同停搏液灌注后患者心肌酶CPK-MB(hybrid muscle-brain CPK isoenzyme)的动态,主中心脏停搏情况,术后心脏复苏及血液动力学状况。结果 FDP氧合血停搏液组血清CPK、MDA水平用量低于对照组。FDP加入停搏液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心脏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外源性FDP用于心脏停搏液,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浅-中-浅低温高钾氧合血与高钾氧合冷血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将2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配含5%KCI的停跳液与氧合血按1:50左右比例配成浅-中-浅低温高钾氧合血经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实验组),氧合血与St Thomas停搏液按4:1混合成高钾氧合冷血经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观察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自动复跳率、强心药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问、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在观察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无差别(P〉O.05),自动复跳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强心药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保护方面浅-中-浅低温高钾氧合血优于高钾氧合冷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 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40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成主动脉根部 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为冷晶体组 (n=2 0 ) ,主动脉根部温氧合血顺灌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 ,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维持停搏为温血组 (n =2 0 )。①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复苏后心律紊乱情况 ;②停跳前及开放后 10min取心肌活检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用Fla 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对线粒体作量化计分。结果 ①温血组心脏自动复跳率 (95 % )明显高于冷晶体组 (4 0 % ) (P<0 0 1) ;②心脏超微结构反映冷晶体组心肌损伤较温血组严重。结论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马刚  张希全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4):2020-2022
目的 对比研究冷晶体停搏液与综合应用血液停搏液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CCC组)11例和血液停搏液组(BCP组)12例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对比观察.术中CCC组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BCP组先灌注高钾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然后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手术终末主动脉开放前温血诱导心脏复跳.结果 CCC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CP组(P<0.05),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BCP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强心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应用时间、应用率均多于BCP组(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血cTnI高于BCP组(P<0.05).结论 综合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及终末温血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外源性腺苷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38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腺苷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剂量337μmol),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两组分别于心肺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h,6h、16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腺苷组诱导停搏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多巴胺用量少,两组术后CK-MB、cTn-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实验组术后2h的CK-MB、开放后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外源性腺苷加入心脏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术中间断灌注温血停搏液行心肌保护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21例常温心内直视手术中,阻断主动脉后.采用高钾温氧合血停搏液从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使心脏停搏。在转机前、开放主动脉、停机前、术后1小时、术后第一天作血钾测定和血气分析。结果:除PaO2在开放主动脉时增加(P<0.01)外,其余血钾、pH、PaO2、PaCO2、HCO3、BE各参数在各不同时段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中间断灌注温血停搏液对血钾和酸碱平衡无不良影响,是一种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人心肌保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成功复苏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均自动复苏。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为复苏困难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成功复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经升主动脉根部首剂灌注冷晶体高钾心脏停搏液,阻断主动脉后20min开始每隔20~30min灌注含血心脏停搏液;实验组则于含血心脏停搏液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20mL/L。其他处理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检测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浆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2组术前各时间点血浆cTnI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2组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cTnI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含参附注射液心脏停搏液能减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常温氧合血性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随机对比的实验研究方法从测定心肌酶学、氧自由基代谢产物及心肌特异性蛋白几个方面来探讨冷晶体心停搏液间断灌注及常温氧合血性心停搏液连续灌注两种灌注方法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14只犬随机分为①对照组:冷晶体心停搏液间断灌注;②实验组:常温氧合血性心停搏液连续灌注。采集不同时点的犬冠状静脉窦血为测定标本,测定心肌特异性酶CK-MB、心肌特异性钙蛋白T(cTn-T),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结果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CK-MB、MDA、cTn-T明显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较小。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温氧合血性心停搏液连续灌注,可以充分保证心肌在常温停跳期间的血供和氧供,避免了心肌缺血缺氧,明显地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非缺血性、比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肥厚心肌的保护方法。方法14例重度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持续灌注,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灌温血3~5min。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采用常规超滤滤出多余液体及钾。结果自动复跳9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2例,除颤3次后复跳3例。停机时血钾(5.20±0.39)mmol/L。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术后22d院内死亡1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余痊愈出院,随访1~31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温血高钾诱导-冷血低钾持续灌注-温血灌注为AS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肌保护,联合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及常规超滤,可避免高血钾及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7例心内直视术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停搏液连续灌注行心肌保护。全组心脏停跳完全,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全部自动复跳,脱机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肌保护是一种新颖、简单、安全、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可有效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0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微温(29℃)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方法,包括71例瓣膜置换和38例法乐四联症手术。微温血停搏液经恒温水浴锅加温至29℃,配制的微温血停搏液以三份氧合血加二份晶体停搏液混合,保持血球压积(HCT)15±%,钾浓度9mmol/L,pH7.60,术中采用首次冷晶体停搏液顺灌,然后用氧合血顺灌或逆灌的方法进行连续灌注。术中心肌红润松弛,主动脉开放后,除1例电除颤复律外,其余108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99.1%),复跳后心功能稳定,无须用升压药维持循环。术后无低心排或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恢复顺利。作者认为,将晶体停跳液作首次灌注可使心脏迅速停跳,最大限度地保存心肌能量;而在心脏停跳后用29℃微温血连续顺灌或逆灌,可维持心肌在停跳阶段的正常代谢,避免了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含血冷停搏液联合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单用含血冷停搏液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择期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其中应用含血冷停搏液联合HTK液15例(C组),单用含血冷停搏液15例(M组).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法相同,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鼻咽温<32℃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行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C组先用含血高钾冷停搏液灌注至心电图显示无电活动,接着灌注4℃左右的HTK液1 000ml,总灌注时间6~8 min,灌注压低于100 mmHg,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出现心肌电活动或者手术需要,再用高钾含血冷停搏液或温血灌注.M组则按20 ml/kg灌注含血高钾冷停搏液,每30 min灌注1次.观察指标: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应用情况,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尤差别,C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M组,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使用量和在ICU停留时间C组少于M组(P<0.05).结论:康斯特保护液能够强化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4:1含血冷停搏液(St.Thomas液)在全机器人心脏瓣膜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8月使用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周围体外循环(PECC)下完成心脏瓣膜直视手术11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79例,二尖瓣置换32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PECC。心肌保护分别采用HTK液(n=46)和4∶1含血冷停搏液(n=65)灌注,使用BD14G静脉穿刺针作为停搏液灌注针,经胸壁穿刺进入胸腔后插入升主动脉,TEE评估停搏液灌注针插入的深度、位置及停搏液灌注效果。HTK液经升主动脉一次性灌注1 300~3 000 ml(25~30 ml/kg),灌注时间4~6 min,灌注压力200~250 mm Hg;使用4∶1含血冷停搏液者,首次灌注剂量1 000~1 500 ml(20 ml/kg),灌注压力300~380 mm Hg,灌注流量250~350 ml/min,以后每20~30 min半量复灌。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肌酶CK、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胸腔引流量等亦无显著差异(P>0.05);HTK液组停搏液用量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术中钠离子明显降低(P<0.05);液体总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HTK液和含血冷停搏液在机器人心脏瓣膜手术中均能获得相同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不影响手术进程,较为实用,但易导致血液过度稀释及低钠血症,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45例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寻求心脏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45例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经过再次停跳温血灌注的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的处理,对于复苏困难的心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玉梅  彭捷娜 《河北医学》2002,8(7):616-617
目的:观察冷晶体停搏液(Thomas液)与冷氧合血停搏液对心脏直视手术缺血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8例病人,分为二组,晶体组,冷血组,分别采用含钾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晶体间断灌注保护心肌,从临床效果。心肌酶谱(CK,CK-MB,LDH)等方面评价两组作用。结果:冷血组自动复跳率高于晶体组;低心排率低于晶体组;体外循环后冷血组CK,CK-MB,LDH均低于晶体组,结论:冷氧合血灌注较晶体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