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应用胺碘酮加缬沙坦,观察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增大,但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提高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且延缓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周勇  卿胜强 《中外医疗》2010,29(31):118-1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常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福辛普利,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亦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是88.3%和81.5%,对照组分别为84.2%和73.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9.0%,对照组为5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左房扩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缬沙坦治疗组42例和非洛地平对照组40例,两组均联用胺碘酮,分别观察治疗1年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和左房内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对窦性心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优于对照组(P〈0.05),减小左心房内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后窦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以及缩小左心房内径优于非洛地平加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前期疗效。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P波离散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能缩短左房内径及明显缩短P波离散度,有效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邓辉  王成芳  王爱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50-1950,1952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25例)和胺碘酮+替米沙坦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另外两组患者均给予其他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6个月复查UC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和第3、6个月时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左心房内径变化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的变化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变化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合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功能在Ⅲ级以下(除Ⅲ级)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5),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7.14%,Ⅱ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优于单用胺碘酮,并且能够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研究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6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稍小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助于增加窦性心律维持率,且能减慢左心房进一步扩大,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观察组,n=35)、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对照组,n=35),随访1.0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第9、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房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46例)和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组(5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的左房前后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9、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胺碘酮与雷米普利合用为治疗组,对照组仅使用胺碘酮,随访24个月。结果:治疗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18、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胺碘酮相比,胺碘酮与雷米普利联用能显著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n=35)和胺碘酮+福辛普利组(治疗组,n=35),治疗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以及治疗后3、6、9及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9和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心室内经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福辛普利与胺碘酮联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以及左房内径影响均优于胺碘酮单用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87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房颤复发情况和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82.9%(34/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8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给予胺碘酮+坎地沙坦酯,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对65.9%,P〈0.05),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4.1±5.8)mm对(37.8±6.4)mm,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能与坎地沙坦酯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从而抑制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用缬沙坦、卡托普利治疗伴左房扩大的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84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28)。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n=29)及胺碘酮+卡托普利组(Ⅲ组,n=27)。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以圾治疗后6、12、18及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6个月后,Ⅱ组、Ⅲ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Ⅰ组(P〈0.05),而Ⅱ组、Ⅲ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6%,Ⅱ组为82.1%,Ⅲ组为78.5%。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室内径大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左房扩大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可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徐占领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09-210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治疗组),治疗随访时间1年,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8.88%、47.65%,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测得他们的超声心动图治疗组患者LAD、LAEDV及LAESV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的LAEF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及改善左心房功能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王兵  江洪  陈玲  丁峰  董艳芬  孙玉玲 《医学综述》2013,19(9):1682-168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武汉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慢-快综合征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治疗9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组窦性节律维持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8个月,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亦明显缩小(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确能降低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增加窦性节律的维持率,且能抑制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