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目的观察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与术后眼压的关系。方法我们对收治的32例(44眼)患者根据不同的术后眼压值分为3组,A组:15眼,眼压高于18mmHg;B组:15眼,眼压介于18~12mmHg之间:C组:14眼,眼压介于12—5mmHg之内。比较三组受试者的视力、MD值及术后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仍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术后眼压在18mmHg以上视野仍会继续缺失。B组中患者手术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有所提升,但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降低眼压对部分青光眼患者可以减缓视野的恶化和青光眼进展。c组中患者手术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有明显回升,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术后将眼压控制在12—5mmHg之内对改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有明显作用。结论晚期青光眼患者最好将眼压控制在12~5mmHg之内,对晚期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变化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praclonidine制剂0.5% IOPIDINE滴眼液对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及对青光眼患者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16例21眼,每眼每日点用0.5%IOPIDINE三次,连续使用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测定眼压、眼前节结构以及中心视野一次,比较用药前后眼压、眼前节结构以及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眼压显著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38mmHg,最小下降幅度为3.7mmHg,眼压平均下降幅度为15.1±13.4mmHg。用药后视野较用药前视野明显的改善。用药前后眼前节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IOPIDINE滴眼液是一种降眼压效果较好的药物,且可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不同房角关闭程度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43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关闭程度分为A、B两组:A组(房角关闭粘连≤180°)25眼,B组(房角关闭粘连〉180°)18眼。均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二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41例(43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房角加深。房角镜检查:A组25眼房角完全开放12眼,房角关闭粘连≤90°者8眼(80%),房角关闭粘连90°~180°者5眼。B组(房角关闭粘连(180°)18眼中房角关闭粘连≤90°者4眼,房角关闭粘连(180°14眼(78%)。A组优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前A组(44.36±4.27)mmHg,B组(47.01±4.35)。术后一周:A组眼压控制在(15.96±3.97)mmHg,B组眼压控制在(16.20±5.56)mmHg;B组术后6月:6眼需加用降眼压药物,5眼青光眼发作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A组优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有效治疗房角关闭粘连≤180°患者。而对于房角关闭粘连〉180°患者,单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不佳,可考虑行青白联合手术,或需降眼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陈海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579-579,584
目的:探讨适利达(0.005%拉坦前列腺素)眼药水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经一次以上手术后仍未能有效控制眼压的3例5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适利达眼药水点眼,每晚一次,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眼压、视野、眼底情况,观察时间3—8个月。结果:3例5眼用药前眼压20—30mmHg,单独用药或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平均眼压11~15mmHg。追踪观察眼底无明显改变,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结论:0.005%拉坦前列腺素能有效治疗多次手术不能控制眼压的难治性青光眼,其降眼压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无明显副作用,与β-受体阻滞剂有协同作用。价格昂贵是其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5.
肖文星 《中外医疗》2010,29(3):94-94,96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罗谦  吴峥峥  程依琏  杨影 《四川医学》2009,30(4):485-486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0例药物控制不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810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能量1800—2800mW,时间2000ms,范围180-270°,术后随访患者的眼压、视力、症状及用药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术前眼压为(46.3±3.5)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眼压为(17.9±2.1)mnHg,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P〈0.01);3眼(10%)眼球萎缩;24眼(71%)视力无变化,5眼(17%)视力下降,1眼(3%)视力提高。术后所有患者眼胀痛缓解,术前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平均为2~4种,随访时减至0-2种。结论经巩膜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35例(35只眼),所有患眼均经1次以上手术未能有效控制眼压.其中15例辅助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或布林佐胺滴眼液,眼压不能控制,视野进行性缩小.对上述患者单独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在同一时段复查眼压1次,用药6个月后在同1天的8:00、10:00、12:00、14:00、16:00分别检查眼压.观察用药前后的眼压变化.结果 用药前眼压(27.62±3.12) mmHg(1 mmHg=0.133 kPa).用药1个月后眼压(18.62±2.34) mmHg;用药3个月后眼压(18.34±2.45) mmHg;用药6个月后眼压(18.21±2.35) mmHg.用药后眼压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用药6个月后不同时点眼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因副作用停药.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高龄老人早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预后影响。方法:对18例(36眼)早期NT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16眼),不予药物治疗,治疗组10例(20眼),给予常规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随访18月,记录患者视力、眼压、视野及眼底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8月,对照组视力较用药前下降,视野旁中心暗点范围扩大,杯盘比值上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视力较用药前提高,眼压明显下降,13眼视野旁中心暗点范围缩小或消失,杯盘比值无变化。结论:NTG可导致视功能进行性恶化,尽早药物干预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钟珊 《广西医学》2004,26(11):1632-1633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和术中暂时性视力丧失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 38例 (4 0眼 )晚期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 ,观察和分析视力、眼压、视野的变化。结果 术后 1月视力提高 2 2眼 (5 5 % ) ,不变 12眼 (30 % ) ,眼压≤2 1mmHg2 9眼 (72 5 % ) ,局部用药可控制者 9眼 (2 2 5 % ) ,手术前能检查视野 37眼 ,术后 3月复查 ,视野扩大 32眼 (86 4 9% ) ,无变化 4眼 (10 81% )。结论 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对于维持残余视功能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共75只患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60例患者用药后的眼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0例患者(共39例患眼),他们用药后的眼压均≥40mmHg(即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有30例患者(共36例患眼),他们用药后的眼压均<40mmHg。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青光眼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两组患者患眼的滤过泡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53.30%;,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0%。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可取得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同样的效果,但容易引起并发症。权衡其利弊,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可作为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优选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残余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原发性青光眼在我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法。结果56例(56眼)残余性青光眼,用1~2种局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9眼(16.1%),再次行滤过手术28眼(50.0%),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2眼(21.4%),引流物植入术7眼(12.5%)。随访1年~3年,45眼(80.4%)眼压能控制在21 mm Hg以下,42眼(75.0%)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对残余性青光眼的治疗,如能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仍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存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萌姗  陈勇明 《海南医学》2009,20(10):32-33,1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C)的疗效。方法对30例30只眼NVG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10例,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13例,小梁切除+睫状体冷凝+次全视网膜冷凝术7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眼痛症状、眼压及视力变化情况。随访10-28个月。结果患者出院时的平均眼压:A组为(28.08±5.11)mmHg,B组为(20.60±6.28)mmHg,C组为(19.43±7.07)mmHg。随访期间,术后A组4例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40%,B组10例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76.9%,C组4例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57.1%。结论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睫状体冷凝术在缓解疼痛及降低眼压方面作用明显,但疗效欠稳定,术后并发症多。小梁切除+睫状体冷凝+次全视网膜冷凝术手术要求较高,容易引起新生血管出血。对于晚期病例合并屈光间质浑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选择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患者32例(36只眼).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24眼),年龄(59.70±7.26)岁.临床前期21例(25眼),急性发作期3例(3眼),缓解期8例(8眼)。术前眼压(22.36±8.55)mmHg(范围14~30.11mmHg),经保守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mmHg以下),房角粘连闭合在1/2圆周以内,视力在0.3以下。对以上患者行单纯性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的改变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6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0~18mmHg(15.68±3.90mmHg),房角均有增宽,部分患者前房开放,前房深度正常,未发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对房角粘连在1/2圆周以内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及开放房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切口联合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48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这些患者均施行双切口联合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成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5)。眼压由术前(23.4±2.6)mmHg,降至术后最末次随访(14.3±3.1)mmHg,平均下降(8.9±4.5)mm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5,P〈0.05)。Ⅰ型滤过泡11只眼(22.9%),Ⅱ型滤过泡24只眼(50.0%),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为72.9%。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早期轻度角膜水肿和前房内炎症渗出反应及一过性高眼压,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切口联合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缩短疗程,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简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16.
贾飞  任申 《中外医疗》2012,31(33):78-79
目的在白内障无障碍省创建活动中,针对永城市人民医院所作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术后的情况分析,总结了避免这些并发症出现的方法及经验。方法作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囊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结果随访3个月,裸眼视力0.05~0.25者7眼(31.82%);0.3~0.5者16眼(54.83%);0.6以上者14眼(3.49%);术后平均眼压(15.12±3.42)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平均眼压(26.501±4.92)mmHg比较有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反应轻、并发症少、速度快、效果好,是基层医院白内障复明工程中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低成本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程依琏  罗谦  万灵  樊映川 《西部医学》2008,20(5):1019-1020
目的观察前房角狭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角及其眼压的变化。方法对32例36眼前房角狭窄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前房角的宽度、前房角入口的角度和眼压。结果术前房角:4/4周N,2眼,4/4周N,18眼,4/4周Nw16眼,术后房角:4/4周宽房角(W)20眼,大于1/2周宽房角(W)9眼,窄房角(N1~N1)7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房角入口:术前入口〈10°者30眼,10°~20。者6眼,术后36眼入口均〉20°,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眼压:术前平均眼压(18±6.4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0±3.52)mmHg,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具有前房角狭窄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可以使关闭的前房角重新开放、变宽,对因房角关闭引起的青光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7例(39眼)高眼压难以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9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5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5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眼因晶状体膨胀明显,房角开放不理想,术后眼压仍维持在25~30mmHg,行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可调节缝线方法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7例103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54眼)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的基础上,加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B组患者(49眼)单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以及患者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14.7±0.8)mm Hg,B组患者为(12.9±0.9)mm Hg,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45人(83.33%),B组患者39人(79.59%),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无浅前房发生,B组患者8人(20.41%)发生浅前房,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6±2.1)d,B组患者(12.1±3.7)d,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以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对患者术后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3眼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每眼均接受小梁切除手术和(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和(或)给予最大量药物治疗,基础眼压仍在(43±7)mnlHg(1mmHg=0.133kPa)。手术大体成功的判断标准为:术后眼内压(tOP)≤20mmHg,与用药和不用药时的基线IOP相比:IOP下降30%;无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无视野进行性受损。当不需要药物治疗时认为手术完全成功,未达到以上标准需要手术矫正或进一步行前房穿刺的病例视为治疗失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IOP为(43±7)mmHg,术后平均10P(13±5)mmHg,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1)。术后随访16~20个月,19眼(82.6%)获得大体成功,16眼(69.5%)为完全成功,4眼(17.3%)失败。无一眼术后出现严重的浅前房、低眼压或脉络膜上腔出血。无因硅管植入而发生异物排斥反应、局部或全身炎症或感染。2眼(8.6%)因前房出血而行前房冲洗术,1眼(3.4%)因硅管脱位与角膜内皮接触而将硅管取出,3眼(13.0%)因硅管后部结缔组织形成阻塞硅管而导致引流失败者。结论这一新方法的优点是巩膜内引流通路减少了结膜糜烂和感染的危险,将硅管置于睫状体之上避免了手术性睫状体脱离,将硅管连接至脉络膜上腔可充分利用脉络膜的再吸收能力,除确保充分引流外,也能提供自然的对抗压力,避免严重的术后低眼压。该方法可能成为较有效的手术技术,为难治性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