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72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实施访视,讲解麻醉和手术相关知识非干预组常规护理,用SAS焦虑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前焦虑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术前出室访视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轻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84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AI)和亚森失眠量表( AIS)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I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46.56±7.58,干预后:32.3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I评分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S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睡眠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明显有效,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红  谢娟  黄嫒嫒 《黑龙江医学》2013,37(8):731-7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舌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拟行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32例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干预之后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一天的焦虑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33.62±7.72)分较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38.41±6.35)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根据舌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舌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淑和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80-80,81
目的探讨专人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专人术前访视结合干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值,血压,心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值,血压,心率值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专人前访视能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及心率的波动,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采用焦虑量表(SAS)及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HR、SAS、S-AI及T—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_AI及T—A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SAS、S-AI及T—AI值显著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AI及T—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6.
李仁英 《中外医疗》2014,(18):154-155
目的探讨给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选取180例患者,并对180例患者在行鼻内镜手术期间进行分组护理,分别为90例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与9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后,常规组的焦虑评分为(24.81±8.65)分与(16.88±4.29)分,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为(25.01±7.89)分与(15.01±4.10)分,两组患者在焦虑值、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值显然低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进行鼻内镜手术期间,给予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还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开胸手术后疼痛及缓解压力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开胸手术后疼痛及压力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入院当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开胸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压力来源调查表进行调查测评,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然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压力来源及SAS评定的焦虑值,观察术后1、3、5d两组疼痛评分。结果160例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压力源,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7),术前1d干预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术后第1、3、5天疼痛评分干预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缓解开胸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痛阈、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1年2月12日~6月12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3948例患者进行自编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术前1天,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焦虑标准分分别为(52.54±7.61)和(52.19±7.65),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手术后1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焦虑标准分分别为(47.99±8.17)和(49.88±6.82),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可减少焦虑情绪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10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行术前访视,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值、血压、心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及心率的波动,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并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前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抗焦虑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本院骨科住院择期手术治疗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观察两组术前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术前焦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实验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的实施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凌丽娟  刘平  张杏  吴娟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77-478,48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2011年6月—2012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收治的2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每组1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情绪状态、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为(31.2±10.8)分,SDS为(30.3±11.2)分,HAMA评分为(7.7±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睡眠、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0.4VS.3.7±0.2,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满意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疼痛,改善睡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琪琳 《中外医疗》2013,(25):160-160,162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咽异感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咽异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5.1±9.6)分、(45.3±8.7)分均少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6±8.7)分、(53.6±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咽异感症患者效果佳,对缩短、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入住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宫外孕并行输卵管切除术患者307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53例)和观察组(154例)。采用自制问卷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后第1天焦虑状态及其相关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术后护理第7天再进行复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护理前SAS评分[(55.62±11.13)、(55.41±12.02)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54.23±12.03)、(43.75±11.25)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前后SAS评分[(55.62±11.13)、(54.23±12.03)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8.37%、98.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及其相关的不良情绪,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各种不良情绪及产生原因,找到最佳的干预方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将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2013年6~10月636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n=318)和对照组(n=318),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评估及症状自评量表(SDL-90)测定,评价患者术前焦虑、恐怖、抑郁、敌对和偏执所占比例情况,根据测定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再评价患者入手术室的心率、收缩压及呼吸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主要术前不良情绪反应为焦虑、恐怖、抑郁、敌对、偏执等,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术前心率[(79.27±9.12)次/min]、血压[(126.72±1.38)mm Hg,1 mm Hg=0.133 kPa]和呼吸[(17.21±1.53)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率[(89.32±12.55)次/min]、血压[(140.22±2.31)mm Hg]和呼吸[(23.16±1.4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不良情绪,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渡过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疼痛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义乌市中医医院妇产科5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和手术结束前10 min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和皮质醇(Cort)水平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并使用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SAS焦虑自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8.62±8.36)、(35.31±5.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前Cort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Cort水平分别为(3.49±0.91)、(2.38±0.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首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焦虑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行无痛胃镜检查,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6.34±7.32)分、(41.78±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检查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无一例出现谵妄,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谵妄。干预组患者检查期间躁动、心率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全程围术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了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确保检查安全有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彭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89-90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均经头颅CT或MR确诊,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干预8周后的SAS评分达(42.82±5.64)分,SDS评分达(36.93±3.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49.13±7.16)分及SDS评分(42.12±5.28)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无效仅3例,对照组无效8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transradi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PCI)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TRA-PCI术治疗的86例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干预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穿刺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穿刺次数分别为(52.2±15.9)min、(3.2±0.9)d和(1.1±0.6)次,对照组为(63.8±25.4)min、(4.4±1.2)d和(1.7±0.8)次;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4.7%(2/43),对照组为18.6%(8/43);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3%(41/43),对照组为74.4%(32/43);上述比较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TRA-PCI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保障患者安全,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皮英  唐丽君  周素珍  刘兰 《西部医学》2014,(12):1728-1729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1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而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9.1±9.6)d,而对照组为(18.9±9.8)d;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为(23920.3±8018.9)元,而对照为(23891.4±7893.7)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1%)低于对照组(25.5%),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74.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不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