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39-1841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无缝隙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急性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12.45±3.61)分低于对照组(18.68±4.87)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88.26±5.15)分高于对照组(68.88±4.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改善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6年1~12月6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预后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护理责任心、应急能力、健康教育、文书书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可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曹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4):3451-345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专职护理小组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需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专职护理小组护理的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完成上机所需时间、平均肝素用量、治疗持续时间、发生凝血及出血的比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率、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两组完成上机所需时间、平均肝素用量、治疗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发生凝血及出血的比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专职小组能显著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工作效率、缩短上机所需时间、减少治疗中肝素的用量、延长持续治疗的时间,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362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93例患者则加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置管与相关临床指标、各类型疾病CRBSI感染率、已发生CRBSI的相关临床指标与不良医疗事件、家属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RBSI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CRBSI感染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CRBSI时间显著性高于对照组,CRBSI持续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无缝隙护理管理的120例ICU患者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以前的12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患者的死亡率、差错的发生率、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管理有助于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因发生凝血使治疗中断而制订一系列护理措施,以减少或预防凝血发生,延长治疗时间。方法对实施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体系进行干预。结果实施干预后,治疗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管道和滤器发生凝血,是延长治疗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培训与考核的管理方法。方法结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专业特点,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规范化培训,实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结果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考核全部达标。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实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管理,适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刘善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780-1782
目的 选取我科2011年1月至12月间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共56例行临床研究,探讨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针对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实施细节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ICU住院超出14 d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ICU住院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和平均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细节护理可大大改善患者的不良病情、提高康复速度、减少病死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培训与考核的管理方法。方法 结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专业特点,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规范化培训,实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结果 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考核全部达标。结论 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实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管理,适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WHDF),每次持续血液净化24~72 h,同时监测患者的内环境及生命体征情况,并加强血管通路的观察、液体平衡的管理.结果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提高氧合指数、改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心肺功能起重要的支持作用.结论 在CBP治疗期间护士熟练掌握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装置的操作技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参数和病情变化,配合细致的护理,从而提高了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提高透析护理质量。方法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实行结构岗位职责分层,即在病区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5级层级管理结构。根据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隔日上午或下午透析的治疗特点,按照区域设置8个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每组各由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助理护士组成,其中责任护士的工作班次与本组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安排相同,固定为隔日早班及下午班。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中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班次固定3个月,辅助护士班次相对固定。对实施前(2005年)及实施后(2006年)的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及患者、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检查分数由实施前(2005年)的93分提高到了实施后(2006年)的97分;消毒隔离检查分数由实施前的96分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9分;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2%,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提高到了90%。护理质量(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中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实现了一体化、系统的透析护理服务,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更加系统和深入,促进了血液净化护理队伍自身的健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0年7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8个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护士层级划分、确定各层级任职资格及能力要求、工作职责,落实分层培训与考核及改革工作模式,从2012年7月所有病区全部实施。比较2010年至2012年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基础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上升(P0.01或P0.05);给药错误、压疮和管道滑脱发生率下降(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2年9月起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设置为7个专业小组:病区管理、感染控制、抢救物品、优质护理、技能考核、设备管理和特殊治疗,建立了各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实施前后,7个小组各项护理检查指标评分明显提高,JP值均小于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P=-0.027,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可明显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强化护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优化专科队伍梯队化培养,改善医护患关系,营造和谐执业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骨科病区护理质量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护理质量在全院的排序位置提前。结论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果: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2h,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APACHEII评分,未使用机械通气患者抽血化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脉氧及氧合指数变化情况,统计救治成功率,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患者血液净化及重症监护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BS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2h后心率、体温及APACHElI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未使用呼吸机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脉氧及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15例患者最终救治成功12例,3例死亡,存活率8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患者救治效果良好,救治过程中需要做好血液净化治疗和重症监护治疗相关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C连续排班模式在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优质护理病房实施ABC连续排班模式,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住院患者共120名和护士4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侧重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的对比。结果:实施ABC排班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得分由(81.06±4.12)分提升到(92.13±4.82)分(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由(87.27±5.84)分上升到(95.54±2.12)分(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63.514-5.01)分上升到(68.11±7.23)分(P〈0.01)。结论:ABC连续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了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是一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科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总值班护士长,负责内科各个护理单元晚夜班及节假日的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协助科室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并解决各类疑难护理问题,实现护理质量24h无缝隙管理。对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实施前(2005年)和实施后(2010年)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且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的标准,实施前后内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分别为81.25%、97.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5年来,共协助科室完成125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02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总值班护士长能够有效提高特殊时段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的保障作用。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排班方式、改进护理设备、优化优质服务评价体系等。结果整体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5.97%上升至99.35%,病人满意度由93.02%上升至98.94%,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2.56%上升至89.36%,直接护理时间增加,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增加直接护理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急诊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T6H结果观察组诊治时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但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