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莫斌锋 《微创医学》2014,(6):798-799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给予内镜探查术辅助诊断、治疗,观察内镜诊断应用情况。结果 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探查发现消化道息肉者11例,溃疡出血35例,杜氏(Dieulafoy)病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8例。60例均明确诊断出血原因及位置,其中25例经氩气刀喷凝止血,15例患者经电凝止血,13例患者经钳夹止血,另7例患者经止血剂止血。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止血治疗,结合对症治疗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肠穿孔、肠梗阻、二次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探查术对于不明原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确定出血情况及病变情况,避免了临床诊治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11~2004-11间5例SPA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出血时间、出血量,治疗方法采用经导管动脉(出血处)栓塞术(TAE)止血,再行脾切除术治疗。结果出血多发生在SAP发病后6~8周,出血量平均1800mL。治疗采用TAE加脾动脉栓塞,均获暂时止血效果,2例复发出血病例再次栓塞,1例成功,1例死亡。存活的4例均行脾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是SAP后期少见并发症,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方法;对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病人,TAE加脾动脉栓塞为首选治疗方法;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最有效的治疗是脾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72例病例资料,伴消化道出血的为出血组,无消化道出血的为对照组,分析SAP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172例SAP患者有3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出血组在48h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PaO2、MODS/MODF、ALI/ARDS、肾功能不全、Plt、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并发消化道出血与SA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治疗中机械通气时间、肝素化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良 《当代医学》2014,(26):14-15
目的分析和观察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许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并观察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血管造影,阳性25例,而22例患者均为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动脉型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在血管造影中造影剂存在外溢现象,出血征象较为显著,经过血管栓塞治疗,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个月随访,4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显示有出血征象,给予适量去甲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范围内出现复发症状;5例经过血管造影未显示阳性患者,给予血管栓塞手术联合内科止血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给予内镜下止血失败后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且血管造影与内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操作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食管、胃及结直肠病变患者53例,共治疗病变56处。依次进行标记、注射、环周切开、剥离、止血等步骤。切除标本回收送病理。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内镜随访。结果所有56处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血3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另1例胃体增生性息肉,病变完整切除,创面出血,热活检钳反复止血不成功,再以止血夹夹闭仍无效,术中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遂急诊中转开腹止血手术。术后延时出血1例: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 d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53例患者均康复痊愈出院,无患者出现后遗症。5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 d。在随访2-30个月后不存在复发患者。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多。  相似文献   

6.
钟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1+163-161,16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9例行E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血3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另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天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29例全部治愈,且没有1例出现后遗症,住院的平均时间为6天,经3-24个月的跟踪随访,无复发的病例出现。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可免剖腹手术之苦。护士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殷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18-118
目的观察和分析止血夹内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于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止血夹内镜下止血治疗,探讨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20例患者首次止血均获得成功,共用174枚止血夹,治疗后72 h内共7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夹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病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夹对消化道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消化道息肉及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止血夹放置器和止血夹进行治疗,观察术中、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采用内镜止血夹对消化道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治疗后无并发症。结论内镜止血夹治疗消化道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檀心广  金玲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3-854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entax-2770K电子胃镜、Pentax-EC3870FK电子肠镜,Olympus钛夹(MD850型)及夹子装置(HX-5LR-I)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急性消化道出血61例。结果61例非静脉曲张性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经内镜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即时止血率达100%。61例患者共用金属夹161枚,平均每例2.64枚。结论应用经内镜金属钛夹止血,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息肉及并发出血后,止血的护理配合,总结护理在止血前、后的重要性。方法:对42例患者经病理排除恶性消化道息肉患者行息肉治疗并发出血者,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术。护士在术前做好患者和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操作医生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对1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对出血灶使用冰盐水100 mL+去甲肾上腺素80~20g喷洒止血。9例患者在内镜下使用0.9%NCI5 u+肾上腺素1 mL注射3~5点止血;15例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夹闭止血。结果:治疗成功率和根治率达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结论:护理工作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出血,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出血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组96例患者只有13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3.5%),1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经抗酸止血治疗者7例,经内窥镜止血者5例,因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手术治疗止血者1例,13例患者全部止血,平均止血时间为26.8h;全部临床治愈。结论:正确及时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改善出血患者的预后,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2年3月诊治的17例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暗红色血便、血水样便为主,18例次行结肠镜检查,11例阳性;胶囊内镀检查7例,3例阳性;血管造影检查6例,4例阳性。7例内镜下治疗,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止血治疗,7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DSA、结肠镜、胶囊内镜均有助于诊断;DSA栓塞、内镜下治疗、手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胰源性门脉高压(PP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 年8 月-2017 年5 月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诊治的12 例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例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4 例,胰腺假性囊肿引起3 例,慢性胰腺炎引起2 例,胰腺癌引起2 例,胰腺结核引起1 例。4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并脾动脉栓塞后暂时止血,病情稳定后接受手术治疗,其余8 例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2 ~ 99 个月,2 例胰腺癌患者于术后15 个月内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脾脏切除是治疗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已成为消化道止血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和病死率。同时 ,在治疗消化道息肉过程中采用止血夹标记定位法 ,为手术和放射治疗做标记。1 临床资料1 1 止血组本组 2 6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者 1 9例 ,下消化道出血者 7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 2 0岁 ,平均年龄 46 6岁。除 5例为内镜下息肉切除过程中出血患者外 ,其余均为大出血急诊内镜检查。1 2 标记组本组 8例患者 ,6例为结肠癌 ,2例为食道癌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最大年龄 75岁 ,最小年龄 3 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SAP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19例.结果 治愈20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1例,肠瘘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17.86%.结论 彩超、CT检查有助于SAP的早期诊断,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是治疗SAP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消化道的出血情况。方法选取我院356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的患者,观察其术后临床表现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消化道出血的有5例,占总患者的1.40%。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胰空肠吻合口出血的有2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出血的有1例,胃空肠吻合口出血的有2例。对其进行止血手术,采用胃镜止血的有2例,开腹手术止血的有1例,血管栓塞止血的有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操作的失误。血管造影和消化道内镜对术后出血原因有一定的明确性,并且还具有止血的作用,但是一旦发现无反应后可进行再次止血。  相似文献   

17.
陈梅  牛桂军 《海南医学》2009,20(4):95-97
目的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以Dieu-lafoy病、食道贲门撕裂综合征、食管炎、十二指肠炎、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等病多见,其它多种原因散发。Dieulafoy病以呕血为主,常出血量大,易复发,需手术或有效内镜治疗干预。抑酸是最主要的止血方法,部分需要内镜下止血或急诊手术。结论少见病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各有特点,主要靠急诊胃镜诊断,药物、内镜治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钠冻干粉注射剂和阿莫西林合用对治疗消化道溃疡并发出血的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在2004~2008年4年内收治的108例经内镜检查确诊消化道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泮托拉唑加阿莫西林(治疗组)64例,雷尼替丁加阿莫西林(对照组)44例。疗程42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止血有效率,总有效率,溃疡面愈合率及总愈合率,HP转阴率之间的差异。结论泮托拉唑并发阿莫西林治疗消化道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止血方面,溃疡面愈合和HP转阴率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加阿莫西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46例,根据患者胃镜诊断的时间分为急诊胃镜组86例,非急诊胃镜组60例,分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以及内镜治疗的疗效.结果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6.5%,活动性出血率为82.6%,而非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80.0%,活动性出血率为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镜下治疗的止血成功率高达95.9%,死亡率为1.4%.结论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7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2例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经胃镜证实,1例通过内镜+手术探查后病理证实,1例通过肠镜明确诊断。6例经内镜止血治疗,3例经介入栓塞止血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介入栓塞、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