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结果52例手术全部实施控制性降压麻醉,51例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术,1例实施动脉瘤包裹术。术毕13例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导管,其余均未清醒带管回ICU或神经外科ICU。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组)和Ⅱ组(异氟醚组),在夹闭动脉瘤期间施行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剥离动脉瘤前3min、降压后5min.夹闭动脉瘤即刻、停止降压后5min及停止降压后15min各个时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停止降压后5min,两组MA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停止降压后15min,两组MAP均回升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血压回复较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志品  李白莉  罗爱林 《四川医学》2006,27(11):1186-1187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分为瑞芬太尼(R ISO)组和异氟醚(ISO)组,观察两组患者入室、诱导后、插管时、手术进行1h、停药及拔管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于麻醉诱导后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术中血压、心率均稳定,但拔管时R ISO组的DBP和HR明显低于ISO组,R ISO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ISO组。结论采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苏醒较快的麻醉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患合并高血压分为对照组(C组)与高血压组(H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3~5mg/(kg·h),瑞芬太尼0.2~0.4μg/(kg·min),吸入异氟醚0.8%~1.2%,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6mg/kg维持肌松.需要控制性低血压时,加快瑞芬太尼的泵注至0.8μg/(kg·min).有创动脉压监测,记录入室时、诱导后、插管时、颅内动脉瘤栓塞前、栓塞后、拔管时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C组在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均稳定,而H组的血压常于栓塞前开始升高,需用硝普钠降压且术中血压升高的发生率高于N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于颅内动脉瘤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安全有效,但是对于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控制性降压在应用瑞芬太尼的同时需其他药物的辅助.  相似文献   

5.
蒙元劲 《广西医学》2010,32(3):285-28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级、II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组)31例,B组(硝酸甘油+瑞芬太尼组)31例,均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并记录开始降压前(T1)、降压后10min(T2)、降压后40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两组各阶段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后心率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病例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降压后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认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  相似文献   

6.
皮名芳  陈春  侯俊  唐万英  王锋 《四川医学》2011,32(8):1250-125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合复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2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顺式阿曲库胺0.1mg/(kg.h)持续吸入七氟醚(1.5%~2%),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和七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前1min(T1)、诱导后1min(T2)、插管时(T3)、置弹簧圈(T4)、手术结束(T5)和拔管时(T6)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在停药后30min内均能清醒拔管,与T1的血压、心率相比,T2和T4有所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T6血压、心率均有一过性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inue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ISO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RF组),每组15例。2组麻醉诱导后至打开硬脑膜前均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打开硬脑膜后ISO组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开始TCI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h pressure,MAP)降至术前的70%,维持30min后,IS0组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停止TCI瑞芬太尼,终止降压。采用CO2复吸入法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NICO2^TM)连续监测心率(heartrate,HR)、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分别于手术前(T0)、降压前(T1)、达到目标血压即刻(T2)、5min(T3)、10min(T4)、20min(T5)、30min(T6)及停止降压5min(T7)、10min(T8)、30min(T9)时记录MAP、HR、C0、CI、SV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与降压前比较;ISO组T2~5时SVR降低,T6,7时SV降低(P〈0.05),RF组T2-8时HR减慢、CO、CI、SVR降低(P〈0.05),SV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SO组比较,RF组T2~8时HR减慢、CO、CI降低(P〈0.05),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及血压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开颅手术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短,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并且降压期间不增快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8.
唐自跃  张玉龙 《四川医学》2007,28(6):649-650
目的探索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及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的合理有效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颅内动脉瘤11例,脑膜瘤9例采用靶控输注系统(8/6/4)法则利用微泵持续输注复合吸入麻醉,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及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结果20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平稳,心率60~90次/min,MAP50~65mmHg;SpO2≥99%,ECG正常,ETCO225~30。结论合理有效使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精细的麻醉管理对颅内需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手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咏梅  吴嘉宾  赵卫兵  刘科 《重庆医学》2011,40(20):2000-200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颅内动脉瘤择期行介入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8例,瑞芬太尼组术中血浆靶控瑞芬太尼镇痛,芬太尼组用芬太尼替代瑞芬太尼,皆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过程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6例ASA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分别以瑞芬太尼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麻醉前(T0)、降压后10 min(T1)、降压后20 min(T2)、停止降压后10 min(T3)、停止降压后2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瑞芬太尼组与硝普钠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明显下降(P〈0.01);瑞芬太尼组与硝普钠组患者T3时MAP较T2时有明显上升(P〈0.01);瑞芬太尼组T1、T2、T3、T4时HR明显低于同时刻硝普钠组(P〈0.01);瑞芬太尼组T1时HR较T0时明显减慢(P〈0.01),T3时HR较T2时明显加快(P〈0.01);硝普钠组T1时HR较T0时明显加快(P〈0.01),T3时HR较T2时明显减慢(P〈0.01)。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与硝普钠比较更安全,可控性更强,无反射性心率加快,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4例资料,依不同麻醉剂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各时点心率与血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8.56%(P<0.05);研究组患者的夹闭时HR(82.32±8.48)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夹闭时DBP、S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与拔管后(P<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14.25±2.17)min、(5.33±1.9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异丙酚联合异氟醚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2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全部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持续泵注尼莫地平,以防血管痉挛,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 22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术后苏醒平稳,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无动脉瘤破裂。结论 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再破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3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Ⅰ-Ⅲ级,年龄31—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降压组。颅骨钻孔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为0.1ug/(kg.min),不进行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每2min增加0.1ug/(kg.min);硝普钠组静脉输注硝普钠0.5ug/(kg·min),然后每2min增加1ug/(kg·min),直到降至目标血压。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平均动脉压降至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0mmHg。颅内动脉瘤夹闭5min后停止降压,瑞芬太尼组输注速率恢复至降压前水平,硝普钠组停止输注硝普钠;关闭颅骨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术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于麻醉诱导前、降压前即刻,降压达目标血压后5min、降压达目标血压后30min和停止降压后10min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颈静脉乳酸含量差。结果瑞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硝普钠组,但血压较硝普钠组稳定(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降低;硝普钠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脑氧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异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术野质量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及硝普钠组(F组)控制性降压.对比两组麻醉前及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心率、血糖、皮质醇浓度及术野质量.结果 各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R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值均低于F组(P<0.05).趋势图显示R组血压、心率均较F组平稳.R组术野质量明显好于F组(P<0.01).各组控制性降压期间与麻醉前对比血皮质醇值均低(P<0.01),血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高,有效抑制了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2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全部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持续泵注尼莫地平,以防血管痉挛,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22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术后苏醒平稳,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无动脉瘤破裂。结论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再破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Ⅰ组),于术前及手术后第1,3,7天应用minimental 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的MM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Ⅰ组与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的MMS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inue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颅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ISO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RF组),每组15例.2组麻醉诱导后至打开硬脑膜前均吸人1%异氟醚维持麻醉,打开硬脑膜后ISO组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开始TCI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h pressure,MAP)降至术前的70%,维持30 min后,ISO组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停止TCI瑞芬太尼,终止降压.采用CO2复吸入法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NICO2<'TM)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分别于手术前(T0)、降压前(T1)、达到目标血压即刻(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及停止降压5 min(T7)、10 min(T8),30 min(T9)时记录MAP、HR、CO、CI、SV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 与降压前比较,ISO组T2~8时SVR降低,T6,7时SV降低(P<0.05),RF组T2~8时HR减慢、CO、CI、SVR降低(P<0.05),SV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SO组比较,RF组T2~8时HR减慢、CO、CI降低(P<0.05),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及血压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 开颅手术TCI瑞芬太尼复合吸人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短,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并且降压期间不增快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8.
赵颖贤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03-120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瑞芬太尼组(A组,20例):经静脉持续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0.2-0.5μg/(kg.min)至MAP降至60-65mmHg;对照组(B组,20例):静脉输注降压药物0.01%硝普钠0.1-0.8μg/(kg.min),将血压降至60-65mmHg。由同一术者在手术开始后5、10、30、45min进行术野质量评定(采用SSFQ评定法)。结果B组的SSFQ明显高于A组(P〈0.01),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起效快,升压迅速,且循环稳定,有效提高术野清晰度,无需再复合其他降压药物,提高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鼓室成形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需择期行鼓室成形术患者30例,年龄30-50岁,随机分为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R 组)和异氟醚复合硝普钠组(X 组),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心电图,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降压后10 min、降压后30 min 及停止降压后10 min 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同时记录降压起效时间(开始降压到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降压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拔管时间。结果 R 组与 X 组比较起效时间较慢,但术野质量、术毕拔管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都优于 X 组。结论与常规控制性降压相比,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其诱导更平稳,降压效果更优,但由于其代谢更快,术后镇痛应较早开始。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德良  高润兴  李恒 《广东医学》2008,29(7):1154-1155
[[摘要] 目的 观察异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瑞芬太尼的控制性降压效果。 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患者30例,在吸入异氟醚1.5-2.0%同时微量泵泵注丙泊酚100-300mg/h,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降压组和硝普钠降压组,术中均使MAP下降20-30%,瑞芬太尼组(Ⅰ组)瑞芬太尼开始泵注速度为0.1-0.15μg/kg/min,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0.06-0.1μg/kg/min维持;硝普钠组(Ⅱ组)以3-9μg/kg/min微泵泵注,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1-6μg/kg/min维持。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PETCO2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的控制性将压效果满意,但Ⅱ组控制性降压期间,HR明显增快,出血量相对增多,停用硝普钠后可致HR升高和MAP反跳。而Ⅰ组控制性降压平稳,停用瑞芬太尼(4.0±0.5)min后血压自然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HR明显减慢外,CVP、SPO2、PETCO2及ECG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与硝普钠相比,效果更确切,且出血量相对更少而且更安全、易于掌握。 [关键词] 瑞芬太尼;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颅内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