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1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 139例次患者发生低血压1 676次,发生率为9.24%.主要原因包括有效循环容量的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及透析液因素、降压药等方面,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控制超滤脱水量,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是预防血透并发低血压发生和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钟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599-60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观察其有效率。结果低血压多发生在开始透析0.5h~1.0h及3h~4h时段。采用个体化超滤曲线配合钠程序、低温透析液、透析中不进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等,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论血液透析中超滤总量过多、超滤速度过快、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透析液温度过高、透析中进食、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全身营养状况差等原因是导致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关键。控制好干体重,改变透析模式,加强卫生宣教,改善营养状况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通过2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突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心力衰竭有所改善,患者能顺利地进行充分的透析。结论针对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使透析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患者,在透析间期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28次,原因:有效血容量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因素等其他原因。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无1例死亡。结论血容量减少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最主要的原因,有效的护理干预,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指导是预防低血压发生,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中,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方法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每周1次回顾分析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肌肉痉挛的问题,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结论,制定防治对策。结果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对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的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患者例次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患者例次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透析疗效影响较大.此现象易发生在透析中脱水较多、透析间隔时间长的患者和老年透析患者,多数出现在透析治疗的中后期[1,2].症状以肌肉的痉挛性疼痛为主.原因可能与血压降低、营养不良、透析出水过多及肉碱缺乏有关.回顾性分析我院透析过程中发生肌肉痉挛的病例,通过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护理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8例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8例低血压患者经及时抢救治疗后均好转,无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爱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54-125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结合临床实际,对血液透析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护理方案,有效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84例患者,共透析10850次,其中低血压发生276例次,发生率2.54%;肌肉痉挛255例次,发生率2.35%;心律失常22例次,体外循环凝血10例.结论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实施个体化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肌肉痉挛是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症状为肌肉痉挛性疼痛,一般持续10分钟,患者焦虑难忍,严重者使血液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科透析时发生肌肉痉挛的21例的观察和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因发生肌肉痉挛中断透析而影响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在血液透析中并发肌肉痉挛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肌肉痉挛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廖淑惠  郑建华 《四川医学》2010,31(3):315-316
目的观察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等急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先后自身对照,实验(B)组选用高至低斜线型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用1个月,即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从143 mmol/L,呈斜线逐渐下降到135 mmol/L;超滤率也从高到低呈斜线下降模式,对照(A)组行标准透析1个月,即治疗中透析液钠浓度维持135 mmol/L不变,超滤率恒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头昏、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结果B组透析中低血压、头昏、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头昏、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及透析期间体重过度增长的患者,虽然非致命因素,但反复肌肉痉挛增加了透析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规律透析中易发生肌肉痉挛患者36例,采用序贯血液透析的方法防肌肉痉挛发生,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相关原因.结果 对106例患者均进行透析计划的调整及相应护理配合,除12例患者低血压现象未消除外,其余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未影响透析治疗,预后均得到了改善.结论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及预防性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分析,总结其诱发因素及应急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01例患者进行10240次血液透析,对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办法.结果 共出现1500例低血压,1120例高血压,187例心律失常,1290例肌肉痉挛,137例失衡综合征,9例出血.经过及时处理后,有124例患者提前结束透析,其余患者均完成血液透析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与患者的疾病有直接关系,但透析过程中所使用方法不正确也会引起急性并发症.透析前应尽量全面检查身体,做到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记录护理后3个月两组肌肉痉挛发生情况,并采用抑郁及焦虑量表(HAD)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再次痉挛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降低肌肉痉挛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与醋酸碳酸氢盐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低分子肝素用量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至12月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所有患者先予以醋酸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4周,设为醋酸组;然后予以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4周,设为枸橼酸组。采用视觉凝血分数法评估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以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至最低值;完成4周血液透析后检测电解质水平,记录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两种透析液分别进行血液透析936次。血液透析过程中,枸橼酸组血液透析所需低分子肝素最低剂量明显低于醋酸组(P<0.05)。4周血液透析结束后,枸橼酸组校正血钙、镁水平较醋酸组明显下降(均P<0.05),但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的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枸橼酸组血磷水平较醋酸组明显升高(P<0.05),且高磷血症发生率亦明显升高(P<0.05)。枸橼酸组透析过程中发生肌肉痉挛、透析中低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醋酸组,透析中高血压的比例明显低于醋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醋酸碳酸氢盐透析液,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患者所需低分子肝素剂量减少,且发生透析中高血压更少,但发生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增多,有一定的降血钙、升血磷的风险。建议个体化选择透析液。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实施血液透析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萍 《包头医学》2009,33(4):238-239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透析时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32例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分析,针对原因采取干预对策,干预前后进行效果对比。结果:采取干预对策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机率减少,透析质量提高。结论:精心全面的护理观察,对预防并发症,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并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总结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78例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与置管时间、血透时间、置管部位和封管法关系密切。结论: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吴啟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98-1599
目的:分析比较在透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高超滤量血液透析患者常规处置与调整后采用分段超滤透析,同时配合可调钠使用的肌肉痛性痉挛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开展血透以来,因各种原因导致透析前体重增长6%以上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当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后再对症处理。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可调钠透析,当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征兆时,及时停止超滤10~15min,待患者感觉舒适后,再将超滤量调至应脱水量。结果:通过对透析时预防肌肉痛性痉挛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对照组患者较实验组患者发生肌肉痛性痉挛的次数多,严重者不能完成透析并且也影响超滤量。结论:严格把握超滤量,严密观察患者透析间期的情况,加强沟通,让患者主动参与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合理用药,恰当调适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更能有效促进防止肌肉痛性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